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改革

2015-05-30巴合提古丽·珠曼

新校园(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高职高专改革

巴合提古丽·珠曼

摘 要:工学结合模式的提出,对传统的体育课程产生了影响与冲击,高职高专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顺应时代的需求,就必须对体育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本文详细描述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体育课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再进一步探讨如何对高职高专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改革

工学结合模式是指以就业为方向,再把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课程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工学结合以后,为了突出专业性质的教学,在体育课程的安排本来就不多的情况下,学生在校的时间明显缩短了,那么体育教学的时间也更短了,因此,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对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影响

为了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人才要求的日益增长现状,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在不断改革与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体育课程也不例外,特别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推动与发展,使得教学和工作有效结合成了改革的重要方向。工学结合模式强调的重点是把学校的教学重点与企业的工作内容结合起来,将教学过程分解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及企业工作的实践三个方面,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产业的建设与挑战,从而反过来也会促使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不管是在课程的设置上,还是教学方法与内容上,只有不断地改革与进步,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工学结合模式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可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首先,工学结合模式将大大缩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因此,原本不多的体育教学时间,就更短了。其次,工学结合模式将有效地带动高职高专院校加快自身的专业建设,如师资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学保障的机制建设等。同样,体育课程在其中也会得到益处。再次,工学结合模式对体育课程的内容、形式以及上课的场所产生很大的冲击。比如,上课场所有可能由原来的教室或者操场变成实训室,这样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最后,工学结合模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可以结合实际工作经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与建议。基于此,高职高专院校务必抓住工学结合模式为体育课程的改革带来的大好机遇,趋利避害,勇敢地迎接挑战。对传统体育课程中的目标、理念、教学方法、内容以及评价考核等进行全方面的改革,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二、如何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

1.体育课程的设置可以更多样化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些运动项目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體育课程的设置上可以多样化。比如适当地增加一些娱乐游戏、野外生存训练以及艺术表演等内容的体育课程内容,这样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又能让学生在欢笑中得到锻炼。除此之外,还应从健美、健身的方面来开展体育活动,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根据学生的需求与爱好把体育课分成几个不同的内容,供学生自由选修。

2.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的需求也不同,本文主要探讨三种性质的专业,分别是伏案型、站立型与运动型。

伏案型专业主要包括文秘、外语、财务、仪表等,这类专业的工作特点是外出比较少,长期在办公室伏案工作,每天都长时间地面对电脑屏幕,在电脑面前长时间地保持一个姿势,极容易引发颈椎病、鼠标手等,主要体现是肩膀、头颅、腕关节以及指关节等疼痛,对于伏案型专业的学生,可以尽早传授一些抵御与缓解这类疾病的知识与方法,加强对上肢、躯干以及肩膀的训练,如健美操、拳击等运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多吃一些补充锌的食物,如蛋类、豆类、牛奶等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站立型专业比较典型的便是采矿、建筑、汽车检测、幼师、厨师、医生以及护士等,长时间的站立,会加重下体的负担,这样不利于血液的循环,容易诱发下肢静脉曲张以及心血管等疾病,教师针对这类专业,在进行常规项目如篮球、足球和排球的基础上,再加上针对性的慢跑、健身操、跳绳、游泳等运动项目。

运动型专业代表有物流、营销等,劳动强度非常高,工作的环境很恶劣,有时候交通不便,会要跋山涉水。此类专业的运动量超大、强度高,并且容易疲惫,因而心肺的负担较重,常出现肌肉损伤、体力不支、过度疲劳等疾病,教师针对此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耐力与力量的训练,如杠铃、哑铃、长跑和爬山等。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模式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各院校应该把握好机遇,勇敢迎接挑战,对体育课程进行有效合理的改革,使其能够顺应社会需求与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佳莲.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

[2]郭丽香,刘树业.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高职高专临床检验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4).

[3]陶荣兵,顾海勇.“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特色体育课程的建设——以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体育课程改革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2(22).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高职高专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