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盛爱颐:中国首桩女权官司

2015-05-30庄莹

看历史 2015年9期
关键词:宋子文盛宣怀

庄莹

1928年,近代上海“第一豪门”的盛七小姐,将兄长及侄子告上法庭,要求获得同等的财产继承权,是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桩妇女维权案。在这段历史中,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人物纷纷登场,时代的影像逐渐清晰。所谓“一门望族,映照一个时代的起承转合”,的确如此。

盛爱颐,民国时期著名的女企业家、旧上海最有名的娱乐场所百乐门的创始人,她出身的家庭被称为 “近代上海的第一豪门”,她本人被称为“盛七小姐”。1928年,盛爱颐的母亲、盛氏家族的掌管人庄夫人去世,盛氏子孙分崩离析,争抢遗产,掀起轩然大波。盛爱颐把自己的三位兄长以及两个侄子告上了法庭,要求获得同等的财产继承权,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桩妇女维权案。

关于盛爱颐还有个聚焦点。那就是她和宋子文的爱情故事。

彼时,20岁出头、刚回国的宋子文与盛爱颐相遇相识,互生情愫,却遭到盛爱颐母亲及家族的反对,最终各自转身。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人物纷纷登场,时代的影像逐渐清晰。所谓“一门望族,映照一个时代的起承转合”,的确如此。

出轨的帝国

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龙年。

是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僵持阶段,无暇顾及远东时局,中国工商业界利用此短暂的空隙,大力发展实业,实业救国盛极一时。

然而在这一年,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盛宣怀撒手人寰,招商局因此下半旗三日致哀。

盛宣怀,祖籍常州,生于1844年。据说那年春天,祖父盛隆梦见老宅枝头红杏灿烂如锦,依稀香暗渡,引为吉兆。结果,当年儿子盛康不但进士及第,还喜得贵子。于是,祖父便给盛宣怀取字号“杏荪”。

1844年,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中,还有一位后来被慈禧称为“再造玄黄之人”的李鸿章,只是这一年21岁的李鸿章虽作《入都》诗十首,抒其“意气高于百尺楼 ”,却最终科考落榜。

中了进士的盛康,先是任知府,后治水赈灾,大营粮仓,职掌盐务,督办粮道,走的也都是经世致用的路线。1867年,盛康的父亲盛隆去世,按照礼法律例,朝廷官员的父母若去世,要回原籍居丧27个月,称为“丁忧”。于是盛康辞官扶送盛隆的灵柩回常州。而这时候,任江苏巡抚的是曾与盛隆同年科考的李鸿章。

27个月的丁忧,盛康先是在常州开了典当行,又开起了钱庄,最后索性告老还乡,在姑苏购得刘氏寒碧山庄,修葺后改名为“留园 ”。

于是,休辜负清风明月,佳晴喜雨,涵碧清歌,宴饮山林,可胜饮尽江南酒?

常州盛氏,成为江南大户。

盛宣怀三次乡试均名落孙山,仅中过秀才,后放弃科举之途,入李鸿章幕府,协助李鸿章督办洋务,慨然以匡时济世自期。作为“中国实业之父 ”,他开创了诸多的第一,比如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第一家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与此同时,盛宣怀还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和第一所官办大学——北洋大学堂。

盛宣怀共有妻妾六房,八儿八女,家族联姻,互相依附,可谓近代上海滩最大的豪门显贵,势倾朝野,富可敌国。

盛宣怀去世的这一年,盛家七小姐爱颐,时年只有16岁。

按照家乡的风俗,盛宣怀的灵柩在老公馆停放一年后,于1917年冬至,举办了轰动上海滩的“盛杏荪大出丧 ”,一个时代渐成背影。

在盛宣怀的长房孙女盛佩玉的记忆里,看祖父“出丧的人多极了,天勿亮便在街上等着,一路的商店楼上也挤满了人,路角上人像堆起来似的,连外省的也闻风而来 ……出殡的仪仗,花花绿绿,掮旗打伞,好像出会”。

同样是在1917年,宋子文留美归国。

一个盛大出丧,一个平淡回沪。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时代的代表性人物,擦肩而过。

历史在追忆中,重新赋予旧日往事诸多意义。许多变革性的日子,当时经历也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一天。

