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期那些事儿(五)

2015-05-25唐烨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遗精同性心理

唐烨

当心理课真正走进学生生活中,当心理老师充分被学生接纳和认可,好多看似隐私的话题也是交流的重点。

案例1 我是同性恋吗?父母不让我和她交往怎么办?

上学期末,一个模样清纯的女孩,冲进心理办公室,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老师,我是同性恋,你相信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她很喜欢班里一个帅帅的女生,就情不自禁地当众表白了,同学们都把这当玩笑,可她知道她是真心的。通过更深入交往,她发现那个女孩也一直是只喜欢女生,初中就有女友,经常同进同出,目前正和前女友闹别扭。我问:“你喜欢男孩子吗?”女孩说:“也交往过男孩子,可是感觉男生太不成熟,有点娘,缺少幽默感和责任心,不如这个女孩这么贴心。”

过了一学期,清纯的女孩不再有笑容,哭着找心理老师:“我父母知道我们的事了,可能是假期联系太密切了,现在父母禁止我和她交往,手机也没收了,不跟她在一起很难受,没有朋友很孤单。我怕父母伤心失望,可也不想失去她,怎么办?”

两个同性朋友,像情人一样热恋,是同性恋吗?在网络上这种话题有些孩子也讨论过,我们不妨来看看。

◎这段时期我已经过来了,当时那感觉比失恋痛苦,不堪回首。如果那时我经常上网知道更多les的内容,说不定真成同志了,过了那阵子就好了。

◎我也会这样,分开了以后也会对别的朋友产生这种感觉,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同性恋,可是我有个同学又跟我说很多人都是双性恋的,我才感觉到希望。其实我是喜欢男生的,也有暗恋的男生。

◎为什么青春期会有同性依恋呢?我也有过,就是看到自己的好朋友被别人故意抢走,心里很不是滋味,占有欲还挺强的,于是还故意跟自己的好朋友闹别扭,其实只是为了让对方能够安慰我的心。不过,我觉得这个跟拉拉扯不上关系吧。

大家的争论也说明一个现象,同性依恋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心理过渡现象。同性依恋不等于同性恋,同性恋是指正常的生活条件下,从少年起就开始对同性持续表现出性爱倾向,这既包括思想、情感,也包括性爱行为;而同性依恋是指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自身理解、生理发育理解、想了解异性的一种心理认知困难。

有时两个女生或者两个男生特别要好,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一起分享快乐和忧愁,排斥其他人的介入。一些对父母、老师不能说的“秘密”,也可以相互交流。这在女生中更突出。他们并不是同性恋,而是少男少女同性依恋情结的表现。

儿童过渡到青年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大致要经历两小无猜期、两性疏远期、两性爱慕期和正式婚恋期。有些青少年在两性疏远期中可能有另一种自然倾向——同性依恋。

青春萌动前期少男少女渴望友谊,急切地寻找能理解自己的人,同时他们又处在对异性的排斥阶段,在学校里,异性学生之间不能大大方方地交往,出现明显的男女生分界。在与同性朋友交往中,有些女孩子渴望结识年龄稍长,能保护、了解自己的“姐姐”;有些男孩子则愿意和见多识广的人交往,并特别崇拜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的“哥哥”。 我们不能把男女同性间的亲密现象一概斥为“同性恋”。同性恋有生物学上的原因,而有同性依恋倾向的青少年绝大多数很快就发展到两性爱慕期,不会成为同性恋。

青春期同性依恋与同性恋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性恋:以同性为性幻想,只对同性有性兴奋,对异性没兴趣,如果幻想与异性亲密接触会有恶心感。同性依恋:只在孤寂时想要见到,没有性幻想(如弱小者希望高大者保护,崇拜等),是感情上很聊得来的朋友,精神上有些依托。在同性依恋上,要告诉这样的孩子应该把握好自己的准则,不要轻易把自己当作同性恋。在同性依恋比较强的时候要多注意情操的培养和思维的培养,所以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苏菲的世界》这部小说。

面对少男少女的同性依恋情结,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引导他们怎样交朋友,发现有过分依恋同性的苗头,可在温馨亲切的气氛中循循善诱,鼓励孩子加入到其他同龄男孩女孩人群中,扩大交往的范围,多交朋友。最后还须及时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使孩子消除对性的神秘感。

一位多年前曾经撰写过性学博士论文的大学老师说:“时代不同了,同性恋成了一种文化。更多是一种心理依赖吧,真正的器质性的不会太多,只能正确引导。但从自己心理来说,还是有点接受不了。”希望年轻的男孩女孩们,寻找晒在阳光下的友情、爱情,青春无悔。

案例2 遗精,手淫对身体发育、智力增长影响非常大吗?为什么越克制越停不下来?

