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肖形官印视觉审美研究

2015-05-30李爱丽

艺术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傣族

摘 要: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肖形印是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傣族土司试用的一种自制官印。其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反映了当地民族独特的人文风情,是云南傣族特有的一种篆刻艺术形式,也是研究傣族历史、宗教、民俗和艺术的最直观的材料。它与中原肖形印的审美风格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是我国印学史上的一枝奇葩。本文从构图、造型和装饰三方面来进行傣族肖形官印的视觉审美研究。

关键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肖形官印;视觉审美

肖形印是古代一种刻印艺术,它以独特的创造性在印学上影响深远,并在我国印学发展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起源于殷商时期,成熟于战国时期;秦汉时期,达到了巅峰;衰落于魏晋后;元代时偶见花押印中;晚清时期,再度受到重视,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肖形印的材质基本都是铜质,带有凿刻或凹入的图案,题材主要有虫鱼、鸟兽、人物、車马等,还有部分的字体。

肖形印在中原十分的流行,继出现于我国川滇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中,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聚居地的象牙和木质肖形官印就代表性很强,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1 傣族肖形官印的概述

西汉至元明清时、中央政权机构一直委派云南少数民族当地首领为地方官,并颁发中央统一制作的官印。官印的尺寸、材质、制作和文字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是周边多个“勐”(傣语)结盟组成,这里很早就形成了层次分明、上下有序的政权组织系统——土司制度。最高长官“召片领”(傣语)和署官以及下面的部落首领“召勐”(傣语),都使用一种自制的刻有动物图案的圆形印章。这种印章在土司内部管理公文时使用,是一种“土”官印。一般的上呈文书中用方印,下行文书中用圆印。召片领司署中得官员使用动物肖像形印和傣文或汉文长方形木印。[2]

西双版纳傣族肖形官印上的主体形象,一般是动物图案,主要有鱼、鹿、狮、孔雀、大象、犬等。这些动物多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动物,且与西双版纳傣族历史上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有着直接的联系。在西双版纳傣族聚居地区,氏族社会时期的崇拜物,到了部落联盟的时候,这种动物的标志就成为该部落的图腾,进而到了阶级社会,动物成了权利的象征,出现在官印上。

2 傣族肖形官印的分类及其特点

西双版纳傣族官印从所见的官印来看,可以分为五种,分别是车里宣慰使用印、召景哈用印、怀郎曼轰用印、召竜纳干用印、勐级官员用印。[3]

车里宣慰使用印是当时召片领所使用的官印,通常是动物题材,象牙材质。高度在十二点九厘米左右,直径是四点八厘米左右,印面为正圆形,由多种动植物图案阴刻组合而成。印面的图案中心往下有一条直线将全印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中心位置有数棵参天大树,中间一棵树为最高大,两侧树木排列整齐有序,高度依次递减,在树梢上端左右各有一个圆形圈,象征日月,圈中依稀可见某种“灵物”,日月周围刻有类似祥云状的卷曲线条。印面下部分表示地下和水中左右各有两个对称的鱼形图案,两鱼中间是上面大树的倒影图形,使人感受到水的清澈。纵观整个印面团,布局茂密而又严谨。左右对称而不呆板,情趣盎然又不失庄重,动植物图案多样且又井然有序。圆形外边留有一道粗重的边,传递一种森严的感受,寓意召片领地神圣不可侵犯。

召景哈用印多数也为动物肖形印,材质为木质,通常高度是七点五厘米左右,直径是五点五厘米左右,印面为正圆形。由一头伫立在林间回眸张望的雄性梅花鹿阳刻而成。鹿在傣族人心中,不仅是官职的标志,也是能赐福保平安的灵物。[4]印面中心鹿的体态刻画矫健有力,静态中蕴藏着动感。神情生动自然,令人回味无穷。鹿角造型及其夸张,几乎占据了鹿身以外印面的大部分空间。造型穷极变化,颇具艺术意趣。在印的空白处。例如,鹿四蹄下方,刻有两道直线以示地面。地面上还生长有某种植物,这些刻画填补了印面空白处,并使得整个印面产生虚实变化,主次分明。印面外部由两道细圈纹包围,风格与内部图案相似,曾格格图案完整而统一。

