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5-05-08王瑞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黄疸新生儿患儿

王瑞珍

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王瑞珍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5例,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管理, 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法护理, 对两组患儿的哭闹时间、睡眠时间及黄疸指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的哭闹时间、睡眠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黄疸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减少患儿的哭闹, 改善患儿的睡眠状况, 最终缓解患儿的黄疸症状,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胆红素积聚导致, 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 严重时可导致患儿死亡。临床表明, 新生儿黄疸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1]。本文旨在分析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特收集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诊治的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了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诊治的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 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5例, 观察组中男31例, 女24例, 年龄2~30 d, 平均年龄(15.22±2.46)d, 体质量2.56~4.01 kg, 平均体质量(3.34±0.41)kg;对照组中男32例, 女23例, 年龄3~31 d,平均年龄(15.61±2.55)d, 体质量2.42~4.12 kg, 平均体质量(3.51±0.55)kg。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管理, 包括病房环境护理、体位护理、合理控制蓝光箱温度、生命体征监测等;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法护理, 首先是经常用双手轻抚患儿全身的皮肤, 尤其是在患儿进行蓝光治疗的过程中, 应对患儿进行按摩护理, 按摩过程中确保手法平稳、轻快、均匀、柔和,可先进行顺时针按摩3 min后再逆时针按摩3 min, 摩动的速度为50次/min左右, 按摩1次/d, 每次按摩时间10~20 min,按摩时机可选择病床, 也可选择温箱;最后是通过BD静脉留置针(Y型)为患儿进行穿刺输液, 避免由于多次穿刺增强患儿的刺激, 并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为患儿喂奶的时候应让患儿保持右侧卧位, 同时要确保患儿吸吮充盈奶瓶的瓶颈处, 防止空气进入, 尽可能给予患儿母乳喂养。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哭闹时间、睡眠时间及黄疸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24 h哭闹时间(43.2±6.2)min,对照组(63.4±8.4)min, 观察组患儿的哭闹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5, P<0.05), 观察组患儿24 h睡眠时间(16.6±3.1)h, 对照组(21.7±3.8)h, 观察组患儿睡眠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 P<0.05), 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指数(129.5±11.2), 对照组(181.4±13.6), 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5,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对比(-x±s)

3 讨论

临床表明, 新生儿黄疸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母婴分离、长时间处于光疗箱内、喂养方式改变等原因而产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 通过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的减轻其恐惧感和不安全感[2-4]。而对于新生儿的舒适护理主要通过抚触和按摩, 该方式能有效提高患儿的迷走神经兴奋性, 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量增高, 增强机体消化吸收, 同时能够安抚患儿的情绪, 减少其哭闹;另一方面, 按摩还可以提高患儿的皮肤温度, 加快循环代谢, 最终提高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含量,促进胆红素水平降低, 提高病情治疗效果。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秦尚够等通过试验表明, 由于新生儿缺乏自主意识, 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其哭闹、抵触的表现,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从而提高病情治疗效果[5,6]。本文主要对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诊治的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了研究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的哭闹时间、睡眠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新生儿黄疸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减少患儿的哭闹, 改善患儿的睡眠状况, 最终缓解患儿的黄疸症状,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1] 于秀梅, 贾黎英, 刘云春.早期护理干预对减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河北医药, 2012, 34(11):1751-1752.

[2] 李新连, 董翠英.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24(7):4184-4185.

[3] 龙娅静, 付云.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2):267-268.

[4] 陶慧, 张志霞.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23):15-16.

[5] 王小环.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0(16):2.

[6] 杜雪枫.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指数的影响.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6):120-12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169

2014-12-19]

045000 山西省阳泉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黄疸新生儿患儿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