一个高三男孩,心事重重地坐在心理咨询室,欲言又止,惴惴不安。憋了好久,看见心理老师办公桌上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才不好意思地一指:“我的问题跟这方面有关。”自述从高三以来发现自己越来越频繁的遗精和手淫现象,越想停止越停不下来。感觉这样很伤身体,没劲,无力,脑子每天都昏昏沉沉的,很内疚。查找了大量的贴吧评论,网络视频资料,甚至国外的资料,发现很多情形太恐怖了,会毁了自己的一辈子,他尤其担忧手淫和遗精会导致肾精、脊髓液、脑脊液等出现问题。

青春期,对缺少体育锻炼,自律谨严,求全责备,追求完美的孩子来说,遗精手淫问题带来的思想负担太重了。要正确认识频繁遗精的问题,不要为此背上思想包袱。过分顾虑重重,反而会导致遗精次数增多,造成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应先让学生想想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如是否看了带性挑逗或有刺激性的影视剧、书籍绘画等,或者与人交谈性话题;频繁查看这些耸人听闻的资料也是一种刺激,网络的资料良莠不齐,如果能够避开这类刺激的信息源,既可减少梦遗的发生,又可减轻思想负担。

◎遗精仅仅发生于男性吗?不同人群有什么差异?

其实,女性在睡眠过程中或性刺激下,阴道分泌物也会大量增加,并有粘液排出,这一点与男性的遗精非常相似,但一般并不被注意。而男性则不同,许多男性会把遗精这种生理现象看作病症而忧心忡忡。

有资料表明,男性的遗精很少发生于12岁以下,12~14岁男孩遗精的发生率约为25%,城市和家庭经济状况较优越的男性少年发生率高。到16岁达到55%,18岁时达到75%,20岁时可达到90%,到25岁至少有95%的男子在某一境遇下发生过遗精。遗精发生的频率多数为每周1次或数周1次。有调查表明,遗精的发生与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具有初中文化程度水平的单身男子有28%,而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水平的单身男子有40%~66% ,平均每月发生1次遗精。endprint

民间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一滴精,十滴血”,视精液为体内的“真精”和“元气”,认为遗精可使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精液本身由精子及副性腺的分泌物构成,其物质基础与身体中的其他成分相似,主要成分是水,并含有少量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每次遗出的精液量也只有3~4ML,因此损伤的营养是微不足道的,不会损害健康,对生育也没有直接影响。

◎遗精、手淫会影响长高吗?

一般不会,决定身高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营养、运动、性成熟的早晚等,其中与手淫关系最密切的是性成熟时间,如手淫发生过早,这种刺激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促进性激素的分泌和性心理、性生理的早熟,而且容易形成互相影响的恶性循环,从而使得骨垢过早闭合,影响身高。与遗精关系最密切的是营养,因此频繁遗精时,除积极治疗外,还要注意营养的补充。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对身高的影响应不大。

尽管适当的手淫对身体健康并无伤害,但由于手淫始终不是自然的性交方式,又具有“随手可得”的特点,极易形成习惯,手淫除了带给你快感和诱惑的新鲜刺激,也给一部分缺乏性知识,且性格相对内向的青少年产生沉重的精神负担,使其一直处于自责、担心及想改又不能自拔的痛苦、紧张、苦恼与焦虑之中,并极易形成恶性循环,转换为躯体症状如失眠、多梦、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等一系列外在表现,有一些人的命运也曾因此而改变。

◎如何控制和减少手淫?