出身于普通中产家庭的宋子文,其父宋嘉树,幼时家境贫寒,辗转于各国:9岁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当学徒;12岁随堂舅旅居美国,并追随堂舅改姓氏为宋。在美国的宋嘉树,做学徒,夜读书,并接受基督教洗礼,在神学院毕业之后,又回到上海。他在兴办实业的同时,传播《圣经》。此生,有两件事让宋嘉树付出了他全部的热情与无私的支持:一件是基督教义,另一件便是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结识孙中山后,宋嘉树成为孙中山的挚友以及国民革命的重要财力支柱。倾囊相助,于他,不过是赤心用尽为知己,何用悠悠身后名。

回国后的宋子文任职于汉冶萍公司,担任上海办事处秘书。汉冶萍公司作为盛宣怀一手督办、创立于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最早的钢铁企业,此时的总经理是盛家四少爷盛恩颐。盛恩颐与盛爱颐同为庄夫人所生,前面三房兄长均早夭,所以盛家老四实为长房长孙,自哥伦比亚大学留美归国,便接手汉冶萍公司。

彼时的宋子文,也不过是在美国主修经济、各课程平均分数是B的普通学生,正在经历着前程茫茫的20出头的几岁。1917年,人物悉数登场,只待传奇开讲。

朝荣夕卒,尽为常也

盛宣怀的第一位夫人姓董,名舜畹,与盛宣怀同是常州人,典型的大家闺秀。她读过私塾,笔法秀逸,行间玉润,与盛宣怀共同生活了16年,1878年因病去世,遗下三子三女。此后,盛宣怀的爱妾刁氏承担起了家政。刁氏出身青楼,虽深得盛宣怀喜爱,却至死都没有得到盛氏家族的认同。刁氏去世后的1891年,盛宣怀续弦,迎娶常州望族庄毓莹的千金,庄小姐成为盛宣怀的第二任夫人。

常州庄家,书香世代,诗礼传家,祖上多科举名士。

庄夫人名畹玉,又名德华,比盛宣怀小22岁,大婚之时,年25岁,那一年盛宣怀47岁。

庄夫人知书识礼,雷厉风行,精于治家,在盛佩玉的回忆录中,称她“有王熙凤的手段”。

“畹玉、德华”,两名一柔一刚,庄夫人对外常用“德华”这个中性化的名字,甚至给夫君盛宣怀写信亦是如此。

1911年,辛亥。5月8日,清廷成立责任内阁,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十三人中,满洲贵族九人,汉族官僚四人,这是一个以皇族为中心组成的内阁,人们称之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盛宣怀是四名汉族内阁成员之一,官场势力达到顶峰。

清廷内阁组成后的第二天,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由邮传部管辖,而邮传部尚书正是盛宣怀。同月,盛宣怀与英、德、美、法四国银行团签订了借款600万英镑修路的合同,但很快便遭到了各地的反对,保路运动由此爆发。为镇压保路运动,清廷出兵镇压,防务空虚,于是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准备策划起义。1917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迅速响应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盛宣怀无意中点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线,成为大清王朝的第一个掘墓人。铁路收归国有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件,各省代表纷纷攻击盛宣怀激怒民变。

同年10月25日,清政府内阁资政院召开第二次会议,“不杀盛宣怀不足以平民愤,不开国会不足以谢天下”的呼声不绝。盛宣怀当夜撰写替自己辩白的奏折,到第二天天亮,奏折还未写完,朝廷的旨意已到。盛宣怀成为替罪羊,被革除了邮传部大臣的职务,永不叙用。侍君之畔,朝荣夕卒,尽为常也。

圣意之下,盛宣怀仓皇逃亡日本,留给庄夫人的是一个四面楚歌的盛氏家族。

然而,辛亥时期的清朝,已不是一个替罪羊可以挽救的。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幸而,无论是孙中山还是袁世凯,都与盛宣怀往来密切。盛宣怀被朝廷革职逃亡日本期间,孙中山与袁世凯都主张对盛宣怀家产进行保护。同年10月,流亡日本的盛宣怀以支持袁世凯办实业为名回到上海。

此时的盛宣怀,年老体衰,已没有太多精力顾念这个越加庞大的家族,于是盛公馆中一切事务都由庄夫人一手操办。

1916年,盛宣怀去世,庄夫人执掌整个家业。遵照遗嘱,用盛氏遗产的半数,计580万两银子,成立名为“愚斋义庄”的基金会,规定不动本金,只用利息,用于家族事务和慈善事业,以维持盛氏家族的延续和发展,另一半的遗产则由盛家五房子孙分拆。