怀郎曼轰使用的数方动物肖形官印为木质,通常高度为六点六厘米,直径五厘米左右,印面为正圆形。印面中心图案是一头阳刻仰头上望、张口怒吼的雄狮。雄狮前腿直立,后退曲坐于地,尾部在身后呈“s”形高高翘起,根部又夸张地分为多条曲线。狮身前部印章空白处刻绘有灵草状饰纹,下方同样刻有两条水平横线以示地面。这方狮印与其他的设计有着一定的差异,即环绕狮身的四周刻满了文字。上部刻傣族文字:音译为“召叭竜拉鲊翁沙”,“召叭竜”为宣慰使是属官之意,“拉鲊翁沙”是傣家人的法名。傣族男子约十岁起,就要入寺念书,因而都有法名。印面下部右边刻有汉文“刀学”二字,左部刻有汉文“林印”二字。刀学林为印章使用者的姓名。此印巧妙之处在于制印者把汉字中间的一处空白表现为瀑布和一潭清水,真是绝佳的构思。狮身外围和全印外围各为两个圆圈环绕。此印集汉文、傣文、使用者姓名、法名、官名和图案为一身,实在是一方具有地方与民族特色的印章。[2]

召竜纳干所用的动物肖形官印为木质,通常高度五点三厘米左右,直径地四点八厘米左右,印面为正圆形。印面中心肖形图案为一只阳刻得神鸟孔雀,头部羽冠向上高耸,尖尖的喙伸向前方,尾部羽毛做概念上得处理,翘至头部后侧,两腿直立,下部同样有水平地面支撑。制印者以虚实相生的构图、干脆洗练的刀法,或重或轻的点画布白,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只昂首挺胸、侧势展翅的百鸟之王。全印四周有一圈较粗重的宽线环绕,使整个印章空间外实内虚。与中原地区战国时三晋印有着近似的审美情趣。鸟首前部依然用曲线图案进行填补装饰,使整个印面尽显活泼轻松、舒展秀丽之态。

勐级官员用的肖形官印为木质,通常高度五点一厘米左右,直径为四点四厘米左右,印面为正圆形。印面中心肖形图案为一只阳刻得颇具灵气的神犬,犬是傣家人的神物,所以印章上表现得犬与现实中的犬的形象有很大的不同。神犬的颈部、身躯、腿部均夸张为细长形,这种表现手法凸显了神犬的矫健与灵活。尾部后端意化为、分散状、双耳用细线勾勒,坚挺有力。头部扬起,口微张,上颚前突,加强了鼻头的处理。头顶似还刻画有某种突出物,更突显出这只灵犬的非凡气势。印面空白处同样有线性纹样点缀,外围为双细圈环绕。

3 傣族肖形官印的视觉审美

西双版纳独特的人文地理条件孕育了傣家人特有的文化观念,肖形官印以其独特的艺术面貌反映了傣族人民厚重的历史沉淀、宗教信仰以及独具特色的审美标准。傣族肖形官印与中原地区肖形印相比,它的艺术特征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

无论中原肖形官印还是傣族肖形官印它们的表现主题都具有浪漫主义的寓意和象征。都将一些动物视为有灵性的神物,这是民族共有的浪漫色彩的文化心理。肖形官印是融入某种观念的图形符号,它借用某种具体和抽象的形象暗示特定的意义,融意于象,融象于形,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傣族肖形官印印面上的动物类型和中原肖形官印都很相似,都为鹿、狮、孔雀、牛、鱼、犬等動物形象,因为每一种动物都有其各自的特性,凸显了不同的能力。这也是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且两者都采用了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傣族肖形官印的图案纹饰在造型创意和表现手法上充分展现了傣族人民的智慧,这些源于现实生活中得动植物图案都是由傣族人民融入自身情感之后以一种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图案,塑造出的形象生动感人,艺术意味浓。