适度、偶尔的手淫,可以缓解性张力、释放性紧张,对正常的生活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必强调绝对戒除,但对于已经或正在形成习惯的人来讲,则需要一定的毅力和决心来控制和减少手淫,使其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生长、发育、生理、心理、工作、学习。

如,体育锻炼是充实生活、增强体质、减缓压力,最易行且最有效的方法;尽可能告诉学生摆脱那些使他们感到沮丧、孤独、无聊、失落、气馁的环境和心态。做好自我心理调整,尤其是在心情处于低潮的时候;当产生手淫的念头,而且逐渐强烈起来时,可以通过户外活动、与人交往、唱歌、运动等方式分散思想,转移注意力,借此打消手淫的念头;早上醒后就立即起床,不论什么时间都不能赖床,很快起床并开始做事,用充满热情的行为来开始每一天;当适度克制产生效果时,要及时鼓励自己,自己创造并享受这种自我超越的成就感、生活的充实和满足感。

对于年轻的孩子们来说,青春期的行为是特殊时期的标志,只能说明他们很年轻,很强壮,愿意追求愉悦和轻松,告诉他们没必要看太多的资料来吓唬自己,要减轻压力,一直向前,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很美好。

案例3 女孩子请保护好自己的乳房和子宫。

一天,一个女生气哼哼地来到我的办公室,说她男朋友怎么这样!当他们两人单独聊天时,本来很温馨浪漫心动,可最近他总想把她往黑暗的角落里拽,总想摸她,这不是耍流氓吗?男生为什么不能正儿八经地谈恋爱,拉拉手,亲吻也能接受。女孩说自己受的教育不允许,妈妈一再告诫过,女孩不能被欺负,被骚扰,一次拉扯中她拼命把男孩推到了一边。挺喜欢的人,只能选择分手,见面如空气。看着男孩疑惑、悲伤的眼神,一再追问:你不喜欢可以直说啊!她其实也挺痛心的。

这还是个比较聪明的女孩子,家庭教育做得也算到位,男孩也还算单纯,总想用自己的方式来探索异性,当冲动遇上勇敢,理智胜!

又感慨最近网络上报导的一个揪心的案例:无知女孩遇上渣男,年仅17岁两年内4次堕胎,现在她又怀孕了,但她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因为这次她选择堕胎,那可能以后就再也无法怀孕了…… 由于年龄小,加上此前频繁的人工流产手术经历,她目前属于“高危当中的高危”。

“流产手术对子宫内膜伤害大,存在感染、形成并发症的风险”,凡是流产手术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作为医生一般会建议怀孕者能要孩子就尽量不要堕胎。

17岁,现在来决定要还是不要孩子是一个艰难抉择,无论最后的决定如何,都将对日后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社会工作者建议女孩一方面要尝试和男友沟通,共同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另一方面,要维护好与双方父母的关系,必要时寻求双方父母的帮助。如果要生下来,则需要考虑到孩子的养育问题,以及经济基础等。

如果选择引产,这对女孩的子宫及身体都有一定的损害,有可能导致继发性不孕或习惯性流产。人流对身体的损伤是极大的,人流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大出血、子宫穿孔、羊水栓塞等并发症,流产还容易引发感染,造成慢性盆腔炎等。如果反复人流,更可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甚至影响生育功能,造成继发性不孕症。此外,人流后女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种心理疾病。

所以,一定要告诫女孩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子宫,那是孕育下一代的暖房,优秀的基因,等待你来传承。

曾经有中国同行向美国的同行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孩子们恋爱了,当然谈不上犯错,但我们就不管了?任孩子们去?这样不也出现过伤害孩子自己、伤害孩子的家庭,甚至出现社会性的问题的情形吗?比方说“少女妈妈”现象。美国同行的回答是:这正是我们要做的工作,但不是将男女学生隔开,我们做不到,也没有权利这么做。我们要做的,是将男女生的交往与伤害他们的行为隔开。难道我们硬性将男女学生隔开,就不会出现“少女妈妈”的问题吗?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让他们不恋爱,而是如何教他们更好、更负责任地恋爱。但有些学校是这样做的:批评,勒令分开,将他们的事公开处理以使当事人蒙羞,甚至组织家长老师同学“围剿”或采取“组织行为”转班转学。这些方法是不是比美国同行的方法更好?结果不言而喻。

有些不错的学校采取更柔和的方法:温和地、耐心地劝告这些同学,等一等,等到毕业后再恋爱吧。青苹果并不是最好的苹果。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尚未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有效,而且,即使这样做是有效的,学生也真的放弃了恋爱,得到最好的结果了吗?

美国的同行促使我们对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至少我们已经意识到在过去觉得不是问题的地方,现在有了问题。目前来说最好的做法就是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恋爱观。尽管中美两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但爱的教育的主题不是“防早恋”,而是负责任、安全与健康。

(完)endprint

猜你喜欢

遗精同性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鸡内金固涩精液,让男人不再遗精
心理感受
原旨主义支持同性婚姻吗?
中药脐疗治遗精
同性危险性行为管理有空白
作为美女,压力山大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