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学习与生活互动

2015-05-30张红红

新校园(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教学思路生活化

张红红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广泛运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将数学知识贯穿于幼儿的生活中,能够让幼儿更轻松、愉悦地学习,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思路

数学作为一门从启蒙教育就伴随我们的基础学科,具有高度的严密性及抽象性,对幼儿的智力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价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到,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认识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思维能力;鼓励幼儿利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表达发现的乐趣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因此,探索如何将数学生活化是很有必要的。

一、生活化课程的内涵分析

1.教育途徑生活化,将数学教学渗入幼儿生活

正确理解生活化课程内涵,有助于将生活中的事物运用于数学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强调儿童对周围环境中的数学问题的关注和兴趣,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和操作活动理解数的抽象关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抓住时机,随机进行数学教学。教学材料应生活化,利用常见的物品进行数学操作,如玩具、树叶、瓶盖等,只要干净安全就可以加以利用;在环境布置时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知识,让幼儿在环境中处处感受数学。

2.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从幼儿角度制定教学内容

利用具有启蒙性、实用性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进行数学教育,选择生活中有简单逻辑关系的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不仅能让幼儿轻松地掌握知识,更能将其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激励幼儿积极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幼儿阶段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认知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内建立和形成数的概念,有助于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激励幼儿积极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方式

1.数学游戏生活化

幼儿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生活。进行数学游戏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如“比高矮”活动,可以在门上适当的高度挂个铃铛,个子高的幼儿从门中经过时碰到铃铛发出声响,个子矮的幼儿碰不到铃铛不会发出声音,然后让幼儿思索为什么不同小朋友经过门时,有的发声有的不发声,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高和矮的关系。

2.操作练习生活化

在环境的布置上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材料摆放上,要有助于幼儿的探索及操作。例如,操作区可放置数字卡片、串珠、拼图、七巧板、图片、扑克牌等以供幼儿进行操作。材料的投放要适应幼儿学习的不同时期需要,及时增减和调整。在进行操作练习时,教师要耐心地指导,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操作的材料可以多元化,操作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让幼儿在玩中学。

3.一日生活数学化

幼儿的一日生活包括幼儿起床、吃饭、学习、游戏、睡觉等,是进行数学渗透的重要方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入数学教学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在吃饭时,让幼儿坐到对应自己学号的位置上;学习儿歌《数数歌》《拍手歌》,让幼儿掌握数字1~10的顺序;对幼儿的生日进行汇总和排序,让幼儿了解长幼顺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数字的有趣与意义,培养幼儿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4.家庭生活数学化

幼儿的家庭生活是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阵地。父母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数学,让数字体现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在家庭生活中可以利用家中的各种用具、益智玩具让幼儿在玩耍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

三、幼儿数学生活化教学思路研究

1.数学材料生活化

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教学材料生活化。教师应鼓励幼儿自己寻找材料。在寻找的过程中,幼儿会对找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筛选,进而锻炼幼儿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通过这个过程,幼儿对数学的理解会逐步加深。也可以让幼儿从家中带学习材料。幼儿思考的角度不同,带来的材料也会不同,使幼儿开阔思维。

比如,在大班人民币的学习中,让幼儿从家中带来一些玩具,作为商品贴上价格标签进行买卖。作为买方的幼儿可以用手中的硬币购买喜欢的东西,而作为卖方的幼儿可以对商品进行标价。游戏进行一定程度时,买卖双方交换角色。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幼儿玩得开心,又学到了关于人民币的知识。

2.贯穿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有用,就是选材要有使用价值;有趣,就是让幼儿感受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幼儿对熟悉的物品有探究的兴趣,结合自由、宽松的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教师可以给幼儿讲一些有趣且励志的小故事,如讲“0”,它乐观而聪明,一次它在找小伙伴玩的路上遇到一颗石子,被绊倒了,起来就变成了“8”,它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样子改变而难过,依然开心地走路,最后它为救落难的小伙伴而倒下。上帝感动于“0”的精神,将倒下的8寓意为无限大,8成为一个吉祥的数字。

3.创造生活,让数学教育与生活联系,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教学生活化,重在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助美食屋的游戏中,让幼儿给每一张餐桌标号,规定每张餐桌的人数,对餐厅的食品进行分类摆放……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设计问题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运用的有效迁移,让幼儿以发现者的身份去探索、求新,寻找独创性的解决方法。

4.教学形式生活化,将数学融入一日生活

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可以在班级内放置一些有益于幼儿学习数学的玩具,如在区域的小超市中的各种各样商品的价格、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红绿灯的计时器以及邮政编码等显性数字。另外还有隐性的数字现象,比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高矮;班里一共几个小朋友,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谁;自己组有几个小朋友;表扬栏中谁获得的奖牌最多,怎样才能变得一样多;自己家的门牌号、家用电器的数字符号;各种数字饼干、秤的显示;数字、容器的容量等,这些生活中存在的数学教学课程资源,要积极地挖掘与巧妙利用。

5.巧用生活中数学环境,引导幼儿感知、体验数学意义

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身边的各种各样事物都包含数学的信息,教师应巧妙地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数学的教学。例如,在回家的途中,引导幼儿认识车的轮胎是圆的、屋顶是三角形的来学习图形;看教室有几个窗户、几个门来加深对数的理解,等等,这些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的事物都隐藏着很多数学信息,需要教师挖掘出来并鼓励幼儿主动提问,从而使幼儿加深印象,更好地学习数学。

6.家园密切合作,提高幼儿生活数学的运用能力

教师要充分发挥家园之间的互动作用,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创造幼儿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学习运用数学。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引导幼儿感受来自生活的各种数学信息,积累经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比如,家长可以让幼儿利用分类的知识整理自己的衣服、玩具,购买一些益智玩具,积木,让幼儿自己搭建一些房屋等。

幼儿阶段数学教育是发掘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关注幼儿生活,把幼儿的数学教育融入生活中,才能确保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使幼儿高效、快乐地学习数学。总之,数学教学应结合幼儿的生活,努力让幼儿在自然、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和感知数学,积累经验,使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幼儿喜欢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意义,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李传江,胡晓蓉.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0(4).

猜你喜欢

教学思路生活化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中职学校《工程制图及Auto CAD》课程教学思路探讨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