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GP+ESP新模式下的高校英语教学研究

2015-05-30李忱阳

理论观察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

李忱阳

[摘 要]EGP+ESP 新型教学研究是高校英语教学的一个新起点,也是高校英语改革的一个新目标。EGP+ESP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也可有效提高学生的ESP基础知识和应用的能力。但与此同时,ESP教学对教师的能力与知识储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理论与模式、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教学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寻与摸索,以实现提高ESP课程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英语+专业”高水平复合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EGP+ESP新模式;高校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7 — 0176 — 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飞速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对外沟通的工具。面对各行各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大的现状,承担为社会输出人才重任的高等院校必须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满足人才市场需求,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不缺乏基础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应将基础性的通用英语(EGP)教学和专业化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相结合也就势在必行,这也将更加深入地推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若要使EGP与ESP教学相融合,大学英语的教学理论就要更完善,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方法更合理,课程设计更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对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帮助。

二、EGP+ESP相结合的教学理论基础

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了基础英语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和专业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两个阶段,是现代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的两大分支。

EGP教学是以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主,以语音、词汇、语法为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满足其通过等级考试和进行日常生活对话为目的的教学。EGP教学具有帮助学生进一步打好基本功,使学习者能够认识和掌握英语语言普遍性的特点。相对EGP教学而言,ESP教学是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定的目的和兴趣,培养学生将来在工作中实际运用英语的教学,使他们逐步具备能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科交流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特殊性、专业性和实用性,如商务英语、外贸英语等。

因此说,EGP是基础,而ESP是应用,它并非是游离于英语教学之外的独立的学科。前者属于语言教学中的基础教学,而后者是语言教学中的专业教学,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EGP+ESP这种新型教学体现了“先基础,后专业”的基本教学规律和“用中学,学中用,学用同一”的基本特点〔1〕。

三、EGP+ESP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

我国大部分高校目前的教学现状是多在大一和大二两个年级进行进行应试型的EGP教学,学生的英语能力只停留在词汇、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上,总体体现为重理论而轻实践。而ESP的教学理念正是体现了重实践上,着重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工作中行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3.1教学方法

在EGP+ESP模式中要明确目的。学生要以实际应用为目的,教师要以教学效果为标准。在以往传统的单一EGP教学模式中,学生都以应试为目的,是否能够通过四六级等级考试为目标,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学生很难胜任未来多元化的实际工作。学生的英语学习收效甚微,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很理想〔2〕。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的学习者,这样才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1.1增加课堂互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首先,EGP+ESP模式的教学本质特征是学以致用、学为所用、学有所用〔3〕。在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总体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教学活动应尽量体现英语的实用性,灵活设置课堂内容,加强实践环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定若干个任务目标,以任务为导向,利用情景的教学方法,比如模拟各种招聘会、商务谈判等社交场景,通过案例分析、互动交流、引入话题等环节启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具体实践中学习语言,模拟真实任务,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融合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非以前的被动的灌输。同时,在组织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使他们能够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在这种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开阔专业视野,还可以直接感受到英语的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能力,让英语学习从学生的外在需要变成内部动机。这种教育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之前的差异,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权。

3.1.2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无论EGP还是ESP教学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目前在‘主导-主体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借助网络媒体促进学生学习、激励学生情感是十分有必要的。将这些工具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使教学资源能够得到整合优化,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4〕因此,教师要从知识学习的指导者转变为学生未来生活的奠基者,把网络资源引入大学英语课堂。

信息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学习软件,比如远程教育网,网上英语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利用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训练。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实现更大程度上的师生互动。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传授学生如何搜集、整合、下载学习资源的技巧,指导他们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积极使用各种网络英语学习工具和软件,如BBS、留言板、网络词典、网络广播、语音聊天室、Blog、搜索引擎等,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应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学以即用”的程度〔5〕。因此,更要进一步优化网络自主学习,逐渐提高他们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并将其引入大学课堂,是现代高校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3.1.3建立多元性的评估体系

有效的评估方式也是EGP+ESP模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反馈自己的教学效果,从学生那里得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因此,建立多样性的评估体系能够有效地保障教学目标。

传统的EGP教学对学生的考核评估主要体现在学生课堂出勤情况、学生单元测试成绩情况及作业完成情况等,这种评估方法并不能完全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以及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因此,评估内容要多元化。由于ESP课程学时有限,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除了阅读训练和翻译训练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小组讨论、职场情景再现等表现的方式来评估考核。在重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完成的态度,综合地对学生进行评定。其次,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在新型的EGP+ESP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是唯一的评审者,建立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学生互评、自评等。为了更好的体现EGP+ESP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实际的员工考核方式引用到教学课堂中来。比如,一个人的作业复查工作可以交由另一个人,如果出现错误,两人责任连带,同样扣分。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增强学生间的协作意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

总之,评估考核方法是多元化的,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积累的过程,注重专业知识和基础英语知识方面的衔接,满足学生未来工作就业的需求。

3.2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向EGP+ESP模式转变,关键在教师。培养学生用英语在专业领域进行实际的能力、实现有效地专业学习,是ESP老师的责任。它的跨学科性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要求ESP教师要具备传统高校英语老师的基本素养,而且还要懂得一定的专业知识,也就是要成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双师型教师〔6〕。

实现这种转变,教师任重道远。高校ESP教师应适当保障阅读ESP文献及探讨相应的教学案例的时间,自身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要与时俱进;定期组织高校教师进行关于ESP教学的观摩活动,通过交流和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专家、同行及专业教师交流,促进共同进步;英语教师应与专业教师进行合作,走进学生的专业课堂,以听取专业课教师的讲授及自学的方式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因为目前我国很多大学教授ESP课程的教师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高校英语教师,二是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老师。高校英语教师虽然具备良好的英语基本功、懂得语言教学规律,但是他们却缺乏专业知识。而专业老师熟悉该领域的专业知识,但他们却不懂得语言教学。所以将两种教师来源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也将大大促进EGP+ESP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7〕。在教学管理方面,要高度重视并完善EGP+ESP的教学管理和规划。比如,定期组织高校教师开展各种课组及教研活动,互相听课、评课,制定并完善ESP课程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等。教学管理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

因此,ESP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没有一个合格的ESP教师队伍,EGP+ESP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就难以实施,最终只能化为空谈。

四、结语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EGP+ESP新型模式在教师授课方法、教学设置、考核评估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EGP+ESP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有效地将通用英语和专业应有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英语应用领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造就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实用型的优秀人才。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不断进行反思教学,更新观念,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真正成为一名双师素质的教师。高校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将EGP与ESP融合,将英语与专业建立起来,完成社会经济发展赋予高校英语教学的任务。

〔参 考 文 献〕

〔1〕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1):32-33.

〔2〕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01):56-60.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02):23-28.

〔4〕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5).

〔5〕蔡基刚.台湾成功大学从EGP向ESP转型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03):7-11.

〔6〕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5.

〔7〕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199-205.〔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高校英语教学
高校英语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应用分析
影视资料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高校英语教学开辟第二课堂的实践探讨
高校英语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国梦”意识
高校英语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索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高校多媒体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口语课堂的实际应用研究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