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真人秀与电视纪录片

2015-05-30李思夏

艺术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节目制作真人秀纪录片

摘 要:本文将通过多方面对比电视真人秀与电视纪录片,从而找出其各自的特点,以便人们更好的理解与制作优良的电视节目。

关键词:真人秀;纪录片;节目制作

如今,大多电视台播出的综艺节目都挂上了“明星真人秀”的招牌,众多明星齐上阵,参加各档栏目的真人秀,一个普通人一生历经的各个年龄段和各种关系,几乎被明星真人秀“一网打尽”。例如,选秀类节目《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中国好男儿》,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奔跑吧兄弟》,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竞赛类节目《冲关我最棒》《开心辞典》等等。之所以这类真人秀节目能够获得观众的关注,其实就是因为它相比其他类型的节目而言,多了几分纪实性、真实性,能让观众从日常生活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引发共鸣。那么,电视真人秀是否就是电视纪录片呢?所以,我想将电视真人秀与电视纪录片进行一个比较,找到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共性,从而更加清楚地理解电视真人秀,理解电视纪录片。

首先,让我们对纪录片进行简单的定义: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纪录片又可以分为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其中说到,电视纪录片就是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是运用电子采录设备和手段,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题材,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今日说法》《动物世界》,它运用新闻镜头,客观真实的记录社会生活,客观的反应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的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纪录片强调的是:以真实为核心,引发人们思考。电视纪录片更是强调了运用真实镜头客观展现原生形态的生活,排斥虚构与扮演。

我们再来看看真人秀。其实,真人秀尚没有很规范的定义,多指由普通人在规定的场景之中,为了某一个目的而完成的一系行为,同时被记录下来做成电视节目。还有人把它定义为“特定虚拟空间中的真实故事,以全方位,真实的近距离拍摄和以人物为核心的戏剧化的后期剪辑而做成的节目。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真人秀的三大特色:一是“真”,它的手段是纪实,内容是非虚构的。就是一些普通人在一些普通状态下的生存状况,如果没有“真”作为保证,那么它就是一个喜剧性的节目。二是“人”。人是它的核心和根本。真人秀的感染力就在于它对人性、人格的突出反映,观看完整个节目之后,留在观众心里的就是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三是“秀”。秀是指虚构和游戏,所有的真实都要在虚构的规则、环境之中来完成。

在对纪录片和真人秀进行了简单定义之后,我们发现,纪录片和真人秀之间是有一些关联性的。但是二者的差异也是显著的。

第一,节目属性不同。其实最初的电视纪录片的定位是在事件实录的层面,也就是说事件本身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是真实的。然而真人秀,却在导演的安排下有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特定的人一起生活等,所以存在的前提条件的本质属性不同,也就导致了二者的属性相距甚远。

第二,节目内容不同。电视纪录片大多是统领于政治利益高于一切的大的背景之下的,例如中央电视台推出了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就是为了来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从而为中国的发展找到前进的方向以及借鉴。《北方的纳努克》则是弗拉哈迪第一次把游移的镜头从风俗猎奇转为长期跟踪一个爱斯基摩人的家庭,表现他们的尊严与智慧,关注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并且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它们并没有特别突出反映个人的性格特征等,而是选择通过日积月累的记录,反映出更深层次的主题,引起人们更深的思考。然而真人秀节目则是致力于在短时间内制造相对集中的矛盾点,由编导组设定好具有看点的场景和环境,将人物放置其中,并设定各种关卡,从而鲜明地表现人物面对各种情况的应对反映和能力,以便向观众们展示人物的百态,所以在内容呈现上真人秀与纪录片也是不一样的。就有人说真人秀节目总是“就浅不就深,就虚不就实”。

第三,受众的范围不同。由于二者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所以受众人群也是不同的。观看电视纪录片的观众是需要一定的知识文化底蕴的,而且内容大多有些沉闷或者平淡,所以受众人群相对较少,然而由于真人秀强调了大众娱乐性,内容也是相对简单、充满趣味性的,所以受众人群也较多,有不少业内人士已经相继表示,“娱乐至上”只会不断拉低电视节目的质量,使得电视节目类型愈发狭窄,没有了发展创新的潜力。

在对电视真人秀和电视纪录片进行了以上的对比之后,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真人秀与电视纪录片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联性,然而不能将二者等同。

同时,在这里我也想表达对于国内真人秀节目的些许担忧,虽然舞台从从前的室内改到了户外,但是明星们的“表演”成分仍然存在。许多明星在节目中不寻常的表现,难免会落下表演痕迹太重的话柄,缺乏了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特点,并且使得人们的关注点不再是事情本身,而放在了明星身上。除此之外,很多节目还以表现人物丑态为节目宗旨,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这样表层的关注,就使得真人秀节目的立意太低,不具备正确的价值导向,也就不具备持续的吸引力。例如,《花儿与少年第二季》,由于导演本身的风格,以及对于素材采集剪辑的要求,节目内容一直致力于塑造一个又一个并不讨喜的人物形象,如只会说脏话而需采用BI声替代的,太注重个人意志而忽视团队的,极度缺乏沟通能力且爱使小性子的,喜欢独处有着公主病的,甚至到后来几期节目,导演组不断给观众呈现的都是花少成员内部之间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在节目之后引来一片骂声。原本是轻松有趣的一趟旅行,就这样由于导演组定位的偏失,导致节目制作的失败,收视率的持续走低。毫无疑问,观众对这样立意低下且无正能量的节目并不买账,毕竟观众们希望从综艺节目中得到的是正能量的能解压的东西。

而且,由于真人秀節目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还很短,所以“最高级的真人秀还没碰”。目前大多电视台对于真人秀节目的开发还显得狭窄而浅薄,由于节目内容设定较为单一,所以不得不启用各类明星增加节目看点,而较为领先的国外的真人秀节目实际上都是请的普通大众,关注社会的敏锐问题。例如,国外的一档名为《乌托邦》的电视节目,就是邀请了15位性格迥异的人,在废弃军事基地漏雨的筒仓里,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理想的社会。它的创意就是根植于具体的社会心理问题,这样高的立意,才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与反思。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国内的节目制作质量整体来说是在不断提升、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看到各大电视台、地方卫视从刚开始的引进国外著名节目到现在能够自己独立制作一档真人秀纪实栏目,还是让我对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前景充满了期待与信心,始终相信只要还在思考,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制作出令观众满意的优秀电视节目。

作者简介:李思夏,女,四川成都人,就读于四川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猜你喜欢

节目制作真人秀纪录片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电视专题节目制作中的必要元素应用
探析韩国综艺节目大势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