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乐该走向何方

2015-05-30文佳

北方音乐 2015年8期
关键词:世界性国乐民族性

文佳

【摘要】国乐的发展和现状不容乐观,只有在自身的基础上借鉴西方音乐,将民族性和世界性并重,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整理积累、勇于创新,才能超越性的突破发展。

【关键词】国乐;发展;民族性;世界性

当今中国,综合国力攀升,人民收入提高,世界地位提升。但是,随着与世界的全面接轨,中国传统文化却越来越被我们淡化,我们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岌岌可危。在音乐方面,欧洲音乐中心论使我国的西洋器乐演奏等更上一层楼,屡屡在国际上获奖的同时,传统音乐诸如民歌、戏曲、民乐等却鲜为年轻人所了解,更别说喜爱了,让人担忧中国音乐逐渐业余化甚至消亡!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对此感到很焦虑,同时也感到自己的责任很重。找出国乐不兴的根源,继而传承、发展和推广国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我们切切实实的行动。

一、国乐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博大精深。音乐艺术也一样,戏曲、民族器乐、民间小调哪一项不是多样化世界的文化精品?从音乐百花盛开的周秦到歌舞辉煌的盛唐,从宋元的说唱音乐到明清的歌舞剧,国乐发展繁盛,可谓名家辈出,名作巨多,影响深远。音乐理论方面,远古时期就有了结绳记谱,春秋战国时就出现了关于音阶、调式和转调的理论,三分损益法等等。十九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维新派主张效法日本学习西方,其中就包括在学校设立乐歌课,兴起“学堂乐歌”,基本是填词,曲调多为日本和欧美流行歌曲,用民间曲调填词的很少。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洋近代音乐文化大量传入中国。二十世纪新文化运动,大量音乐社团和音乐教育机构纷纷建立,“以西补中,中西并长”成为这个年代的特色。但是,民间音乐在人民群众中还是有着非常深厚的基础的,不过一直都停留在群众自娱自乐和为人助兴的水平,民间艺人、曲艺、戏曲艺人的地位都不高。也有一些作品曾风行一时,如《平湖秋月》、《饿马摇铃》等,但却受到殖民地化和商业化的严重影响,到抗战时期则出现了大量战斗性歌曲。

当今中国,随着与世界的不断交融,音乐呈现多元化。欧美歌曲、韩日歌曲、千篇一律程式化创作的流行歌曲、网络神曲等等,传统的国乐面临让整个世界音乐逐渐来淘汰的境地了。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忧虑。长此以往,我们的传统可能要出现文化上的断层。

世界音乐与国乐之间这一明显的力量对比是受各方面物质与精神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年轻一代还有多少人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过,要“用唱片打倒中国的第三代领导”,这句话现在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唱片把西方的流行歌曲、披头士音乐、蓝调音乐,还有一些低俗的作品一起传到中国,对于思想上禁锢了几十年的中国人,对文化的认识还没有形成一种定式的时候很容易胡乱接受。看看现在的年青一代有多少热衷于桃花水榭的幽幽古琴声?当然,对一种艺术形式的爱好是每一个人的自由。但是,假如当外国人问起“你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你了解吗?”,我们却无从回答的时候,作为华夏儿女,简直就是忘本的耻辱。

二、从民族性与世界性分析造成国乐现状的原因

我国文化悠久,音乐也如此。但是在音乐发展上一直以来多为自生自灭,传承的方式多为“师傅带弟子式”, 与西乐相比汇集整理很不全面。现在许多人提出音乐民族性,认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越是具有民族性的东西就越具有世界性 ,这句话自然有一定的道理。文化价值相对论告诉我们:民族音乐文化是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它自有其它音乐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在美国向宇宙空间发射的太空船上载有一张放给外星人听的金唱片,其中就有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名曲《高山流水》,它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民族音乐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此观点同时又具有相当的局限性。民族音乐因其民族性,也就是地域性、独特性往往难以与世界相互沟通,在客观上阻碍了别人对我们的了解。一味强调民族性,而不能普遍的为大家理解和接受那就不是世界音乐,最终只会走向消亡。所以不能不加分析地把这句话当作普遍真理,当作指导我们音乐创作实践的准绳。毛泽东曾说:“作为中国人,不提倡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不行的。”但是,军乐队总不能用唢呐、胡琴,总不能总是穿着长袍马褂演出,民族化不能那样化。

