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教师教育视野下我国教师职后培训体系改革

2015-05-30郝明悦

新校园(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改革措施问题

郝明悦

摘 要:我国教师培训始于20世纪初期,20世纪70年代,随着终身教育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师的职后培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现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和多形式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师职后培训体系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本文从国际教师教育的视角出发,通过与韩国、美国和英国的比较分析,为我国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的改革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教师职后培训体系;问题;改革措施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的职后培训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完善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而目前我国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在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机构、培训模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改进和完善我国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迫在眉睫。

一、国外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的特点

1.发挥教育团体作用,建立区域培训中心

教师的职后培训不单单是政府教育部门和培训机构的任务,也应该发挥社会教育团体的作用,美国的教育团体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作用较大的是“全国教育协会”和“美国教师联盟”,在社会团体中的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教育信息和培训、进修的机会,运用社会教育团体的力量,教师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自身修养,而且便于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能力;英国也很重视社会教育团体所发挥的作用,并将教育团体与培训机构相结合,在2007年9月建立了区域的培训中心,不仅整合了培训机构,而且加强了各培训机构与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教师职后培训的质量。

2.培训形式多样化,满足教师需求

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需求。一般培训和资格培训可以为教师提供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培训课程,教师可以脱产或半脱产进行学习。国外也将一般培训和资格培训作为教师职后培训的主要形式,但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的培训需求,这四国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培训形式。比如,韩国的特别培训,包括海外进修、定期的教育讲座等等;而美国和英国更多的是利用互联网,这种远程培训,为教师节约了更多的时间,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3.培训内容更新速度快,實用性强

培训的内容上,国外注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但更加重视教师课堂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国外的教师职后培训内容更加突出其实用性,尽可能贴近教师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应付各种课堂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培训的内容更新速度快,结合社会生活,结合教师课堂实践,满足教师实际的培训需求,此外,教师职后培训的内容与教师职前培养的内容重复率低,职后培训的内容也会根据培训教师层次、类型进行具体的调整。

4.培训评价方式多样、灵活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对培训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这四国培训的评价方式是以学分制为主,以过程性评价、描述性评价等为辅。摆脱了学分制这种单一、量化、刻板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培训过程进行评价,以便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地纠正问题,以保证教师培训的质量。

二、我国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1.我国教师职后培训目标

2010年7月29日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2011年1月4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要求、任务、制度以及模式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指导。因此,我国教师职后培训的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各种各类的培训,在全面提升教师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就培训目标而言,我国允许培训机构根据教学改革的形势进行适当的调整,但目前培训机构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教学计划和培训目标相偏离的情况,培训目标未能及时根据教育教学形势、教学任务的改变进行适当的调整。

2.我国教师职后培训机构

我国教师职后培训机构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为主体,以师范院校函授教育、远程教育等为补充的教师职后培训的系统。我国教师职后培训机构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学院,我国教育学院分设国家、省、市、县四个层次,分别承担国家、各省、各市、各县的教师职后培训工作;二是高等学校,其主要分为师范类院校和综合大学设立的教师职后培训机构,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函授教育、脱产学习等形式的进修,并把学历教育作为办学规模的一部分;三是远程教育机构,比如网络教育学院、全国教师教育联盟等等。

虽然我国教师职后培训机构种类繁多,但各级各类培训机构之间相对封闭,缺乏合作与交流,加之各级各类教师职后培训机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承担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教师职后培训的重任。

3.我国教师职后培训形式

目前,我国教师职后培训的形式主要是以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为主,集中培训是各级教育学院或高校培训机构统一组织的各种培训课程和培训活动;校本培训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中心进行的培训,比如专题讲座、教师相互评课等等。除此之外,远程培训也成为现代教师职后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远程培训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多媒体设备进行的培训,这种培训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越来越受到教师欢迎。

虽然远程培训形式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教师职后培训形式的单一和刻板,但在培训形式上,我国还是主要采用传统的集中讲授的方式,参加培训的教师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真正参与到培训活动当中,而校本培训经常开展的专题讲座、教师相互评课等方式,也多是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实效性不大。

