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1920~1937)上海书画家润例和生存状态探微

2015-05-30常乃青

艺术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生存状态吴湖帆

常乃青

摘 要:民国时期的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城市,大量书画家入沪,带动上海书画市场的发展。润例亦称润笔,或称润格,俗称笔单,是诗文、书画的酬劳标准,润例在我国文化史上起源已久,在书画逐渐市场化与商业化的过程中,不断衍生出新的面貌。吴湖帆是民国海上画派新生代的领军人物,他的书画在当时就已畅销海内,本文从润例入手,研究吴湖帆书画在民国时的市场价格,通过史料检索的方式梳理出当时的物价状况,体现以吴湖帆为代表的民国上海地区书画家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吴湖帆;润例;生存状态;书画市场

1 民国时期的上海书画市场

上海的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海派书画在20世纪初进入全盛期,涌现出一大批书画艺术名家,书画家参照自身的艺术水准、社会地位、声望高低来制订润例,将润例刊载在报纸、杂志上,他们不单单是书画的创作者,也是书画的销售者。根据书画家的润例高低可以把上海书画家群体分为顶尖画家、精英画家和普通画家三类。顶尖书画家在上海画家群体中数量最少,但他们的润格最高。这个群体以吴湖帆(1894~1968)为领衔,吴湖帆是一位书画俱佳,又集鉴、藏、诗、文于一身的艺术大师,无论是艺术成就还是社会声望都属上海艺术家群体中的顶尖阶层,他们的润例情况代表了一批海派顶尖书画家在书画市场中的状况。吴湖帆与同时期的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的艺术成就和市场地位虽略低于吴湖帆,但与同时代的其他海上画家相比,亦处于较高层次。因此,可以把三者作为精英书画家的代表。

2 各层次典型书画家润例比对

根据梳理吴湖帆1920至1930年间在上海地区刊发润例的情况,可计算得出其1920年书画价格是每平尺4元,1921年是每平尺9.1元,1923年是每平尺14元,1930年是每平尺36.7元,在此期间,吴湖帆的书画价格呈上升趋势,反映出民国上海书画市场的繁荣。与吴湖帆相比,“三吴一冯”中吴待秋、吴子深称得上精英书画家的典型代表。通过梳理1925至1936年间二者刊发的润例,可知吴待秋1925年书画价格是每平尺18.3元,1927年每平尺20.6元,1930年每平尺24.5元,1936年每平尺40.6元。吴子深1925年书画价格是每平尺14.6元,1934年每平尺28.3元。

以1925年吴待秋和吴子深山水画每平方尺均价作比对,吴子深基本相当于吴待秋的80%,虽略低但相差并不大。1930年吴湖帆书画均价与吴待秋作比对,吴待秋的书画均价只有吴湖帆的60%。由此可见,以吴湖帆为代表的民国上海顶尖书画家的书画价格远高于吴待秋、吴子深为代表的精英书画家。

普通书画家的书画价格则更低,如就普通画家的山书水画例来看,1922年盛叔青每平尺1元,孙绿冰每平尺0.375元,1925年屈尚渔每平尺2.2元,陈松夫每平尺2元,虬庵每平尺0.56元,耿逸仙每平尺2.4元。可以看到,普通书画家的书画价格相比顶尖和精英书画家有着天壤之别,均价相差数十倍。不同层次的书画家在订润时是互为参照的,顶尖书画家的作品价格在市场中起标杆作用。

3 吴湖帆书画润例与各阶层收入状况比较

民国时期上海的社会阶层构成复杂,以下选取贫民阶层、知识阶层、权力阶层的收入状况与顶尖书画家进行对比。

根据1928至1930年上海230户下层家庭状况的调查统计资料,当年一个五口人的贫苦市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约国币400银元,每月平均33银元。

