APP下载

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之我见

2015-05-30张汉仙董娇

艺术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复合型专业建设

张汉仙 董娇

摘 要:本文以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闻采编与制作(旅游新闻方向)专业为个案,解析该专业建设规划及专业特色建设规划,为高职院校在复合型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复合型;专业建设;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随着新闻传媒业的繁荣与扩张,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目前,媒体已经不缺少一般的新闻从业者,其所需的是具有某领域专业功底的新闻从业者,如有旅游管理、体育、经济学、法学等功底,能胜任各领域专业新闻报道的从业者,有政策水平和理论功底,能胜任新闻评论的从业者以及能胜任深度报道的从业者,以及能充分运用新媒体的强大优势,进行媒介推广和营销的专门人才。

1 明晰人才培养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旅游业作为云南省战略性支柱产业,2011年,《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思路,《规划》称,将以“把云南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为总体目标。

2013年,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闻采编与制作(旅游新闻方向)专业开始招生。设置这个专业是顺应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与新闻传媒的互动之势,适应旅游产业发展与媒体专门人才匮乏的矛盾需求,扩大学校办学优势和巩固我校办学特色的需要。有利于扩大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面,更好地满足市场对多方面、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 明确专业建设目标,注重提升专业内涵建设

该专业承担着培养新闻、旅游行业双栖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树立“在做新闻中学新闻、懂旅游,在学新闻中做新闻、懂创意”的理念,力求本专业既能适应新媒体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又具备在新闻专业与旅游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厚实度,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继续发展。

2.1 以学生为主体,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规划专业建设计划,培养具有扎实的大众传播理论功底、旅游对外宣传、营销推广能力的传媒实用人才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建设计划,把培养学生放在本专业工作的首位,不仅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打下扎实的大众传播理论功底,而且能够为提升学生应用现代传播理念进行旅游行业的外宣、推广及营销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明确专业内涵建设的指导原则,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新专业的办学水平

以“前瞻性视野建设厚实的专业内涵”作为本专业内涵建设的指导原则,使本专业既能与时俱进,适应新媒体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又具备新闻专业与旅游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厚实度,确保本专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省内乃至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2.3 以业务课程建设为主导,业务方向的研究为内推力,提倡自主创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以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业务课程建设为主导,结合旅游产业的发展,重视理论课程对实践课程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教学的需要。鼓励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基地进行学习,获得行业认可。争取参与到云南省广播电视新闻政府奖、临沧市广播电视新闻政府奖以及各县区的新闻奖项的评选中,全面提升专业实践素质。鼓励教师进行与专业实践教学相关的学术研究,并要求教师有把专业实践教学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的能力,从而直接服务于实践教学。

2.4 在扎实的专业化理论基础上,构建网络媒体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网络传播的实务能力,使本专业适应网络媒体等新媒体对人才的需求,以此区别于传统院校办新闻专业主要面向传统媒体的定位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新闻学专业必须应对传媒生态变革所带来的影响。本专业结合传媒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需求做出相关调整与设置:优化传统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课程体系,增设网络传播相关课程,以网络新闻编辑为本专业的就业指导方向,结合手机等其他新媒体的新闻人才需要,设置以网络媒体为主的新媒体课程,并形成了网络媒体课程群。

2.5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与校外实训基地的深度合作使学生的职业能力适应新形势复合型行业发展需求

深化校企合作,校政合作,为这一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教学创建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能适应新形势行业发展需求。提高校外实习基地的专业化程度,建立與临沧传媒集团、临沧市旅游局、旅行社的深度合作办学模式,甚至可以将实习实训基地拓展到省内和国内,与其建立稳固的实训基地,定期派出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践学习。在实习中兼顾邀请业内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指导专业教学。

3 打造专业特色,培养优质应用型人才

3.1 强化大众传播理论、旅游学理论与实务课程群的建构、融合与实施,培养学生既具有大众传播理论功底又同时具有旅游行业对外宣传、营销策划等复合能力

作为一门复合型专业,承担着培养在新闻、旅游行业的双栖的应用型人才,结合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特色化建设中,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在毕业前通过国家广播电视新闻从业资格证及导游资格证考试,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方向。

3.2 树立特色培养理念,着重挖掘学生潜能,为学生就业与继续深造打牢基础

培养学生“在做新闻中学新闻、懂旅游,在学新闻中做新闻、懂创意”的理念,课程设置力求理论与实践、理念与操作多种关系的协调统一,课程中不仅有新闻学、传播学、旅游学等理论课程,还有媒介经营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课程。本专业还计划通过开设隐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人文与科学素质,这样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继续发展。

3.3 增强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对试听媒体以及旅游新闻业务数字化发展的适应能力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面临传媒生态的变革,为适应新的社会人才需求,优化传统专业的课程体系,深度结合旅游行业实际现状,增设网络传播、旅游发展等相关课程,增强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对视听新媒体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旅游新闻业务数字化发展所带来的变化的适应能力。

3.4 开展专业类品牌活动,激发专业实践潜能,展现传媒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

通过开展专业类系列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水平,打造专业类社团文化品牌,提升本专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例如,开展主题系列活动,摄影大赛、旅游新闻好稿件评选、主题DV大赛、新闻出镜记者风采大赛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和传媒学生的青春活力。

作者简介:张汉仙(1986—),女,云南临沧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复合型专业建设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如何做优秀的企业政工师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