4.我国教师职后培训内容

我国教师职后培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两个方面。教育理论知识多采用集中讲授的方式,教学实践能力多是以校本培训的方式进行,教师以课堂实际为突破口,通过互相听课、评课,探讨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

目前,我国教师职后培训的内容没有形成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培训的内容多与教师职前培养的内容重复,培训内容的选择采用“一刀切”,没有根据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培训内容和教学实践脱节,理论性过强,实践操作相对较弱,实用性不大。

5.我国教师职后培训评价

我国的教师职后培训的评价是采用量化的标准,以学时或学分制。学时就是对教师每年参加培训的课时规定,累计学时5年达到360个学时的教师,可获得继续教育合格证书;学分就是教师要修完规定的学分,才能获得相应的证书。

我国教师职后培训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对培训教师的过程性评价,而且对培训的效果缺乏有效的反馈评价。

三、我国教师职后培训体系改革

1.根据教育教学形势变化和教学任务的改革,适时调整培训目标

教师职后培训的目标是实施整个培训活动的基础,也是培训活动最后所要达到的效果。所以各级各类的教师职后培训机构应该在国家制定的宏观培训目标、方针下,制定符合教师培训需求,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并随着教育教学形势和教学任务的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改变教学计划和培训目标相偏离的情况。

2.加强各级各类培训机构、中小学、教育团体之间的合作

各级各类的教师职后培训机构是教师参加职后培训、进修的重要基地。我国大部分的教师职后培训机构是独立的机构,各级培训机构之间缺乏联系,导致培训内容重复率高;另一方面,我国教师职后培训机构与中小学和社会教育团体缺少合作,导致了其培训无法满足教师教学的实际需求。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美国的做法,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际需求出发,确定培训课程,根据地区(东北、华北、华南、华东、西南、西北)建立由大学、中小学、省级培训机构组成的地区培训中心,负责本地区的教师职后培训工作。

3.进一步创新教师职后培训形式,贴近教师生活,满足教师需求

虽然近几年,远程培训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但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仍然是我国教师职后培训的主要形式。韩国的教师职后培训更加注重教师的特殊培训,尤其是教师的海外进修,但我国目前的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还停留在国内培训阶段,教师很难“走出去”,针对这一问题,各省市教育部门、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培养基金,每年选派有资质的教师进行海外进修;另一方面,集中讲授式的培训使参加培训的教师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方面,我们应该多开展讨论式、互动交流式的培训方式,关注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培训的知识。

4.逐步形成教师职后培训统一的课程标准,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中国教师职后培训缺少统一的课程标准,只是在《中小学继续教育规定》中规定了大体的教师职后培训课程,因此,借鉴韩国的经验,中国应该对教师职后培训的课程设置、内容安排形成统一的标准,并进行详尽的说明。其次,我国教师职后培训内容更新缓慢,知识陈旧,理论知识培训多于实践知识的培训,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培训知识的更新,另一方面,贴近教师教学实践,增加教师人文素养、学生生活指导等实用性知识的培训。

5.注重对培训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及时反馈培训效果

学分制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教师职后培训评价方式。我国教师职后培训的评价也是以学时或学分制为主的,这种量化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刻板。所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教师培训的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培训中教师的问题,制定更符合教师个人发展的解决措施,同时对教师培训的效果要及时地进行反馈,发现问题,为以后教师的职后培训提供有效的信息。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教师职后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因为某一策略或是一次改革就能解决的。本文仅是在借鉴别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改革提出一些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应该努力构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适合教育改革,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金海莲.中韩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比较研究[D].吉林:延边大学,2012.

[2]田晓蕾.中小学教师培训机制—中外比较的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祝怀新,许啸.英国教师培训管理体系改革探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4]王萍.美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2.

[5]梁慧勤.谈教师培训机构在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11).

猜你喜欢

改革措施问题
刍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刍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浅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