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低碳生态条件下的校园环境设计探索与研究

2015-05-30吴知易黄雅婷王芙亭

艺术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

吴知易 黄雅婷 王芙亭

摘 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际范围内的认可度逐渐提高,以低碳校园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校园已经成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种趋势。本文以低碳生态与可持续化理念为基础,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整体详细地分析在低碳生态条件下的校园建设设计思路。

关键词:低碳生态;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现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1]

在生態经济条件下,考虑的应该是校园的整体环境设计,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担负着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等重任,如果只单纯看功能部分,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低碳校园景观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生态造景和植物造景为基本原则,采用现代风格的景观空间形态,结合传统人文景观设计的手法,充分反映校园历史文化和校园人文氛围。

1 校园环境研究调查

高校是集成传播文化与培养人才的场所,校园环境无疑在塑造学生个性和品格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要关注人文环境的塑造,是校园环境实现对人的关怀,营造成使用者的精神家园。

对于校园环境建设的看法,我们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了调研工作,看看在校师生对于校园建设有什么样的看法。有52.94%的人认为认识和实现低碳校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研究低碳模式更为重要,结果见饼状分析图(图1)。

图1 “低碳”模式饼状分析图

“以人为本”是低碳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当代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在以传统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开放空间,供使用者休闲娱乐,丰富校园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需求,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为保证师生出行的安全与方便,避免人车混杂,交通组织多用人车分流式的道路系统。

2 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大学校园作为世俗社会的绿洲,其在绿地规划设计中考虑绿化与美化的同时,应当体现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自然法则,并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塑造品质和趣味,使人的行为和思想可以良性发展。大学校园的绿化景观建设要依托自身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所有的地形、地势、水系、植被,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营造出别具特色的自然环境景观,达到与自然和谐交融。

2.1 创建可持续发展校园

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对校园文脉的集成和延续。在校园的空间规划上,宜采用多层、高密度建筑空间为主的规划方案。由于学校上下课时间急冲,在短暂时间内需要疏散大量人群,就应采取合适的疏散通道规划方案。而高密度规划原则不仅有利于节约土地,而且也与当前大学网络化、聚合化趋势相吻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空地的绿化,以此改善校园生态环境。

2.2 构造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

景观绿化可以降低空气温度和湿度,可以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降低碳排放量。绿化系统可以调节空气,美化环境,是低碳化校园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2.3 形成多层次的景观调节系统

从空间结构入手,在校园中心区域设为第一层景观,第二层景观由各建筑物以及内部庭院构成,第三层景观则由各个小组团景观节点结合而成,构成有秩序而清晰的景观调节系统。

2.4 注重生态植物景观效果

校园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本,以自然生态的优先原则强调营造绿色校园,注重能源的节约和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的问题。应依托自身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势、水系、植被,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校园自然环境景观,达到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2]

2.5 改进公共设施的材料

在一些大型高校校园内,由于占地面积较大,导致公共设施的需求量大。因此,可采用环保,无放射,无污染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自然条件,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低碳化材料。大量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运用遮阳和隔热等方法,在屋面采用光电感应板储能,用以减少耗电量等,来改进公共设施材料。

2.6 充分利用当地特色文化元素

校园设计上应充分体现地域性特点这个要素,通过对校园所具有的地域自然条件和思域文化因素等加以分析,使校园的监管具有个性,给来访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本校的师生获得归属感。在考虑校园景观观赏性的同时,还应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学校历史、办学特色等因素,将其融合到校园的景观建设中,创造具有观赏性与功能性双重作用的校园景观环境,提升学校景观质量以及师生精神的生活品味。

3 总结

在中国和全世界都在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做好低碳化校园设计是一种趋势,更是当前的建筑师、学校规划管理机构以及校园规划专家们共同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随着中国经济良性发展,低碳化校园设计研究必将在充满机遇的中国发展起来,贡献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贺文华.构建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2] 陶曼,王友良.试论低碳生活方式的实现路径[J].南华大学学报,2011(4).

[3] 李久东,李迎新.低碳生活模式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引导实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7).

[4] 吴楚,彭崇林,吴巧玉,石淋微,张滨滨.建设高校低碳生活的研究——以福州大学旗山校区为例[J].环境教育,2011(6).

[5] 李久东,李迎新.低碳生活模式在 “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引导实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7).

[6] 张斌.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J].滁州学院报,2006(1).

[7] 夏宇,张慧.大学校园的植物景观设计[J].现在农业科技,2010(17).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智慧校园环境下移动学习模式与策略研究
智慧校园环境下移动学习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