正因为我们的音乐文化过分强调民族性的特色,使得我们客观上远离了世界性。德国的民族音乐原先也同我们一样并非具有世界性,但由于其适宜的人文环境和巴赫、贝多芬、等大师们的不懈努力而迅速走向世界,使之早在两三百年前便具有了世界性,从而对世界音乐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俄罗斯后来者居上,出现了柴科夫斯基、格林卡、穆索尔斯基等世界级大师,同样也为世界音乐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冼星海、聂耳为代表的一批极富才华的音乐家,由于历史的原因,还有思想观念的束缚及技术能力的不足,最多只能成为我们自己民族范围内的骄傲,却不能赢得世界性的声誉。当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不能只是归于我们没有对世界性音乐语言的运用,它也与当时特定的形势与历史环境以及我们的传统文化等多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也在说走向世界,然而面对眼前众多的事实,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应该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地域观使我们裹足不前。尽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并为此做着不懈的努力,但成效甚微。事实上我们以往的音乐太过于注重民族风格的旋律音调,民族风格成为最高意义的共性。在音乐发展的某—阶段,民族风格是必然存在的,但不能仅做民族性的封闭式循环。另外,在一些人强调民族性的同时,音乐院校中又普遍存在着重西乐轻民乐的倾向,这使得国乐发展更面临无人继承发扬的境地。国乐要发展就要在保持其特色下开放性地同外部世界交流并走向世界,从而升华民族性。世界音乐应该是民族精神与世界精神的有机统一。只有将民族性和世界性并重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真正做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三、国乐的发展:积累与创新

对于国乐的发展问题,是许多音乐工作者经常提及和讨论的话题,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化研究将有助于国乐的发展。只有站在全世界和全人类的立场高度来审视我们的民族音乐才能真正看清、看透、解决问题。

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音乐的发展也如此。广泛的吸收,不断的积累才能实现音乐发展质的飞跃。例如在国乐的创作方面,可以不断搜寻国乐曲调,不断加深对西乐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试探多种曲调题材等等,正所谓厚积薄发。对于国乐,可淘汰的要淘汰,不该淘汰的决不能轻易淘汰。我们有责任保留并宣传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使其充分放射出独特璀璨的光芒。

与此同时,我们提倡国乐创新。著名的印象派大师德彪西,他是法国人,但他的音乐使用的是创作音调而不是法国民族音调,有些地方还采用了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素材,然而作品所体现出的音乐精神和审美情趣却依然是法国化的。这就是一种能被世界所理解和接受的法国风格。我们可以从创作思想上提出全新的认识,在创作手法上大胆吸收、改变,以独特的视角对中国音乐进行思索和创造,为中国音乐真正走向世界开拓道路。中国音乐只有面向世界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吸取中西音乐之长,不断发展与完善方法、技巧,努力发掘和利用中国传统音乐素材,使音乐能充分、深刻地表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近年也有很多很好的,成功的尝试,例如,女子十二乐坊的民乐演奏流行音乐,走出国门,掀起一场时尚中国音乐风;再比如,我们用民乐演奏西洋乐曲,用管弦乐队演奏我们的民族音乐精品,《粱祝》《黄河协奏曲》《长征交响乐》等等。如杨荫浏先生所言:“渐渐展开田垄,早晚总会与那些别的小点上开始着手的人们的田垄,接成一片”。

四、结语

国乐的发展任重道远,要促进国乐体系的完善,就必须对其存在的问题不断研究和探讨。作为音乐教育者,更应该以此为使命,加强对中国音乐的了解和掌握,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确立国乐传承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学习古今中外优秀音乐文化,将国乐文化资源引到学校音乐教育中来,为国乐的发展尽己所能!

参考文献

[1]夏野编著.中国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2]钱仁康编著.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3]郑祖襄.中西音乐文化冲突中的音乐学选择——谈杨荫浏先生学术思想[J].中国音乐,2000(2).

[4]未知.中国音乐的前途——论现阶段中国音乐发展的两条道路及未来的方向[EB/OL].http://www.studa.net/Music/061205/09564623.html,2006-12-05.

猜你喜欢

世界性国乐民族性
既有民族性 又有世界性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科学家白蕊:我就是要解决世界性难题
林俊:中国皮革业的世界性求索者
On Musical Forms —— One of Presentation of the Social Ideology〔*〕
全球华人与中国哲学的世界性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抗战时期新国乐思想研究概述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