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自信心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5-05-30曹冬红黄少臣

理论观察 2015年7期
关键词:自信心高职学生对策

曹冬红 黄少臣

[摘 要]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和高职学生数量的日益增长已经收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对高职学生进行培养教育日益迫切和重要,高职学生的自信心缺失成为一个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试图从高职学生自信心现状、自信心缺失原因及培养途径方面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培养、提高和强化进行解析。

[关键词]高职学生;自信心;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7 — 0159 — 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但是,现状却是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对未来毫无头绪。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自信心就日益迫切,不仅应该引起高职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更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个体对自身能力与自我价值等做出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高职学生要在未来的社会占有一席之地,拥有自信心非常重要,由于自信心缺失的高职学生,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手段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一、高职学生自信心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职业教育培养的主体。随着每年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作为第四批录取院校,学生高考分数较低,先天的不足、考试的失利,在很多人的眼里,就读高职院校就意味着将来没出息,他们还没有进入学校学习就已经被人贴上了不成功的标签,他们往往是带着一种较强的自卑心理来到学校。〔1〕再加上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等导致自信心缺失的学生比重每年呈上升趋势,如何对高职学生进行培养教育日益迫切和重要,高职学生的自信心缺失成为一个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学生自信心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高考失利的影响

激烈竞争的当今社会,取胜者毕竟是少数人,虽然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但高考之后,肯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进入理想大学深造,只能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他们曾对大学有着种种憧憬,但现实中高职院校的状况却与之相去甚远,失落与自卑成为他们树立自信的第一道难关。大多数高职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业成绩是处在中下等,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应试(尤其是高考)“失败者”,很难给予自己肯定。另一方面,由于学业成绩不好,他们也很难得到老师的宠爱和同学的青睐,难以得到外部的肯定,从而产生了较强的自卑心理。进入高职后,这种心理阴影不仅影响到他们学习自信心水平,还会泛化到生活、交往等其他方面,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前的高职学生多为“95后”,根据了解,很多学生是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留守儿童,父母对其的教育相对较少。近几年,单亲家庭的学生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情况导致学生要么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中长大,要么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父爱或母爱,导致在大学阶段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力较低。尽管这些学生大多比较上进,但普遍存在着心态不够阳光、怯于与人交往、生活缺乏热情等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学生在诸多事情上缺乏自信心。

(三)自我认可度低

在我国,以高考为指南的考试体系和培养模式,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参与选拔和竞争,当他们开始逐渐认识自我的时候,分数就成了评判他们自身价值的标准。应试教育下考试失败的经历导致高职学生自我认可度较低,同时,他们又对学业完成之后的结果期望值较高,两者的落差导致他们产生心理上的无助和悲观,影响他们正确对待学业。

(四)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不到位

当前,我国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还不到位。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考上名牌大学才是大学生,读高职的学生都是混日子,连学生家长也会觉得面上无光,这对高职学生树立自信心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就业市场上,高职学生备受身份歧视,不少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往往将高职生拒之门外。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高职生的就业空间,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职学生自信心的缺失。

三、高职学生自信心培养的途径

(一)用心关爱、积极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首先,要用心关爱、积极鼓励学生。高职教师应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关注学生,多赞美学生,尤其是对存在自信心问题的学生要给以更多的关心爱护,要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鼓励并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和日常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适时加以表扬激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

其次,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今社会的分工日趋精细化,也给了每个人更加广阔的成才空间。高职教育是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只要能选定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树立科学的成才观,是可以在高职教育下成为自信、有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

再次,要重点关注特殊群体。这里的特殊群体指“五困生”(思想困惑生、学习困难生、心理困扰生、经济困窘生、就业困境生)和遭遇重大事件的学生。这些“五困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特殊状况,区别于其他同学,更容易产生自信心的缺失,教师要对学些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一方面可以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评价自己,尤其是发现并欣赏自己的长处,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有点有意识加强某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拥有自信。对于在家庭、亲人和自己方面遇到重大变故和挫折的学生,要在一段时期内设法让其主动或被动地参加集体活动,用集体的关心、欢乐、任务等,帮助学生走过低谷。

