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胆汤与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64例的疗效评估

2015-05-08熊湘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温胆汤天麻白术

熊湘平

温胆汤与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64例的疗效评估

熊湘平

目的评估温胆汤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高血压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28例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 每组64例。中药治疗组采用温胆汤及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应用进行治疗, 西药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的西药进行抗高血压治疗, 疗程持续12 d,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中药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19%, 西药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38%,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初始阶段,部分患者服药后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身体疲乏倦怠、头部疼痛等情况, 包括中药治疗组2例(3.13%),西药对照组6例(9.38%), 所有不良反应均在治疗开始1个月后消失。结论 通过将温胆汤同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 临床效果较好, 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 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高血压;疗效评估

目前在临床上, 高血压已经成为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国内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发病人群年龄趋于年轻化[1]。血压上升不仅可以引起头部晕眩、疼痛, 身体疲乏倦怠, 甚至可以引起以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等为典型代表的严重器质性疾病[2]。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病因为人们饮食不知节制, 食用肥甘厚味之物过多, 或平日忧思过度, 过于劳累, 导致脾胃受损, 聚湿生痰, 进而造成痰浊中阻, 促使血压升高。本文选择2013年1~12月在本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64例通过温胆汤及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应用, 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8例, 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 每组64例。中药治疗组中男36例, 女28例, 年龄35~78岁, 平均年龄(54.39±10.65)岁, 高血压病程2.5~7.5年, 平均病程(4.36±1.90)年;西药对照组中男38例, 女26例, 年龄37~77岁, 平均年龄(55.45±11.74)岁, 病程3~8年,平均病程(4.28±2.1)年。两组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 同时符合中医痰浊中阻诊断。两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 胸脘部痞闷不舒, 肢体疲乏困怠, 头重如裹, 舌质淡, 舌苔白腻, 两脉弦滑感[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与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西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高血压西药进行治疗, 如盐酸贝那普利片, 1次/d, 10 mg/次及硝苯地平控释片, 1次/d, 30 mg, 联合或单独应用, 在治疗期间嘱患者饮食保持低盐低脂, 并进行适量活动。中药治疗组以温胆汤及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减, 基础方如下:清半夏及茯苓各15 g, 炒白术12 g, 天麻及竹茹10 g,陈皮、炒枳实及炙甘草各6 g, 大枣2枚, 生姜片3片, 上述药材水煎后与早晚餐后30 min温服。便秘者在基础方上添加大黄及决明子两味药;头部疼痛晕眩严重者在基础上添加石决明、钩藤及珍珠母三味药;若患者肢体发生震颤着则加入羚羊角粉、生牡蛎及生龙骨三味药;若患者腰膝酸软, 则需添加杜仲、牛膝及何首乌三味药。治疗过程均持续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治疗效果:显效:患者舒张压已经下降至正常范围内, 下降幅度>10 mm Hg, 或虽未下降至正常范围内, 但下降幅度>20 mm Hg;有效:患者舒张压已下降至正常范围, 下降幅度≤10 mm Hg, 或虽未下降至正常范围, 但下降幅度在10~19 mm Hg, 或收缩压下降幅度>30 mm Hg;无效:以上标准均未达到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中药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19%, 西药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38%,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

2.2 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初始阶段, 部分患者服药后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身体疲乏倦怠、头部疼痛等情况, 包括中药治疗组2例(3.13%), 西药对照组6例(9.38%), 所有不良反应均在治疗开始1个月后消失。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 主要波及心脑血管系统, 以中老年群体为多发人群。随着近几年来, 国民生活节奏逐渐加快, 随之而来的是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进而加快高血压发病人群年轻化进程。据临床调查显示, 在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排名中, 高血压一直排在前几名,不仅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 还能够联合其他危险因素共同造成心血管疾病, 导致心脑肾等机体重要脏器出现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 最终造成机体内多脏器发生衰竭, 甚至是死亡等一系列严重不良后果, 对国民的健康及生命而言都是巨大的潜在威胁。

在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中, 并没有高血压这个病名, 但在古典医籍中将其归于“肝风”及“眩晕”二病的范畴内, 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肝肾二脏阴气亏虚, 脾脏失于健运, 此为病证之本;风阳上亢, 火邪内郁, 痰浊中阻, 瘀血阻络, 此为病证之标。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出现头晕目眩之感, 症状轻者闭目即可缓解, 重者自觉头晕严重, 视物旋转不定, 无法站立, 少部分患者可伴发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或汗出等全身不良反应, 严重者甚至可昏倒, 不省人事。临床上造成患者出现头晕目眩的病因虚实皆有,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痰饮是眩晕发作的主要病因之一。现代人生活习惯中包含很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如过食肥甘厚味, 饮食不知节制, 忧思过度, 身体疲乏倦态, 导致脾胃受损, 脾阳不振, 无法顺利运化水谷, 造成聚湿生痰, 痰浊中阻。这就可以促使患者体内出现清阳不升及浊阴不降情况, 而清空之窍失于濡养, 或津液无法顺利布散出去, 化为痰浊, 阻碍脾胃气机升降。

半夏白术天麻汤乃清代医学大家程钟龄所撰写的《医学心悟》中在临床最常用的处方之一, 而温胆汤则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 乃宋代陈言所做。本次研究将两方联合应用, 治疗高血压。合方后以半夏及天麻二味药为君药, 其中半夏不仅可以燥湿化痰, 还可降逆止呕, 而天麻的功效则在于化痰熄风、止目眩、平肝阳, 两味药共同起除风痰止眩晕的功效。臣药为白术及茯苓, 白术能够健脾利湿, 通过燥湿、化痰及止眩的作用以辅助君药发挥疗效, 而茯苓则可以健脾利湿, 尤其是治疗痰之本。陈皮、竹茹及橘红、枳实四味药合用, 具有化痰燥湿及理气止痛的疗效。生姜及大枣为佐药, 不仅能够调和脾胃, 还可降逆止呕。炙甘草为使药,可温中缓急、调和药性。两方合用, 可化痰熄风、健脾燥湿、理气止眩。

综上所述, 通过将温胆汤同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 不仅临床效果较好,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1] 张松科.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4, 24(7):4479.

[2] 吴教论.应用温胆汤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当代医药论丛, 2014(6):51-52.

[3] 赵琳.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4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23):8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098

2014-12-25]

510180 越秀区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温胆汤天麻白术
经典名方温胆汤的研究进展
The Mechanism of Regulating Lept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and the In fluence of Adjusting Methylation of OB-R,POMC Gene Promoter of Wendan Decoction (温胆汤)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基于数据挖掘的温胆汤类方用药规律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RP-HPLC法同时测定7个产地天麻中5种成分
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来源白术中5 种有效药用成分测定与比较
温胆汤干预肥胖及相关疾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探讨
王付教授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