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问题研究

2015-05-30盖一方

理论观察 2015年7期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策建议

盖一方

[摘 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推广,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培养农民民主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更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文章围绕克山县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进行调研剖析,从中找出阻碍合作社发展的症结、提出推进合作社发展的路径,旨在为全县乃至全市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做法;主要成效;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7 — 0107 — 02

近年来,克山县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破解现实条件下农村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矛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层次、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现代大农业建设的重要举措,采取组织引导、政策扶持、服务跟进等手段,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了资金、技术、机械、土地和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82个。按照产业分类:种植业534个,养殖业68个,农机服务业76个,加工业4个;按照组建模式分类:企业领办型12个,集体领办型2个,能人领办型668个;按照组建规模分类:千万元以上31个,500万元以上12个,300万元1个,300万元以下588个。规模经营土地270万亩,吸纳农户9.1万户,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89.4%和农户总数的93%。拥有国家级示范社13个,省级规范社13个。重点推广了三种模式:

一是企业领办模式。以昆丰大豆专业合作社为代表,主要由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注资组建,重点围绕某个优势主导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把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广大农民有效联结起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生产经营。其特点和优势是资金、市场、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得到有效配置,抗风险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大,有利于推动产业化发展。去年又组建了昆丰资本合作联合社,合作社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

二是村集体领办模式。主要是以群众基础好、带头人威望高、组织战斗力强的村集体为依托,在组建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采取反包农户土地和农民以土地入社相结合的方式组建,由村集体对全社土地统一经营,农民则从土地上彻底解放出来,通过从事畜牧养殖或三产业实现二次增收。其特点和优势是有利于劳动力彻底解放、农村公益事业快速发展、全体村民普遍受益和村集体积累不断壮大。目前,全县共有新兴和发家2个集体领办合作社。特别是新兴村自组建合作社以来,村级公益事业发展迅猛,目前其自来水、有线电视、农村合作医疗等全部由村里负担;农民建房享受一定补贴,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迅速增加,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已投入525万元,修建乡村公路、休闲广场和农民文化活动室;全村新建别墅151栋、一般住宅226栋,累计给农民建房补贴641万元;投资70万元,为五保户修建公寓住宅18栋1170平方米;开发占地2400平方米可容纳200户的住宅楼4栋。

三是能人领办模式。主要是依托农机合作社,由能人带领,农户以资金或以地折资入社的方式组建。其特点和优势是:有利于调动农户入社积极性,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有利于国投收益惠及全体社员,实现成果共享;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该类型合作社在全县数量最多,以河南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为代表,共有668个。仁发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去年6月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培训班提供了高标准典型现场。

二、主要做法

一是多元并举,分类指导。在推进合作社发展中,克山县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拘一格培育各类合作社发展。在兴办主体上,重点突出发展农机合作社,针对合作社自有实力,确定吸纳社员和土地的数量,2014年,全县31个大型现代农机合作社直接经营土地100万亩,占规模经营总面积的33%,其中经营土地5万亩以上有5个。在发展方向上,以组建马铃薯合作社为切入点,大力扶持发展种植、养殖、服务等各类合作社,去年新建95个,新入社农户5300户。在质量标准上,重点以昆丰合作社为龙头,以农机合作社为带动,着力打造规模大、实力强的超级合作社航母。昆丰大豆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达7.3万户,吸纳县内外土地达500余万亩;河南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入社社员已达到2638户,入社土地达5.4万亩。

二是典型带动,示范引导。每年每个乡镇培育合作社典型不少于3个,每个合作社吸纳社员不少于100户、入社土地不少于5000亩,增强典型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对成长性较好的合作社典型,通过帮助完善经营管理和效益分配机制,组织对外交流学习、科技培训等途径,促其规范科学快速发展,以点带面,带动更多合作社提档升级,吸纳更多农户入社。

三是狠抓监管,提升层次。制定出台了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采取组织推动、典型带动、服务促动、政策驱动等措施,分规范型、成长型和潜力型三个档次,着力打造百强合作社,在经营规模、管理模式和分配机制等方面提升标准,使其达到适应生产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目前,31个已成型的农机合作社全部达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标准要求,全部推广“仁发模式”,经营、管理和分配机制健全规范,单个合作社经营土地均超过1万亩。33个成长型合作社也已得到规范,单个合作社经营土地达5000亩以上。36个潜力型合作社在机械配套、标准生产和技术服务等关键问题上全面提升,单个合作社经营土地均在3000亩以上。

四是加强扶持,提供保障。近年来,克山县始终高度重视合作社的发展和建设,水利、机械、贷款、保险等项目重点向合作社倾斜,扶持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已为合作社打水源井211眼,安装大型喷灌212台套;向其授信放贷30亿元,购置配套机械300余台套,扶持建设仓储库23座、烘干塔35座,合作社发展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三、取得效果

一是解除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对大农业的束缚。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长期不变的情况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对生产发展,对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对经营层次的提高都存在着严重的制约,如何破解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通过实践验证,发展合作社是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二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层次。农民组织化是宏观的、区域的、也是整体的,而分散经营缺乏有效的组织,一家一户散兵游泳式的生产方式适应不了现代大农业的发展需要,更形成不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合作社的兴起,把长期处于分散经营的单户家庭组织起来,以大带小、由强带弱,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了拳头效应,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增强了农民抗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了农民的话语权,使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确立,而且也使县乡村三级组织开展农业农村工作有了抓手。

三是加快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大量分散的土地加入合作社后,有利于合作社从整体上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长期规划,有利于国家政策和基础设施项目借助合作社这个平台进行集中投放,也有利于合作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极大加快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实施,为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推动了农业集约发展、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组建合作社,实现了资金、土地、机械、人才等多种农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尤其是把分散的土地有效地整合起来,实现了统一连片种植,既促进了规模经营,发挥了大机械作用,又加速了新品种和先进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了农业种植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农业的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四、问题及建议

一要着力解决合作社资金不足问题。从当前合作社发展来看,资金紧缺是普遍存在的最大瓶颈,融资渠道窄、信贷额度小等问题在诸多地方普遍存在,合作社大量融资较为困难。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合作社扶持力度,在财政支农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合作社发展;金融部门应从大的方向上制定出台实施细则、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优惠支持,全力帮助合作社解决资金难题;税务、国土、电力、交通等部门在用地、用电、运输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形成支持合作社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要加快合作社资源整合步伐。发展合作社就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应对风险考验。尽管克山县合作社发展步伐较快,数量较多,但仍有一部分合作社规模小、社员少、规章不健全等问题,竞争力不强,带动力较弱,这也是各地合作社普遍存在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合作社整合步伐,清理空壳社、兼并弱小社、组建联合社,增强合作社的带动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同时帮助合作社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实现科学运营。

三要推动合作社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当前,大多数合作社基本处在初级农产品销售阶段,链条短、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理想。各级政府应加强引导和扶持,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引导合作社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其生命力,鼓励各类涉农企业,包括农村能人,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兴办合作社,使合作社向产业化方向发展,逐步成为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重要载体。

四要进一步加大对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近几年,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基础设施、机械配备、农田水利、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投入与年俱增,但对于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合作社来说还远远不够,尤其是投入项目的不匹配还造成了资源浪费。比如克山,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在粮食仓储、烘干和马铃薯、玉米机械装备上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种植需要,建议上级加大对农业大县和合作社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政策的扶持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责任编辑:史焕翔〕

猜你喜欢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策建议
破解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 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创新: 案例剖析
隆阳区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思考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