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早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5-05-08朱防震胡方煜陈海旻陈海妍李海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规范化康复

朱防震 胡方煜 陈海旻 陈海妍 李海燕

·康复医疗·

脑卒中早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

朱防震 胡方煜 陈海旻 陈海妍 李海燕

目的 讨论脑卒中早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2例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 观察组患者严格采取规范化康复方案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方案, 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4、8周后, 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脑卒中早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脑卒中;规范化康复方案;认知功能;运动功能

脑卒中早期的急救和护理对于减少患者死亡率、避免和减轻后遗症的发生、恢复其正常活动十分重要。肢体偏瘫、认知、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为卒中早期发生的主要功能障碍[1],这些障碍伴随的一些并发症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阻碍, 病情较严重的, 将会对患者以后的各种身体技能及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同时给患者的家庭也带来较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是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2]。因此, 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急救时, 同样应当对认知、运动等功能进行密切关注和监测, 及时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式改善患者相应功能, 使并发症降低。本院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就诊的脑卒中患者, 严格采取规范化康复方案进行康复治疗, 取得满意结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82例脑卒中患者, 纳入标准:脑卒中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3], 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 患者均为初次发病, 具有稳定的生命体征;研究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自愿参加研究且存在较好家庭支持。排除标准: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进展性脑卒中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和其余脑部器质性病变; 存在颅脑外伤、脑肿瘤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 n)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 n)

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P>0.05

脑梗死脑出血左右观察组4261.33±7.13222024182220对照组4062.15±6.26211925152119 P>0.05>0.05>0.05>0.05>0.05>0.05>0.05组别例数年龄(岁)性别卒中类型脑瘫侧男女

1.2 方法规范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康复训练, 观察组根据脑卒中早期规范化康复方案进行康复训练,具体包括:①入院1~4周:护理人员首先配合主治医生进行临床急救措施, 并向家属宣传相关康复知识, 例如宣讲脑卒中早期康复内容, 宣讲相关注意点, 并指导家属正确的康复护理措施, 如瘫痪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卧床体位摆放、按时翻身、调节呼吸、轻拍患者背部排出痰液等, 根据患者评定情况进行相应的神经促通技术等;②入院5~8周, 进行相应的神经促通技术, 指导患者进行具体的康复训练, 如坐位、坐位平衡、站立、站立平衡、单腿站立、行走和上下楼梯练习等来改善患者的行走能力, 2次/d, 每次训练持续0.5 h左右, 5次/周;康复治疗期间, 针对性锻炼患者自己进行进食、穿衣、梳洗等自我照顾的能力, 2次/d, 每次训练持续0.5 h左右, 5次/周;康复指导通过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完成, 同时指导患者的家人及护工如何正确的帮助患者进行训练;一些患者如果在康复治疗时返回社区进行, 则康复治疗师应当每周对患者康复训练进行指导, 在帮助患者训练的期间同时指导患者的家属相关的康复训练内容, 患者在家属的帮助下尽可能完成剩余的康复训练内容;③第8周后(患者出院):在患者出院时应将疾病相关康复要点嘱咐于患者, 对患者及家属的相关联系方式做详尽记录, 保证每隔2周对患者做1次回访, 回访方式尽量采取电脑或手机视频的方法, 或患者回院进行交流, 监督并指导患者按照方案的顺序及内容进行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8周时采取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及生活质量采用卒中影响量表(SIS)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 治疗4、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治疗4、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IS评分比较 治疗4、8周后,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对比(,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对比(, 分)

注:治疗后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4周治疗8周对照组4016.3±2.619.4±3.324.7±3.2观察组4216.2±2.724.8±3.627.9±3.9 t 0.3036.5215.003 P>0.05<0.05<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对比(, 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对比(, 分)

注:治疗后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4周治疗8周对照组4025.4±6.632.2±7.241.3±5.2观察组4225.2±5.442.8±6.155.1±4.6 t 0.2215.3616.235 P>0.05<0.05<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IS评分对比(, 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IS评分对比(, 分)

注:治疗后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4周治疗8周对照组40311.3±52.2 356.0±62.10411.4±45.1观察组42309.3±52.6412.5±52.6515.3±67.2 t 0.4313.2157.145 P>0.05<0.05<0.05

3 讨论

脑卒中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 其不仅致残率高, 也是导致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 现阶段已经是在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认知功能障碍是该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高达患者总数的50%[4], 现阶段还未明确该并发症的发病原因, 可能因脑卒中患者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脑细胞出现变性等病理性改变, 导致认知功能出现障碍[5], 脑卒中患者发生的认知及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康复及正常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较大的负担。

规范化康复方案能够较好的改良我国目前的康复模式。因脑卒中患者各功能器官恢复往往需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康复训练, 而我国现阶段专门康复机构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脑卒中患者的需要, 患者出院后, 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应专业知识, 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的治疗基本上就宣告停止,所以指导患者家属及护工科学的康复知识及操作也十分重要, 使陪护人员的监督和协助功能充分发挥, 使康复治疗贯穿在患者的整个日常生活和活动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4、8周后, 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脑卒中早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1] 王丽.脑卒中后便秘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干预研究.南方医科大学, 2013.

[2] 许年珍, 朱奕, 王彤, 等.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对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江苏医药, 2010, 36(14):1618-1620.

[3] 张娟.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4] 商敏, 王玉凤, 杨凤梅, 等.系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23):6551-6553.

[5] 张强.卒中后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的效果以及影响康复因素的评价.大连医科大学, 201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8.187

2015-03-23]

513400 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规范化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