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应用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2015-05-08李政周张汉中陈忠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分散片格列美降糖

李政周 张汉中 陈忠宁

社区应用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李政周 张汉中 陈忠宁

目的探讨社区应用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接受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64例为观察组, 另选取同期该症患者64例为对照组, 对其社区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 观察组应用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降糖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3个月随访, 观察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OGTT-2 h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4%,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6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社区治疗中, 采用格列美脲分散片与二甲双胍联合疗法, 能有效提高降糖效果, 改善患者症状, 且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格列美脲分散片

糖尿病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为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精神因素等导致机体胰岛素β细胞功能减退, 出现胰岛素抵抗症状, 蛋白质、糖、脂肪与水电解质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1]。糖尿病早期无明显症状, 且大多数患者未坚持食疗, 导致症状加重, 出现严重并发症,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坚持服用药物改善患者症状, 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二甲双胍为常用的降糖药物, 但是单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控制效果不佳, 格列美脲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物, 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具有显著降糖作用[2]。在本组研究中, 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接受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64例为观察组, 男39例, 女25例, 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56.3±3.6)岁, 病程1~12年, 平均病程(4.6±1.2)年, 另选取同期该症患者68例为对照组, 男36例,女28例, 年龄41~73岁, 平均年龄(52.5±3.7)岁, 病程2~14年, 平均病程(4.9±1.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实验室检查后确诊,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其他降压、降脂、饮食以及运动治疗不变。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182), 0.5 g/次, 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格列美脲(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52020955)1 mg, 早餐30 min口服, 1次/d, 根据血糖调节剂量, 每日最大不超过6 mg, 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 观察两组患者FBG、HbAlc及OGTT-2 h血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 作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FBG、HbAlc及OGTT-2 h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4%,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69%, 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降糖效果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降糖效果对比

组别例数FBG(mmol/L)HbAlc(%)OGTT-2 h血糖(mmol/L)观察组对照组64 64 t P 5.1±0.4 6.7±1.2 2.7523 0.0125 6.5±1.1 8.0±1.6 2.6135 0.0147 6.2±1.1 7.9±1.6 3.0129 0.0893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使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成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早期无特异性症状, 大多数患者未重视, 导致病情发展, 引发多种并发症, 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糖尿病感染等急症, 慢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并发足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肌病等。糖尿病并发症对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血糖水平, 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3]。

降糖药物主要可分为α葡萄糖苷酸酶抑制剂、磺脲类、双胍类、格列酮类等, 不同类型降糖药其治疗机制有一定差异。本组研究选择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降糖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4]。

格列美脲是第三代磺脲类降糖药, 能有效与胰岛β细胞表面磺酰脲受体结合, 致力于ATP敏感性K+通道闭合,出现细胞膜去极化, 引发电压们控制性Ca2+通道开放, 而Ca2+内流从引发β细胞释放胰岛素, 起到间接降血糖效果[5]。同时, 格列美脲也能有效抑制肝脏合成葡萄糖, 提高心肌的葡萄糖摄取量, 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已经有报道显示[6], 磺酰脲类药物不同, 其与ATP敏感性K+通道亲和力不同, 格列美脲在心血管ATP敏感性、K+通道的敏感性,显著较其他磺酰脲药物弱, 因此, 格列美脲治疗后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7]。

二甲双胍为常用的双胍类降糖药物, 能增强外周组织的葡萄糖摄取与转化利用, 起到抑制肝糖原分解、糖异生。同时,二甲双胍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糖代谢, 不会影响血清中的胰岛素水平[8]。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明显下降,且不良反应较少。提示, 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安全性较高, 可起到相互协同作用[9]。

综上所述, 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 效果满意, 见效快, 安全性高, 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1] 肖亚宝, 王峰, 张凯宇, 等.格列美脲分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首都医药, 2014, 21(12):64-65.

[2] 卢林捷, 王瑞珏, 孔令泉, 等.无糖尿病病史的乳腺癌患者系统治疗后糖耐量异常状况研究.中国肿瘤临床, 2014, 15(4): 250-253.

[3] 刘蕾, 田明清, 黄文杰, 等.宁泌泰胶囊治疗糖尿病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4, 12(5):368-371.

[4] 孙艳浮, 李蒙, 李瑞玉, 等.肾移植后并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治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25(44):7803-7808.

[5] 余意, 聂海波, 王尉, 等.西罗莫司转换钙调磷酸蛋白酶抑制剂治疗肾移植术后糖尿病.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4, 25(5): 690-693.

[6] 祝继英, 秦佰焰, 王明贤, 等.疏肝健脾方治疗糖尿病前期46例.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 20(14):188-192.

[7] 吴立华, 张彦, 黄平平, 等.动员后PBMC移植用于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治疗的效果比较.山东医药, 2011, 51(11):4-6.

[8] 张永鹏, 刘静, 李永民, 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证治研究概况.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22):277-279.

[9] 邓国忠, 潘爱明, 衡卫军, 等.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山东医药, 2011, 51(35):81-8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121

2014-12-24]

518105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山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分散片格列美降糖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穿心莲有效部位分散片的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致药源性肝损害1例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罗布麻叶分散片的制备及溶出度测定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格列美脲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
针灸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化疗引起的上腹部胀满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