中国人讲“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个中原因既有家业传承之艰辛、家风谨严之易衰,另外还有多子多福的观念,长辈过世后,家产便会分割,家族的离散使得家业很难维持当年之盛况。

临行的金叶子

盛宣怀去世之后,盛家尚有三个未出嫁的女儿,五小姐关颐、七小姐爱颐、八小姐方颐。盛家向来有开风气、求西学的传统,于是“在汉冶萍公司的外文书记宋子文介绍了自己的大姊宋霭龄来教她们英文”。

盛恩颐奢侈成性,挥霍无度,日夜颠倒,沉迷于大烟和豪赌,于是作为汉冶萍公司上海办事处秘书的宋子文,便时常出入盛家大宅,寻四少爷盛恩颐审批文件。因缘际会,便与七小姐爱颐从偶有照面,到互见欢喜。

他带来枝叶繁茂的大千世界,她脂粉盒里放置的是那些旧掉的昨日雍容。他们的过去互无交集,相去甚远,带着彼此陌生的人生经验,狭路相逢。

1917年,与君相逢于微时。君有情,卿有意。

庄夫人共育有个三子女:儿子盛恩颐、盛泰颐,女儿盛爱颐。七小姐是庄夫人唯一的女儿,在得知宋子文的家世后,庄夫人对二人交往之事坚决反对。

不久后,宋子文被调离沪上。一个简单粗暴却易行的方式。

宋子文调任汉冶萍公司汉阳总公司会计处科长,数月之间,父亲宋嘉树逝世,留下的家产虽足以维持小康,但绝谈不上巨富。此间距离,怎是汉阳到上海的天高路远可以形容。

此后,宋子文从汉冶萍公司离职,重回上海,却不过是辗转于各实业公司与金融公司之间,事业颇多坎坷,归国已逾六载,不见起色。

她只静待,甚至几乎忘记自己在等,所以心安也笃定,一等六年。

1923年2月,孙中山在广州重建革命政权,宋子文由二姐宋庆龄引荐,出任孙中山秘书。

这一年的宋子文,才真正开始踏上历史的大舞台。

临行前,宋子文愿盛爱颐抛开家庭与世俗观念随他南下。但也许爱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轰轰烈烈,以身试海,直到万劫不复,或者爱情原来只是在现实中辗转反侧之后说出的那个“不”字。

他走,带着盛爱颐送他的一把价值昂贵的金叶子;她留,深信各自要走一段寂寞的长途,但终究还会相遇。

1925年,与北洋政府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的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宋子文任财政部长;1926年,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广州国民政府北迁武汉,不设主席,宋子文成为五位常务委员之一;1927年,国民革命军攻克上海和南京,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成立,统一了中国的半壁江山;1928年,革命军进入北京,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全国统一宣言。

南下之后的宋子文,仅用了5年的时间,就任职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长,位高权重,无限风光。

此前仅有数月间,盛爱颐的母亲庄夫人去世。

庄夫人掌管盛氏家族十一年,这11年间的世态炎凉,亦全赖庄夫人以一当百,宠辱不惊。庄夫人去世后,盛氏子孙分崩离析,争抢遗产,掀起轩然大波。

中国第一桩女权案

他正如沐春风,她恰如履薄冰,彼此的浩瀚往事都未曾共同经历。

庄夫人去世之后,盛家才是真正到了树倒猢狲散的时候。原本按照盛宣怀遗嘱,将一半遗产归入“愚斋义庄”,另一半分割,也便相安无事。但老四盛恩颐无视父亲遗嘱,向法院提出,要将早已归入“愚斋义庄”用于慈善基金的遗产,由盛氏五位男性子孙均分,分别是老四盛恩颐、老五盛重颐、老七盛升颐以及孙子盛毓常和盛毓邮。于是,1928年,盛爱颐把自己的三位兄长以及两个侄子告上了法庭。

按照中国传统家族观念,女子没有财产继承权。虽然辛亥革命后,男女平等,政府法律条文已明确女子也有继承权,但观念上的摧枯拉朽,在现实中往往拖泥带水,具体实施绝非如法律条文那么轻易。