傣族肖形官印与中原官印不同的地方是,它的制作都是按照严格制作规定来做的,它们的形制、纹饰和风格都很相似。都统一为正圆形,并且都刻有圈线,印面的尺寸都在五厘米左右,印纽多为圆柱状,材质多为木质,少数为象牙材质,肖形多以阳刻为表现手法,动物的头部大都一致向左。而中原官印大都是私印,没有严格规定,材质也多为铜、金、银、玉、象牙,石质较少。图案多为灵兽、车马、神话人物等,多为侧面和正面造型,且大多出于铸造,少凿刻。另外傣族肖形官印的印拓是通过红色印泥展现于纸张之上的,而中原肖形官印是直接将印章捺在泥上,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1]

傣族肖形官印和中原肖形官印在审美取向上是有很大差异的,中原肖形官印注重从大处着眼,善于取大气势。多为团块有机组合而成,不会有过多的细节。但傣族肖形官印却不一样,在注重整体效果的同时还注重印面的装饰感,都加入一些曲线纹样来进行装饰,进行穿插、交织等,与整体碰撞出节奏感和艺术感,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傣族肖形官印的审美研究,主要可以从构图、造型、装饰几方面来进行研究。

3.1 构图饱满,整体性强

傣族肖形官印统一为正圆形,制印者将印面能使用的空间全部用图案占满,尽管动物形象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整个印面在构图上十分饱满。例如,召景哈用印,动物在中央顶天立地,夸张的鹿角及尾部恰到好处地不满了边角的空间,在剩余的少量空白处,错落有致地添加一些灵草以及抽象的集合图案加以点缀,印面外围用圈线环绕。正是这种将局部繁复的装饰纳入整体包围之中的手法,使得印面整个画面充满虚实强弱的对比,极具有视觉张力。整个印面主题明确、承载丰富,达到了饱满而丰富的效果。

3.2 造型夸张,表现性强

夸张是为了加强事物的形象感染力,达到强化的效果。傣族肖形官印纹饰就是大量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在写实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大胆地主观处理,突破了常规的比例关系来达到突出事物特征的目的。制印者为了突出印章上的鹿角、鸟尾,对它们的形象进行夸张。例如,怀郎曼轰用印为了突出神犬的强壮身躯,就对犬身的肌肉进行强化,而其他的四肢就显得特别细长。运用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使其效果明显,表现更加生动。

3.3 装饰抽象,装饰性强

傣族肖形官印在写实的基础上加以变形,创造了许多富有装饰美感的理想纹饰。这些纹样源于事物的自然形态,经过艺术加工变成“C”形和“S”形曲线纹饰,纹饰有时连续重叠有时方向对接,蜿蜒反复,营造出一重富有动感而又细致华美的艺术气氛,使得官印在应有的大气庄重外,多了几分傣家人得情趣和浪漫。值得一提的是,肖形官印中得曲线纹样造型各异,非常有趣。鹿印中得填充图案类似鹿角;狮印中得纹样类似狮尾卷曲的毛;而孔雀印纹样多为半圆形,很像孔雀身躯的造型。不同的肖形印采用不同的装饰纹样,各尽其妙,充分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审美才智。

4 总结

傣族肖形官印艺术是我国印学研究史上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印学史上的一枝奇葩。制印者只有对大自然有浓烈的热爱,才能创造出感染观者的作品,他们认真对待大自然,善于发现自然中的一切美,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些官印来自于傣族人民深刻的生活感悟和高超的手工艺技巧,其中饱含了傣族人民的人生意味和生活情趣,表现出了傣族人民对生命的崇尚之高,以及他们善于想象的艺术精神很值得当今的艺术创作者去领悟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东峰,杨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肖形印艺术管窥[J].民族艺术研究,2011.

[2] 萧明华.云南少数民族官印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

[3] 俞鹿年.中国官职大辞典[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4] 王伯敏.古肖形印臆释[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李爱丽,硕士,曲靖师范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云南傣族节日文化发展的路径研究
灵魂与空间:金平傣族的叫魂仪式
金平傣族多重信仰文化探析
傣剧与德宏傣族的文化记忆
论时代背景下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的创新
——以傣族舞为例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当代傣族舞蹈风格特点探析——以杨丽萍的《雀之灵》为例
试析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