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胸痛病人分流中的实施与效果

2015-05-13黎春常

护理研究 2015年28期
关键词:胸痛分区分级

李 苹,黎春常

胸痛非常凶险,而其中高危心源性疼痛更需尽早处理,其工作效率已经成为衡量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部分病人未意识到严重性,自行到门诊或到处找“熟人”医生看病,反而延误病情。因此,我院2013年8月成立了由医务科、急诊科、心内科共同合作的“胸痛单元”,结合急诊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完善“急诊-胸痛单元”绿色通道,力求缩短病人从就诊到获得决定性治疗的时间。分级分区管理模式,重视对病人整体的评估,以“人”为中心[1]。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分级分区管理模式胸痛病人分流中的实施与效果作为研究课题,不仅能够丰富分级分区管理模式研究内容,还可以为其在急诊-胸痛单元绿色通道管理模式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回顾2013年8月—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胸痛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男68例、女32例,年龄48岁~72岁(56.5岁±12.3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3例,急性肺栓塞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8例,急性气胸33例。试验组男67例、女33例,年龄46岁~69岁(54.9岁±11.6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4例,急性肺栓塞7例,急性主动脉夹层12例,急性气胸17例。纳入标准:①意识清醒者,能够配合问卷调查者;②年龄>18岁者;③同意本次实验方案者。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给予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分级分区管理模式:病人进入急诊区域时,由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进行急诊分诊。急诊分诊是为需要急诊服务的病人确立获得紧急的医疗救治优先权的过程。分级标准:Ⅰ级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Ⅱ级指病情有进展至生命危险和致残危险,Ⅲ级指病人有急性症状和急诊问题,但目前明确没有危及生命或致残危险,Ⅳ级轻症病人或非急诊病人,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情况,无或很少不适主诉。

为提高急诊病人分诊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按卫生部要求,我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红黄绿“三区”,将病人病情分为“四级”。急诊病人到急诊室后由预诊护士根据病人病情及生命体征进行分级,及时安排就诊[2]。分级后按急诊分诊章区分。Ⅰ级、Ⅱ级病人用红色章,Ⅲ级病人用黄色章,Ⅳ级病人应用绿色章。Ⅰ级病人立即进入抢救室,Ⅱ级病人进入抢救室,就诊时间少于10min,Ⅲ级病人应用叫号系统排队就诊,就诊时间少于30min。对老年、孕妇、儿童有心肺基础病、残疾人安排提前就诊。Ⅳ级病人按挂号时间排队就诊。到急诊就诊的胸痛病人为Ⅰ级或Ⅱ级,全部用红章进入抢救室,立即予心电图检查,心电图表现可疑高危心源性疼痛,立即联系心内科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对于心电图无明显异常的高危胸痛病人,床边检测肌钙蛋白T和心功酶,同时请心内科住院总医师急会诊。

1.3 效果评价 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满意度评分和就诊效率方面的差异性。其中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调研,从病人就诊顺序、就诊秩序、就诊时间、服务质量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总分共计100分。就诊效率包括获得决定性治疗、医生接诊、开始用药和相关检查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满意度的比较 试验组在就诊顺序、就诊秩序、就诊时间服务质量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s)分

表1 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就诊顺序 就诊秩序 就诊时间 服务质量 总分对照组 100 16.7±3.5 12.5±4.3 15.4±3.6 14.6±4.5 67.9±13.5试验组 100 21.4±5.2 19.6±3.4 23.3±2.7 20.7±2.1 81.3±16.2 t值 -2.874 -2.385 -2.964 -3.021 -3.214 P 0.041 0.042 0.036 0.024 0.013

2.2 两组病人就诊效率比较 试验组病人在获得决定性治疗、医生接诊、开始用药和相关检查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就诊效率比较(±s) min

表2 两组病人就诊效率比较(±s) min

医生接诊 开始用药 相关检查对照组组别 例数 获得决定性治疗100 13.6±4.5 15.4±3.5 22.4±8.3 35.6±6.1试验组 100 7.3±2.1 6.3±2.8 8.5±4.4 15.2±4.1 t值 3.714 3.248 3.824 2.474 P 0.000 0.000 0.000 0.043

3 讨论

“急诊-胸痛单元”是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症状的危重症病人提供快速诊疗的绿色通道。由于“胸痛单元”所收治的病人病情较重,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优化病人就诊顺序及秩序,从而提高病人就诊效率及满意度成为限制“胸痛中心”发展的一道难题[3]。我院成立“急诊-胸痛单元”绿色通道后,对管理制度及流程进行了细致规划,运用国际化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来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救治效率,使得病人获得决定性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有效地赢得了抢救时间。张尉华等[4]也指出,构建胸痛病人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是适应当前我国急诊救治模式、提高危重症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途径。在医学界学者研究基础上,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得到了众多急诊临床医护人员的普遍认可及支持。将其应用在危重症病人就诊管理中不仅能够有效区分危重症病人病情严重等级,继而合理安排就诊顺序,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有效的急诊空间及医疗资源,为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及保障作用。

本研究表明,试验组在就诊顺序、就诊秩序、就诊时间服务质量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病人在获得决定性治疗、医生接诊、开始用药和相关检查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因此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胸痛病人分流管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提高病人满意度及就诊处理效率。分级分区管理模式确实能够提高病人就诊效率,明显缩短病人就诊时间,合理的使用医疗资源,对挽救病人生命、降低死亡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本次研究所得出的论断与权威学者研究结论相吻合,进一步证实了该管理模式具有的临床应用价值。

因此,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的“胸痛”病人分流管理工作中显著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及就诊处理效率、缓解了当前医患对立形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工作中推广使用。

[1] 孙庆玲.分级分区输液管理模式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12B):3278.

[2] 刘瑛.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1):46-47.

[3] 秦伟毅,钱洪津,周伟梁,等.胸痛中心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583-3586.

[4] 张尉华,孙健,佟倩,等.胸痛患者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中国“胸痛中心”建设[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412-4414.

猜你喜欢

胸痛分区分级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有些胸痛会猝死
浪莎 分区而治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大空间建筑防火分区设计的探讨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