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色渐浓,蟹儿正肥

2015-05-30李侠

爱尚生活 2015年9期
关键词:蟹壳药用价值螃蟹

李侠

“时值香橙螃蟹月,景当新酒菊花天。”说起九月不可错过的食材,必是螃蟹无疑。螃蟹不仅味道鲜美,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而且国人吃蟹的历史也相当久远,甚至吃蟹成为了一种闲情逸致的文化享受。秋分时节,喝酒、赏菊、吃蟹子,定是极美的。

吃个明白:螃蟹到底有啥营养?

食用价值——螃蟹是公认的食物中的臻品,甚至有“一盘蟹,顶桌菜”的说法,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补品,其中钙、鳞、铁、谷氨酸元素含量也很高,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药用价值——中医讲究“食补”,螃蟹作为一种美食佳肴,自然不乏药用价值。其药用价值在我国多部医学典籍中都有记载。比如,《本草经疏》:“跌打损伤,血热瘀滞者宜之。”《随息居饮食谱》:“蟹,甘咸寒,补骨髓,利肢节,续绝饬,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爪可催产,堕胎。”此外,蟹肉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等疾病也有比较好的疗效。

吃蟹也关风与月

但凡与文人挂上钩,即使是“吃”,也会变得多几分文墨雅趣。魏晋时期的士大夫们,政治上不得意,便修炼仙道。玄学也好,道教也罢,一派“天地广阔,任君悠游”的不在乎,而吃蟹作为一种闲情逸致的文化享受,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此种饮食观开始流行,吃蟹、饮酒、赏菊、赋诗,成为金秋的风流韵事。说起螃蟹宴,古籍还真有不少记录,最具风情的莫过于曹雪芹的《红楼梦》。其中,薛宝钗作的这首咏蟹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顺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被认为是吃螃蟹的绝唱。除此之外,《金瓶梅》《明宫史》《陶庵梦忆》等典籍中,均有关于吃蟹的内容。不过,这般吃螃蟹毕竟需要有钱有闲有情趣,正如刘姥姥所说:“一顿螃蟹宴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

吃蟹,是个技术活

吃螃蟹很有讲究,肯定不是用牙齿咬碎螃蟹壳。早在明清时期,文人雅士吃螃蟹就有专门的工具,俗称“蟹六件”,后来逐渐发展到八件。而且吃螃蟹也有“文吃”和“武吃”的区别,“文吃”吃的是工具,“武吃”吃的是快意。根据明代的“美食指南”《考吃》记载,明代初创的食蟹工具有锤、镦、钳、铲、匙、叉、刮、针8种。到了民国初年,有人嫌麻烦,吃蟹的工具又有了三件、四件、六件的简化,不过对于那些讲究的人,他们的吃蟹工具可以多达六十四件。下面,就教你优雅地吃蟹!

1.先吃蟹腿,从关节稍微靠前一点的位置,用蟹剪由后到前把蟹腿剪下来;

2.用蟹针将蟹腿中的肉顶出来,蘸姜醋食用;

3.用蟹锤把蟹螯敲松,剥开蟹壳后,用蟹针挑出蟹肉;

4.对准蟹壳的四周侧面,用蟹锤轻轻敲打,揭开蟹壳;

5.用蟹针上带有小叉子的一端把白色的蟹胶夹起来,放到料汁中就可以吃了。

野知识:

吃完蟹子要喝点姜茶来暖胃。

用茶水可以去除手上的蟹腥味,最好是浓茶,捞出茶叶后在手上搓几下。

“九雌十雄”:农历的九月份吃雌蟹,十月份吃雄蟹。一般情况下,肚脐为圆形的是雌蟹,尖形的是雄蟹。

四不吃:螃蟹的体表、腮部和胃肠道沾满了细菌、病毒等致病的微生物,禁食其腮、肠、心、胃。

地球上体型最大的螃蟹是蜘蛛蟹,它们的脚张开来宽达3.7公尺,最小的螃蟹是豆蟹,直径不到半公分。

秋风起,蟹脚痒

民间早有流传:“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随着秋季的到来,螃蟹也开始大批量上市。我国的螃蟹资源十分丰富,多达600多种,当然还是以产自长江下游的太湖、高邮湖、阳澄湖等地的大闸蟹为至上佳品。此外,在我国,吃螃蟹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最早的文字记录可见《逸周书·王会解》《周礼·天官·疱人》等。那么,问题来了,为啥自古以来人们都这么爱吃螃蟹呢?

易上手菜谱

香辣蟹

材料:螃蟹若干,生姜、大蒜、大葱、花椒、干尖椒、桂皮、八角等辅料

步骤:

1.螃蟹蒸熟,剥去其底部的软盖及正面的大壳盖;将腮部及周围的毛边去除干净,剪下蟹钳,然后将其身躯从中间切开;

2.生姜切片,大蒜去皮,大葱切成长条,花椒、干辣椒、桂皮和八角放入碗中备用;

3.炒锅倒入较多的油,烧至八成熟后放入已经准备好的辅料,等颜色变深时,放入已经剥好的螃蟹进行翻炒;

4.约5分钟后,加入盐、味精、料酒烹香;

5.用海鲜酱、麻辣酱、红辣椒粉调制成酱汁,并倒入锅中;

6.加入少量的水,炒匀,盖上锅盖,小火焖5~10分钟即可。

猜你喜欢

蟹壳药用价值螃蟹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蜗牛
细说荷花的药用价值
江南名点蟹壳黄
我是螃蟹
我国首获重大药用价值欧洲基因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