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色之间也有道德关怀

2015-05-26张友文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期
关键词:物欲糖醋情欲

顾前的短篇小说《塑料发卡》没有让故事在其间滑行,所以有些难懂。读第一遍,毫无印象,再次细读,略略懂了一点,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于我而言,是有些痛苦。苦思冥想之余,上网搜索关于此文的评论,大大地“失望”!有人说此文什么也没有说,可这不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么?多处“空白”留给读者的就是无穷的想象空间,正如《小说选刊》2014年第5期稿签所述:“好的小说是难以一言道尽的。能够被轻易概括并提炼主旨的小说在艺术品质上应该是可疑的。同样,好的小说是不易阐释的。仿佛一说就错,一说就言不及义,甚至离题万里。”

“我”这个叙述者生活得可以,至少衣食无忧,因为“我一般下酒的主菜是糖醋小排”。随着文字的铺开,我们还发现他的生活非常悠闲,譬如买了心仪的鸭子之后,并不急于张口果腹充饥,或径直回家享用,而是“走到路旁绿地里的一张石凳前坐下,把鸭子和菜放在身边,掏出了一根烟点上”。一边抽烟,还一边打量行人、观察斑点狗、想着卖鸭子的老板娘。

此文本节奏与“我”的生活节奏一样徐缓,读者不必急于探究人物的命运走向。其实也没有什么主人公可言,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人物散布其中,不显山露水,更无棱无角,也就是说没有“这一个”人物形象。于是可以读一会儿,思考一会儿,再接着读。在这个浮躁功利的当下,快餐文学盛行的今天,此小说的确没有“与时俱进”。然而,她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无穷的。

文本伊始是“我”喜欢糖醋小排,后来改为吃烤鸭。如“两口这样的鸭子之间,夹口酒,吱——。美不胜收。一吃就上了瘾,隔三岔五便去买。糖醋小排就让它歇着去了”。糖醋小排吃腻了,自然会想到换口味。这是人的本能使然。吃了可口的烤鸭之后,“我”仍不满足,又想男女之事,“她明白无误地向我抛了一个湿漉漉、五彩缤纷的媚眼。千真万确,那样的媚眼,是我平生所未曾见过的。我怎么也没想到,像她这么一个厚重的、踏实的、温暖人心的妇人,还有这么惊艳的一手。”人是欲望的动物,欲望又可分为权欲、物欲与情欲。此作与权欲无关,只顾及物欲与情欲。吃饱了喝足了,物欲满足了,就向情欲进发了。“饱暖思淫欲”,人性使然、本能造就,与道德无关。因此,趁“我”歇口气的当口,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皆与情欲有关,诸如“一对身材高挑的青年男女从我面前走过,男的身边还牵着一只肉滚滚的斑点狗。那狗走起来慢条斯理地扭动着屁股,一根肉棍子似的尾巴翘得老高,下面堂而皇之地挂着一副淡粉色的狗卵子”,窃以为,这一段叙述都是在为情欲营造氛围。无怪乎“我”看到躺在地上那个不明身份的物件时,还幻想着与烤鸭店老板娘交欢做爱的情景,这是潜意识的流露,与人性有关,与主旋律无关。

“我”亲眼目睹“那家伙开始蠕动着身体,然后一只手慢慢伸进怀去,掏出了什么东西。只见在一只瘦骨嶙峋的肮脏手里,躺着一只紫色的塑料发卡”。此后,“我”再也不到那个“少见的、大面积的好看”的老板娘店里买鸭子了。原因何在?这是一个谜,是读者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也是解读此文的难点和重点。

卖鸭子的老板娘“个子中等,身材粗壮结实,胸部丰满得出奇,那么圆滚滚高耸的两大坨,看着让人晕眩”,让“我”迷恋,让“我”想入非非。可是,躺在地上这个肮脏的女人却大倒胃口,激不起“我”的任何欲望。从那只紫色的塑料发卡,“我”想象得到她曾经富有诗意地生活过,也曾经较为精心地打扮过自己。如今,诗意的生活已荡然无存,她已不具人样、不辨男女,这是这个女人的悲哀,是她生活的悲剧。此前,“我”对那个看着舒服的老板娘有过非分之念,却被躺在地上的这个女人打碎了“我”记忆中美好的女性形象,从此不再光顾那家鸭店。

另一种解读则与道德有关。小说是一门处理“正在怎样生活”与“应该怎样生活”关系问题的艺术。“怎样生活,这问题本身就是个道德观念”,“我”不再光顾老鸭店,我认为是道德自律在起作用。躺在地上的女人衣食都没有着落,而“我”吃饱喝足了还在打老板娘的主意,“我”犹如太平南路上的那家烤鸭老板那样,“确实有点不太地道”,“我”必须扼制邪念、转换门庭。果真如此,道德关怀能润物无声地滋养着读者,也算是此文本的功德。

张友文,文学评论家。全国公安文化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现供职于湖北警官学院;已出版四部公安文学评论专著:《点击公安文学》《聚焦公安文学》《盘点公安文学》和《回望公安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欲糖醋情欲
物欲如镜照灵魂
糖醋张
运动能够抑制物欲
掌握情欲催化剂
糖醋飘香
《白日焰火》:情欲秘语的性别修辞
消费主义视域下的中产阶级想象——论新都市电影的物欲狂欢与精神缺失
情欲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