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外侧肌内注射法在疫苗接种中的应用分析

2015-05-08邓声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注射法三角肌上臂

邓声海

股外侧肌内注射法在疫苗接种中的应用分析

邓声海

目的 探讨股外侧肌内注射法在疫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接受A群流脑疫苗接种的300例幼儿, 依循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5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上臂三角肌注射法行疫苗注射, 观察组患儿采用股外侧肌内注射法进行疫苗注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注射后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 观察组为2.6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度为90.00%, 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疫苗接种中应用股外侧肌内注射法, 不仅可有效降低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还可提升家长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股外侧肌内注射法;疫苗接种;不良反应

股外侧肌内注射法较之于上臂三角肌注射法于临床中应用较少, 原因大致归类于两点:①家长并不接受该种注射方式;②医务人员习惯于采用上臂三角肌注射法或臀部进行疫苗接种[1]。基于此研究背景, 本文旨在探讨股外侧肌内注射法在疫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 以为疫苗接种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选取2014年6~9月于本院预防保健科接受A群流脑疫苗接种的幼儿300例,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9月于本院预防保健科接受A群流脑疫苗接种的300例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5例,女175例;年龄6个月~6岁, 平均年龄(3.54±0.98)岁。依循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50例, 两组幼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幼儿均先行常规消毒皮肤, 应用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S10820336, 规格:按标示量复溶后每瓶2.5 ml/5次人用剂量, 含多糖150 μg。每次人用剂量含多糖不低于30 μg)行疫苗接种。

对照组幼儿取上臂三角肌为肌内注射点, 由家长环抱住幼儿, 固定其肌内注射侧胳膊。观察组患儿则以股外侧肌为肌内注射点, 由家长环抱住患儿, 手压注射侧小腿。而后固定针栓, 针头垂直刺入上臂三角肌, 推注药物。注射完毕之后,嘱咐患儿家长等待0.5 h以便观察患儿临床反应, 并给予健康教育指导。随访1周, 由制定接种人员做好随访笔记。告知患儿家长如果随访期间存在不适症状可随时电话咨询或带患儿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①不良反应:随访期间, 电话咨询患儿家长患儿疫苗接种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硬结、发热等不良反应。②满意度: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 于疫苗注射完毕后, 由专人发放给患儿家长匿名填写。调查结果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幼儿临床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幼儿临床不良反应比较[n(%)]

2.2 幼儿家长满意度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均回收, 回收率100.00%。比较两组幼儿家长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145/150), 对照组满意度90.00%(135/1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5.3571, P=0.0206<0.05)。

3 讨论

一直以来, 不论是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 抑或是患儿家长均普遍难以接受于患儿大腿前外侧行疫苗肌内注射, 特别是一些基层医院医务人员长期以来多习惯于患儿上臂三角肌或臀部进行疫苗注射。既往便有研究报道显示[2], 虽然对于成人而言, 于臀部行肌内注射引发坐骨神经损伤的案例较为少见, 但是小儿群体中却经常发生。而且疫苗接种患儿年龄跨度较大, 个体差异明显, 机体脂肪层及肌肉的厚薄均存在显著区别。若注射时针刺深度不足则可导致药物吸收不完全,若针刺穿透肌层, 轻者引发疼痛, 重者可能会造成机体组织、神经或血管受损, 导致局部感染。至于将上臂三角肌作为疫苗接种注射点, 对于婴幼儿显然不可取。婴幼儿上臂三角肌并未发育成熟, 故而注射点不易确定, 如若接种位置选择不当, 则可能会引发腋下淋巴结脓肿, 抑或导致接种部位并发不良反应。

疫苗接种之所以选择肌内注射的方式, 缘于肌肉血供丰富, 利于药物快速地充分吸收。但是显然上述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劣势。曾有学者提议[3], 对于婴幼儿及瘦弱儿童可采用股外侧肌内注射法。一方面, 股外侧肌肌内注射区域范围大, 适宜长期的肌内注射。另一方面, 股外侧中段并无大血管走行, 无粗大而恒定的血管神经束穿经, 注射区易于暴露, 方便肌内注射操作。现阶段, 多数发达国家临床医学应用股外侧肌内注射法以进行疫苗接种, 而大部分的进口疫苗说明书指明, 对于2岁以下婴幼儿, 疫苗接种部位为大腿外侧, 由此可见, 股外侧肌内注射法于疫苗接种的应用为一种新趋势。

本次研究过程中, 观察组患儿采用股外侧肌内注射法行疫苗接种, 对照组则应用传统的上臂三角肌注射法。结果显示, 观察组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疫苗接种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股外侧肌内注射法在疫苗接种中的应用, 不仅可以降低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还可提升家长满意度, 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1] 谢桂香, 梁艳金, 谢美兴, 等.股外侧肌肉注射法在疫苗接种中的应用观察.现代医院, 2010, 10(11):87-88.

[2] 谢桂香, 梁艳金, 谢美兴, 等.婴幼儿预防接种部位的选择.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 17(1):117-119.

[3] 陈丽青, 陆燕, 张红梅, 等.婴幼儿不同部位接种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及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 28(4):52-5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8.181

2015-02-28]

510620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注射法三角肌上臂
儿童上臂罕见骨外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内镜下对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治疗后排胶出血的临床观察
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上臂整形术的研究进展
上臂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注射法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法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效果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
穴位注射法治疗血虚受风型产后身痛52例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