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阅评“五六七”工作法

2015-05-25万金光

新闻前哨 2015年3期
关键词:稿件

◎万金光 邓 瑰

新闻阅评“五六七”工作法

◎万金光 邓 瑰

新闻阅评作为新闻宏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新闻舆论导向工作的保证。实践证明,用新闻阅评加强新闻宏观管理、用新闻阅评指导主题宣传,用新闻阅评指导新闻报道的改革和创新,发挥了惩前毖后与治病救人、加强管理凝聚人心、指导改革推动宣传效果提升的良好作用。

新闻阅评工作如何始终围绕中心,如何坚持问题导向,如何辩证看科学评,笔者在开展新闻阅评时进行了探索,认为要坚持新闻阅评“五六七”工作法。

一、新闻阅评员要坚持“五”个角色定位

新闻阅评工作要当好新闻宣传宏观管理的参谋助手,就必须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新闻阅评队伍。一般来说,新闻阅评员一般都是由经验丰富的媒体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学者担任。新闻阅评员角色定位不准,决定着阅评的思路和质量,笔者认为新闻阅评员的角色定位要坚持“五要五不要”。

要做“参与者”,不是“旁观者”。新闻阅评不是哪一个人,哪一家媒体的事情。要求广大新闻阅评员要把它作为纠正社会不正之风,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一种责任,一种荣誉,对媒体不正之风、对舆论导向把握失误提出批评;要求媒体要把新闻阅评员当作自身“大编辑部”的一员,认真听取吸纳新闻阅评员中肯的意见建议,为己所用,不断提升媒体舆论引导的能力水平;要求受报道单位,将新闻阅评作为监督媒体宣传其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的一种手段,用好、用准、用活新闻阅评工具,为宣传事业服务。

要做“政治家”,不是“通讯员”。新闻阅评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新闻阅评员评价新闻稿本身文稿水平的好坏,更要看新闻稿件的是否有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阅评员要做政治家,不能做通讯员。做政治家,就是要 “想总理所想的事”,具备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政治纪律观念开展新闻阅评工作。如每年各级“两会”报道的阅评,就要以政治的高度、大局的高度、思想的高度为立足点,指出报道具有权威性与指导性、客观性与针对性、开放性与前瞻性等特点,是奏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旋律。如果定位于通讯员,阅评工作就会就事论事就稿谈稿,关注报道的立意少,关注稿件的遣词造句多,导致阅评思想的高度不够。

要做“导航员”,不是“裁判员”。新闻阅评不仅要点评稿件得失,更重要的是新闻业务的指导。阅评员要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指引媒体报道的方向,对媒体产生引导作用和推动力。2014年6月,某报以网友爆料为依据,未经核实,报道某公交车上一年轻女子不仅不给老人让座,旁边的座椅还放着一个棕色挎包占座的消息并附大幅图片,误导部分网友认定事件事实,对城市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也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新闻阅评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对网络、电话热线等新闻线索要仔细甄别核实,采写要细致深入,确保新闻报道客观真实。这样的阅评,指引作用可见一斑。

要做“品尝师”,不是“校对员”。新闻阅评不是新闻校对,不单纯是对新闻报道进行文字、语句的校对。它要求阅评员具备丰富的新闻专业知识,懂得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有强烈新闻的辨别能力、鉴赏能力,能够准确审视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以及稿件的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艺术性,及时准确地判断报道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从而做到“内行阅评”。

要做“营养师”,不是“挑错员”。新闻阅评不是新闻纠错。新闻阅评工作既要坚持问题导向,也要适当肯定指出;既要把问题说清楚、评充分,又不能乱扣帽子、上纲上线。要根据不同的问题,多提合理化建议,为媒体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土壤和养分。如,黄石日报《好题材不能因差错而黯淡——“香李卖进机关大院”报道的评析》阅评报告,指出稿件题材选择“香李卖进机关大院”这一事件,作为黄石市委市政府不断改进作风,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生动体现,赢得了广大百姓赞同与信任。但稿件的立意角度,仅停留在“香李卖进机关大院”这个事情上,引发《经济日报》关于《市委大院卖李子 “有形之手”该不该管》的质疑,可从市委书记将群众冷暖记在心上,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走过场,更能凸显主题,也不会引起歧义。

二、新闻阅评要用 “六把尺子”衡量

新闻阅评工作就是拿起尺子来衡量新闻作品的工作,笔者认为至少有“六把尺子”。

“第一把尺”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要把遵守《宪法》作为第一要务,看新闻媒体是否自觉遵守国家《民法通则》、通用语言文字法、著作权法、广告法、印刷业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播出管理条例、新闻出版保密规定、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刚出台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第二把尺”是新闻宣传纪律。看稿件和节目的采用是否恰当,看新闻保密工作是否规范,看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是否把握原则,看关于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的报道,重大震情、灾情、疫情的宣传报道和气象发布,法制宣传、军事宣传、金融、证劵宣传、民族宗教和民政事务宣传、科教文卫宣传,港澳台宣传、侨务宣传,以及国际报道执行新闻宣传报道的规定、意见、通知、要求及特别提请注意事项等是否准确到位。

