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智开窍针刺法治疗小儿脑瘫言语障碍临床观察

2015-05-08王艳丽高超宋立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构音益智脑瘫

王艳丽 高超 宋立新

益智开窍针刺法治疗小儿脑瘫言语障碍临床观察

王艳丽 高超 宋立新

目的探索治疗小儿脑瘫言语障碍的理想疗法。方法 60例合并言语障碍脑瘫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针刺+言语训练)和对照组(言语训练), 每组30例。治疗2个疗程后, 对比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 对照组总有效率73.3%,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智开窍针刺法配合言语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言语障碍疗效显著, 临床可推广应用。

益智开窍针刺法;脑瘫;言语障碍;临床观察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 是指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常伴发言语障碍、智力低下、癫痫等。言语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约占脑瘫患儿的80%左右[1], 主要表现为构音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2], 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语言治疗对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采用益智开窍针刺法结合言语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言语障碍,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儿均来自于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2013年 5月~2014年5月的住院患儿, 明确诊断为脑瘫, 且均合并言语障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最小最大平均年龄治疗组302281.27.41.89±0.62对照组3024616.92.16±0.57组别例数性别年龄(岁)男女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6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标准及分型 。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脑瘫诊断标准;②构音障碍符合构音障碍的评估标准[3];③语言发育迟缓的评定采用语言发育迟缓检查(S-S法)(CRRC版)标准[4];④年龄<8周岁;⑤家长或监护人同意加入本研究。

1.2.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②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疾病或癫痫者;③明显基因异常者;④不愿加入本研究或不能坚持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言语训练:语言治疗师根据患儿情况及检查结果,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采用以集体训练为主导,个别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的方式。①构音障碍的训练主要包括:呼吸、发音、口腔的知觉功能、下颌及唇舌的运动等。运用轻弹、揉按、拍打、叩击等手法, 均匀轻柔的在患儿面颊、口周部按摩, 缓解局部肌肉的紧张痉挛, 协调运动。用指腹轻柔点按口面部人中、承浆、地仓、颊车、廉泉等穴, 强化局部感觉功能, 增强与构音相关肌肉的力量, 提高构音的清晰度。②语言发育迟缓训练主要包括:注意力、追视;语言符号的理解;动作、发音的模仿;操作性课题;认知及表达等。1~2次/d, 20~30 min/次, 每周治疗6 d, 3个月为1个疗程。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智开窍针刺法治疗。取穴及操作:针刺百会、靳三针头针益智4项(四神针、智三针、颞三针、脑三针)、焦氏头针之言语Ⅰ区、言语Ⅱ区、言语Ⅲ区;点刺舌三针、人中、承浆、地仓、颊车、下关、哑门。患儿取坐位, 家长固定头部, 常规局部消毒, 选用0.35 mm×25 mm毫针, 针体与头皮成15~30°夹角快速进针,刺入帽状腱膜下, 留针30~60 min, 头针强刺激, 口面部穴位均点刺即出, 舌三针向舌根部深刺0.5~0.8寸, 哑门刺向咽喉部0.5寸。1次/d, 每周6次, 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各治疗2个疗程, 其间休息7~10 d。发热、感冒、及身体不适时暂停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5]痊愈: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基本正常, 异常构音全部纠正, 构音器官运动基本正常。显效: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异常构音纠正超过50%,构音器官运动显著改善;有效: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稍微提高, 异常构音及构音器官运动稍微改善;无效: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和异常构音、构音器官的运动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益智开窍针刺法配合言语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言语障碍较单用言语训练疗效明显。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 与智能密切相关。脑瘫患儿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构音障碍与语言发育迟缓, 其疗效和预后与智力缺陷的有无和程度有很大关系。有研究表明[6], 有智力缺陷者约占脑瘫患儿的75%,其中, 智力发育轻度迟缓者约30%, 中、重度迟缓者约为45%。而智能障碍和构音障碍的异常, 可单独或同时导致语言发育迟缓[4], 从而阻碍了患儿正常的沟通交流, 增加了患儿融入社会的难度, 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故在治疗语言障碍时, 需同时提高患儿的智力水平。临床实践也表明, 当患儿认知及智力提升时, 其语言水平也会提高, 故作者以益智开窍为根本治则。

传统医学认为, 脑瘫言语障碍属“五迟”之“语迟”。病因涉及先天因素、产时因素和后天因素。病机为血滞心窍、肾精亏虚、脾胃虚弱、痰浊上蒙, 瘀阻脑络。病位在脑, 应在舌,累及神志, 而见语迟。治以醒脑开窍, 益智启语。

脑瘫作为脑源性疾病, 头针治疗其有独到的优势。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 头为“精明之府”, 经络集中, 腧穴密布, 与脏腑、气血、脑髓密切相关, 针刺头穴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 调节阴阳。督脉为“阳脉之海”, “入属于脑”,故选取督脉之百会穴, 用之可醒脑开窍, 益智调神;哑门为督脉与阳维脉之交会穴, 刺之以启闭开窍, 清神通音;深刺舌三针可利咽、通经络;点刺口面诸穴以通舌窍, 开音。依据现代医学的大脑功能特点, 与语言相关的主要脑区为顶叶、额叶和颞叶, 其中额、颞叶是言语表达及听觉理解区, 颞叶背侧皮质和基底节、岛叶与构音计划的形成、听觉反馈及构音调节有密切关系。头针益智四项其健脑益智作用明显, 口周诸穴通过改善面部肌肉的力量及张力而对构音障碍作用明显, 配合焦氏言语区, 诸穴合用, 共奏健脑益智、开窍启语之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7], 头针可反射性的增加大脑相应部位的血流量, 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缺血状态, 并且使处于休眠状态的脑细胞觉醒, 提高其摄氧能力, 使受损神经元得到修复和再生, 从而提高患儿的言语功能和智力水平。

言语训练, 由言语治疗师根据患儿言语障碍特征制定治疗方案并付诸实施, 以改善患儿的交流态度, 增强主动交流意识, 提高其认知、理解及表达能力,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本研究结果表明, 益智开窍针刺法配合言语训练可显著提高患儿的认知、理解和表达能力。临床实践证明3岁以内的脑瘫患儿, 中枢神经系统还处于发育阶段, 言语及智力水平尚有很大的发育潜能, 若能抓住时机, 及早治疗, 往往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1] 封玉, 马丙祥.针灸治疗脑性瘫痪语言障碍研究及展望.中医研究, 2009, 22(4):59-61.

[2] 侯梅, 于荣, 赵荣安, 等.脑瘫儿童的语言特征初探.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 25(4):232-234.

[3] 林庆, 李松.小儿脑性瘫痪.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 332-335.

[4] 李胜利.言语治疗学.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99, 104.

[5] 高永红.益智开窍针刺法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68例.中医研究, 2011, 41(24):75-76.

[6] 门冬洁.浅谈脑性瘫痪儿童的语言障碍.现代康复, 1997, 1(1): 10-12.

[7] 董志文, 范艳萍, 唐伟, 等.头针配合鲍巴斯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80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 2002, 18(8):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194

2014-12-31]

450053 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

猜你喜欢

构音益智脑瘫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小脑斧”“大西几”……孩子说话不清楚怎么办
针刺联合按摩及语言训练治疗不同年龄儿童构音障碍疗效观察
益智故事会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构建儿童构音障碍诊断、评估和整体康复方案
压舌板在儿童构音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益智大比拼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