(二)家长参与,方法适当,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除了校园,家庭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环境,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信心还需要家长的参与。家庭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对子女在人格、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形成和转变都有着重要影响,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家长来说更是如此。学生在中学阶段尤其是高考失利的阴影下,更需要家长给予关爱和尊重,而不是对其一味地指责、怒骂甚至置之不理。家长用适当的方法,赏识、肯定、鼓励、赞美学生,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因材施教,分层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高职院校已经进入了从规模发展转为内涵发展的阶段,各个高职都在强调以特色立校,以免在接下来的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办出特色,不仅体现在校园文化上,更体现在教育教学手段和效果上,还体现在毕业生的质量上。然而,高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比较弱,对开设的专业理论课难以掌握,慢慢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直至失去信心。因此,因材施教,培养技能,对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和学生提高自信心都非常重要。

一是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教材,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安排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减少理论教学的学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乐趣,学习技能。教师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地领悟知识。教学手段多样化,比如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式教学、专题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等,可以增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自己多动脑、多动手,让他感受到汲取知识的充实。采用多样的考试考查手段,难易程度适当,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可以通过,体验成功,提高自信。

二是探索分层培养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唯学历凭能力”,是现在高职院校学生自励的常用语,这里的能力不仅指专业能力,更加包括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提高高职学生自信心的重要途径。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差异和学生个性需求,分层培养、分类辅导、分段提高、分批推进,在思想教育、品格养成、专业学习、素质熏陶、受挫能力、奋斗意识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也是提高学生自信的重要途径。

三是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高职学生自信心缺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缺乏成功的体验。尤其是应试教育体制下,他们在中学阶段经受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造成他们的自卑。成功体验对提升高职学生的自信心有明显作用,通过成功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向的强化与肯定,让其看到自己的能力效果,可以增加对事物的兴趣并产生行为动力,因此,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从小事的成功开始,由小变大,积少成多,逐步形成和提高学生个体的自信。一方面,如前文所述,改变教学和考试的模式,尽量让学生摆脱考试失败的阴影,提高其自信。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可以考虑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意愿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科技活动、技能竞赛等,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发组建自己感兴趣的社团,为不同需求和水平的学生提供各种展示的平台和锻炼机会,从而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不同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积极化解不利的社会评价,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的价值不断彰显,其功能也逐渐泛化至各个领域。〔2〕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这表明,在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的功能或作用的认识已经从单纯的经济视角转变为全面视角,包括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在内,将会改变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的现象。〔3〕这在国家和政府层面已经为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但是,社会上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比如说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歧视,对高职学生的偏见等。要降低甚至消除这些负面影响不仅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动,还需要一个长期的时间。

从学校的角度看,“打铁还需自身硬”,要通过加强内涵建设,苦练内功,在提高办学层次和打造品牌特色下功夫,用学校的实力和学生的质量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公众的认同。我们有些高职教师,往往将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得出高职生不仅文化基础薄弱,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行为态度上也有问题的结论,甚至也认可“学生的高考总分如果降低50分,其素质就会相应降低一个档次。”这种评价深深地伤害了高职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的天职“在于启迪学生的智慧,而决没有权利去埋怨学生缺乏智慧”,“教育的义务在于改善学生的素质,而决不可认定学生的素质本已差矣”。〔4〕因此,从高职教师的角度看,一方面要转变自身观念,抵御消极影响。我们的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不仅要对高职教育工作充满热爱,还要对高职学生充满信心,对学生多一些信任和肯定,少一些抱怨和否定,要用自己的积极态度影响教育学生甚至影响家长,用自己的积极评价增强学生对负面评价的免疫。另一方面要主动保护学生,缓冲化解负面评价。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要多从教育方式方法上找不足,而不是一味地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找原因,从而给学生的成长成才撑起一片天,让他们得以强化自信,成就未来。

基于高职大学生自信心缺失的现状,高职院校及其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把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兰州:西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博士论文,2006.

〔2〕周位彬.以人为本视野下的高职生自信心教育与培养〔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04).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4〕勇健.高职生自信心浅析及教学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04).〔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自信心高职学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