盛家遗产案,成为中国的第一桩妇女维权案,其变革性的意义远远超出盛氏家族内部的矛盾问题。此案在报界一经曝光,即刻引起极大的反响。盛爱颐,成为第一个打女权官司的现代女性。

开庭之日,盛况空前。盛爱颐依据民国法律关于男女平等的条款,以及第二次国大妇女运动决议案中的有关条款,认为未嫁女子应有与其胞兄弟同等继承财产的权利,未出嫁的盛爱颐与八小姐盛方颐均属有继承权之列。

盛爱颐维护女权一案,得到宋美龄及宋庆龄的鼎力支持。最终,盛爱颐胜诉。根据法律,法庭认为盛爱颐拥有与盛家男性子嗣平等的权利,判决将“愚斋义庄”财产均分为七份,盛爱颐得其中一份,赢得了社会意义重于金钱意义的五十万大洋。

同在这一年,自别后5年,宋子文再次重回沪上,选址上海建立国家银行——中央银行 ——以代理国库、发行纸币。十里洋场,由此也就无可争议地成为远东金融中心。

1928年11月,中央银行在外滩15号举行开幕仪式。当日,宋子文的母亲倪桂珍也应邀前来,此前,她刚刚参加过大女婿——国民政府实业部长孔祥熙——主持的国货展览会。会后赶赴外滩出席中央银行开幕仪式,陪伴在侧的是大女儿宋霭龄、小女儿宋美龄,还有儿媳张乐怡。仪式上,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向宋子文授中央银行总裁印。

1928年,蒋、宋、孔三家成为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势头,在这一天,一览无余。

一别经年,重回上海滩,位居财政部长之位的他,陪伴左右的是新婚夫人张乐怡。

此前一年,在庐山避暑的宋子文,结识了庐山当地建筑企业老板的膝下千金。此时他已极盛,张家父母自然乐于成全。1928年秋天,宋子文与张乐怡喜结良缘。

罗敷未有夫,使君已有妇。

当时离散,未说出的那个“等”字,一个收,一个放。

或许门当户对并不重要,但又或许只有门当户对,才有爱与被爱的平等和底气。

盛爱颐为此大病一场,直至1932年,时年32岁的她才与庄夫人的内侄庄铸九完婚。

原本以为不可或缺的人,不知在哪个路口,走着走着竟就散了。前尘往事,换一句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

盛爱颐完婚的1932年,由其提议,商人顾联承投资白银七十万两,在上海静安寺附近,建造海上繁华的“百乐门舞厅”,成为“东方第一乐府”。

百乐门为Para mount Hall的谐音,原意为至高无上。风月温柔乡,夜夜笙歌,演绎着十里洋场的声色犬马。

1933年2月16日,《申报》用一个整版记录了百乐门开张时的盛况。

当时国民党政府上海市长吴铁城亲自出席发表祝词;一个外国人写道:“白色的大理石旋转楼梯通向大舞厅,阳台上另有一个舞池,玻璃地板,下方有脚灯,让人感到像在鸡蛋上跳舞。表演合唱的是俄国女子,她们穿戴很少:帽子、浅帮鞋和非常细的腰布。”

盛爱颐成为中国第一位涉足娱乐业的女企业家。百乐门建成后,即作为上海最负盛名的豪华娱乐会所,成为贵族阶层生活的一部分。

隔江犹唱后庭花,乱世自有乱世的活法,豪赌狂饮狎妓大烟,也不失暗度光阴的一种方式。

盛宣怀此生有一嗜好,唯爱藏书。哪怕避难日本,遁入困苦之境,依然不坠读书兴致,常赴公园各图书馆博览群籍,叹为观止之余,在日本大肆购买医学、经济等类图书,千余种,万余卷。盛宣怀的愚斋藏书楼,拥有典籍十余万卷。1933年,在宋子文与盛爱颐的共同努力之下,盛宣怀生前藏书六万六千多册捐赠给了圣约翰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宋子文盛宣怀
在个人交谊与国家利益之间:井上馨与盛宣怀围绕汉冶萍问题交涉始末(1897—1915)
走错了路,起步即是末路
张学良:患难才友情真
张之洞和盛宣怀在粤汉铁路及铁路借款上的恩怨
蒋宋孔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疏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