知识阶层中,教师和报社员工两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职业的收入情况进行比较,工资水平最高是大学教授,其工资为400~600元/月,副教授260~400元/月,小学教师最低,仅有30~90元/月左右。报社主编是200~400元/月,编辑为40~100/月。

薪俸是官员的基本收入。根据1927年10月28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文官俸给表,可知薪俸最高的特任文官800元/月,简任1级文官675元/月,2级文官600元/月,工资最低的委任7级文官60元/月。

与顶尖书画家相比,1928至1930年间,属于贫困阶层的上海底层市民的月收入仅为33.85元/月,相当于同时期吴湖帆一个摺扇扇面的价钱(32元)。由此推算,具备充分购买能力的只有大学教授以及高级文官。、在书画交易能够最终达成的前提下,书画家润例的高低水平可部分代表其书画销售收入的水平,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到书画家的生活水准。1920年吴湖帆的山水画均价为每尺4元,根据当时的物价水平,每平尺画价换算为生活必需品的数量如下:

粳米0.5石、小麦0.6石、黄豆0.6石、猪肉18斤、鸡蛋400枚、豆油27斤、食盐133斤、白糖30斤、煤油40斤、宣纸130张。

吴湖帆一平尺山水画可以换半石粳米,据相关资料记载,民国时一石米大约重160公斤,半石米也有80公斤,如果一个包括两个成人以及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按照每人每月平均消耗10公斤米来计算,80公斤粳米可供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作为两个月的口粮,当然,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国内的物价水准和生产力状况与现在完全不同的,因为经济落后且粮食产量低下,食物类商品的价格相对于当代要高出许多。因此,由上述换算可以看出,以吴湖帆为代表的顶尖书画家,他们的润例在1920年期间是相当高的,当年的吴湖帆仅26岁,若保守估计假设他平均每日创作三平尺的书画,一个月即可创作九十平尺左右的书画,如果按1920年书画均价每平尺4元计算,每月可收入360元,已经可以达到一个大学教授或高级官员的水准。像吴湖帆这样的顶尖画家,其作品在当时十分畅销,仅靠出售字画即可收获丰足,并且作为一个具备相当名气和艺术水准的艺术家,还可以依靠收徒授课、外出讲学等其他途径获得额外的收入,如果能经营得当,并排除一些挥霍性的开支,即可达到一种非常优越的生活水准。随着1920年以后上海经济快速发展,大量资金雄厚的资本家、政府高级官员、社会名流纷纷来沪,他们成为书画作品的主要购买群体,海派顶尖书画家的作品销路变得更为走俏,客观上也进一步带动上海书画市场的整体繁荣,提升了各层次书画家的收入。

4 結语

在民国上海,润例这一中国特有的书画酬劳标准,承载着重大的意义。研究中国近代书画家润例,不但可以从宏观上了解到清末民初这一时间段书画市场的状态,又能了解到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更能从微观上为考察书画家个体的生存状态打开了一扇明窗。当然,在书画市场高速发展的当代,书画家即不能过分依赖润例,也不能完全抛弃润例。润例是书画家本人自订的价格标准,其制订必须参考市场需求,其中出现错位也属必然。专注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还是艺术价值,是当代书画家在艺术道路上的一个艰难抉择。中国艺术市场与西方相比,虽然稚嫩但富有无限潜力,我们还需要对书画润例进行更多的深入研究,以期发掘出更多对当代书画艺术以及艺术市场有所助益的新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中秀,茅子良,陈辉.近现代金石书画家润例[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4.

[2] 范景中,曹意强.美术史与观念史Ⅳ[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M].商务印书馆,1933.

猜你喜欢

生存状态吴湖帆
吴湖帆《谢朓青山李白楼》
吴湖帆:四宝归一,化度偶迷(上)
吴湖帆鉴藏古代书画专题(下)
湖南省男性幼儿教师生存状态调查
梅景书屋
吴湖帆黄宾虹两大山水巨匠力作领衔诚轩春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