“第三把尺”是新闻采编规律。新闻采编活动是否坚持“三贴近”,按照“走转改”的要求,真正地深入基层,真心地倾听民声,真实地反映现实、反映民意,切实改进采编作风。看新闻采编流程是否严格贯彻落实 “三审制”,审核把关,确保稿件质量。

“第四把尺”是领导意图、报道要求。看时事、政治题材的新闻报道是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否突破“规范”的框框,从时政活动中挖掘新闻富矿;是否注意对细节的捕捉,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增强新闻的形象性和真实性,增加时政新闻的鲜活度、亲和力和人情味。

“第五把尺”是报道对象正当权益是否得到有效维护。看利用报道对象肖像做广告、商标、装饰橱窗等是否经报道对象同意;看有无诋毁、诽谤法人名誉等现象;看有无盗用、假冒他人姓名、名称等现象;是否正确把握隐形采访的原则;是否存在过度消费报道对象,或未经允许透露报道对象隐私等现象。

“第六把尺”是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操守与道德规范。看新闻采编人员是否严格按照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证清正廉洁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维护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三、新闻阅评要用“七只眼”审看

第一只眼:仰望天空。站在政治的高度、大局的高度、思想的高度,从新闻媒体整个时期的政治倾向,一篇或多篇新闻报道的政治导向,以及报道的内容、标题、版面安排来看媒体如何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把握舆论导向。对重大政治事件、重大成就、重大主题是怎样报道的,对突发事件是怎样做好舆论引导的,对社会主义先进典型人物、先进集体怎样出色地进行宣传的,对报道思想怎样进行策划,版面和标题怎样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等,认真把握、认真阅评。

第二只眼:俯视大地。在新闻阅评中,注重关注媒体直接为群众服务的方面。阅评员根据版面运作、具体新闻稿件的写作,看媒体是否想办法开拓了新的服务领域,在工作中是否有新的深度,是否坚持了服务导向。指导媒体如何满足受众的需求,提高服务受众的理念和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艺术、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媒体在为人民群众传播知识、传递信息、提供娱乐、指导生活、反映群众呼声中,与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亲密的关系,增强受众满意度和媒体社会影响力。

第三只眼:左右扫视。左右扫视,主要是看同城媒体、同类媒体,面对同样的新闻事件与新闻来源的时候,在新闻的采写、排版方面进行比较,看角度的选取、文稿采写的深入、版面安排的位置等,看同一时期、同一阶段、同一主题宣传有没有选择新角度、开掘新题材、探索新形式,做到推陈出新,做出更多更深的报道,比较中显好坏、优劣。通过新闻阅评,把各媒体报道的“精彩之处”推广作为一种 “参照系”,促进媒体互相学习借鉴、促进提高。

第四只眼:瞻前顾后。一看同类题材以往的报道,报道的立意是否有新意,报道手法是否有创新,报道风格有无变化,是否存在同一话题年年唱、老调重弹、“炒剩饭”的现象;二看相关题材新闻是否存在重复刊登现象,连续报道、系列评论前后新闻事实的衔接是否紧凑、新闻要素交代是否协调、新闻评论的观点是否冲突;三是看新闻、副刊、广告刊登的内容之间是否存矛盾或冲突,或在新闻当中明令禁止或引以为戒的内容,广告、副刊是否做到有效规避,不至于混淆读者判断或观众、听众视听。

第五只眼:凝视文稿。一要看记者的采访是否深入,新闻要素“5W1H”,即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及事件处理结果等新闻要素,是否交代清楚,内容真实,逻辑合理;二要看文稿遣词造句是否准确,是否存在错别字等硬伤;三要看文稿的结构是否安排合理,谋篇布局是否恰当,是否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分配得当,这也是对新闻行业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广大新闻从业人员转作风、改文风的集中呈现。

第六只眼:见貌辨色。新闻是产品,新闻稿件的包装是否得当、排版是否合理、版面语言的运用是否得当,事关新闻产品的运营效果。一要看文稿刊发时机、播出时段、网络网页设置是否合理、选题策划是否定位精准、目标诉求是否得当、宣传时机安排是否恰当、是否吸引目标受众注意;二要看报纸版面编排是否形式新颖、标题醒目、图文并茂、美观大方、引人注目,电台电视节目编排组合是否优化,排兵布阵是否独具匠心、穿插设计是否夺人眼球;三看电台电视节目、报纸版面布局是否相互协调、安排得体,做到张弛有度,重点突出,正确表达节目、版面内容的思想导向、情感色彩等,从而提高宣传的效果和受众面。

第七只眼:高瞻远瞩。前瞻性决定发展性。一看报道效果,看阅评媒体报道在社会舆论上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力,透视报道反应的问题性质、典型意义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看媒体宣传对舆论导向的影响,是产生正面效果还是负面效应,媒体整改反馈情况如何,从而增强新闻阅评对新闻宣传工作的督导;二看对报道对象的影响。特别是在舆论监督和敏感事件报道中,是否通过新闻案例的剖析对报道对象进行正确引导,是否侵害报道对象的合法权利,是否对报道对象情感、心理等方面造成伤害;三看阅评的指导性。对要进行阅评的新闻作品或新闻事件,进行评估,看阅评意见能否起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使新闻阅评工作更富有指导性。

(中共黄石市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规范
稿件書寫格式
稿件書寫格式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