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莫三嗪在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5-05-10余晓斐黄晓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5期
关键词:拉莫三嗪戊酸

余晓斐 黄晓

拉莫三嗪在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余晓斐 黄晓

目的 探讨拉莫三嗪在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总结其治疗方法, 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拉莫三嗪单药治疗阶段和联合用药阶段本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44/50)、84.0%(42/50),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在联合用药阶段明显比拉莫三嗪单药治疗阶段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拉莫三嗪单药治疗阶段中的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在再发患者和控制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了26.0%。结论 拉莫三嗪在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拉莫三嗪;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应用价值

本研究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探讨了拉莫三嗪在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5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相关分类标准[1], 发作频率均1次/月以上, 接受丙戊酸单药治疗均在3个月以上;将有颅内活动性病变及严重全身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其中男31例, 女19例, 年龄6~69岁, 平均年龄(22.36±12.08)岁;病程6个月~26年, 平均病程(15.22±5.15)年。在癫痫发作类型方面:17例为部分性继发全面发作, 15例为强直-阵挛发作, 10例为复杂部分性发作, 5例为单纯部分发作, 2例为肌阵挛发作, 1例为失神发作。

1.2 方法 ①第一阶段:让所有入选患者服用丙戊酸+拉莫三嗪, 8周为1个疗程。若患者为儿童, 则将其初始剂量设定为0.15 mg /(kg·d), 然后逐渐加量, 将总剂量控制在1~5 mg/ (kg·d);若患者为成年人, 则将其初始计量设定为12.5 mg/d,然后逐渐加量, 将总剂量控制在100~200 mg/d。严格依据说明书加量, 前4周加量频率为每1次/2周, 后4周加量频率为1次/周, 儿童患者在第7周对剂量进行有效的维持, 成人患者在第6周对剂量进行有效的维持。对剂量进行适时的调整, 调整过程中严格依据血药浓度及发作控制情况。②第二阶段:联合拉莫三嗪和丙戊酸治疗, 联合时间为拉莫三嗪剂量进行有效维持时, 12周为1个疗程。③第三阶段:如果患者的发作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则将丙戊酸的剂量逐渐减少,减少频率为每2周原剂量的25%, 8周内减完, 单纯运用拉莫三嗪治疗患者。如果在减药过程中患者发作癫痫, 则将丙戊酸恢复到减量前剂量;如果患者经治疗有些效果但癫痫发作没有得到没有完全控制, 甚至无效, 则对其当前治疗进行维持或将其他抗癫痫药物加入其中。④第四阶段:单纯运用拉莫三嗪治疗患者, 12周为1个疗程[2]。

1.3 疗效评定标准[3]将各个阶段入选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详细记录下来, 将基线设定为拉莫三嗪治疗前3个月的平均发作频率, 完成治疗后对本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如果患者无发作, 则评定为完全控制;如果患者的发作次数减少了50%及以上, 则评定为有效;如果患者的发作次数减少了50%以内甚至出现发作频率增加的现象, 则评定为无效。总有效率=完全控制率+有效率。

1.4 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检测 完成治疗当日清晨将患者的3 ml空腹静脉血抽取出来, 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 对其离心后将上清液取出来, 对拉莫三嗪浓度进行检测, 检测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拉莫三嗪单药治疗阶段和联合用药阶段本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44/50)、84.0% (42/50), 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本组患者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比较 本组患者的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在联合用药阶段明显比拉莫三嗪单药治疗阶段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拉莫三嗪单药治疗阶段中的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在再发患者和控制患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50例患者中, 6例发生皮疹, 2例嗜睡, 2例恶心呕吐, 1例食欲减退, 1例倦怠乏力, 1例头晕, 达到了26.0%(13/5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见表3。

表1 50例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50例患者不同治疗阶段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比较( x-±s, μg/m l)

表3 5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

3 讨论

现阶段, 抗癫痫药物仍然是临床治疗癫痫的主要方法。国内外相关医学学者普遍认为, 单药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对第一种单药治疗有效的癫痫患者占总数的40%~60%, 当第一种单药治疗失败后, 对第二种单药治疗有效的癫痫患者仅占总数的13%, 对第三种及以上的单药治疗仍然无效的癫痫患者占总数的20%~40%。特别是其他抗癫痫药物单药治疗丙戊酸单药治疗失败的患者时成功率极低, 因此联合应用抗癫痫药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相关医学研究表明, 拉莫三嗪能够有效补充丙戊酸的作用机制, 同时能够有效作用于丙戊酸的代谢动力, 因此在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治疗中将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极佳[5]。本研究结果表明, 联合用药阶段本组患者的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明显比拉莫三嗪单药治疗阶段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 6例患者发生皮疹, 2例患者嗜睡, 2例患者恶心呕吐, 1例患者食欲减退, 1例患者倦怠乏力, 1例患者头晕, 达到了26.0%(13/5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 拉莫三嗪在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联合丙戊酸能够有效提高自身血药浓度, 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具有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抗癫痫药物应用专家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1, 44(1):56.

[2] 邱麟.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疗效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27):162-163.

[3] 张冬梅.拉莫三嗪治疗新诊断的成人部分性癫痫的疗效及其对脑电活动的影响.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 29(9):797-783

[4] 康慧聪, 胡琦, 刘晓艳, 等.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各型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17):1174-1178.

[5] 张小芬, 俸军林.神经肽Y与癫痫的研究进展.海南医学, 2012, 23(21):122-12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5.094

2014-12-19]

471000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拉莫三嗪戊酸
蓝色的海豚岛(四)
丙戊酸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Island of the Blue Dolphins ( IV )蓝色的海豚岛(四)
小象柚子长大了
三嗪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基础医学
三嗪三苯基次膦酸仲丁酯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不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丙戊酸血浆药物浓度的影响
内含双二氯均三嗪基团的真丝织物抗皱剂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