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庆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临床分析

2015-05-08孙德荣孙立秋陈继旺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疫区大庆危重

孙德荣 孙立秋 陈继旺

大庆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临床分析

孙德荣 孙立秋 陈继旺

目的探讨大庆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变化的特点, 总结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及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确诊的21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总结这些变化的特点。结果 大庆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全年均有发病, 冬季为发病高峰期, 1月份和10~12月份占80%。以31~60岁为高发年龄段, 发病地点以郊县农村为主, 占69.5%。结论 掌握大庆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 可减少误诊率, 提高治愈率。

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特征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 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基本病变是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 常累及全身多个组织, 导致多个器官不同程度损害。中国HFRS的发病例数占全球总数的90%, 病死率为2%~10%[1]。据监测资料显示, 中国大陆所有省份均曾有HFRS病例报告, 是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为了解黑龙江省大庆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特点, 本研究对大庆市第二医院收治入院的21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 为大庆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治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大庆市第二医院感染科住院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210例, 患者病例资料完整, 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流行病学特征

1.2.1 发病时间 1~12月份发病例数分别为20、10、6、5、3、2、4、4、8、38、50和60例, 分别占9.5%、4.8%、2.9%、2.4%、1.4%、1.0%、1.9%、1.9%、3.8%、18.0%、23.8%和28.6%。

1.2.2 性别及年龄分布 男171例, 女39例, 男女比例为4.4:1, 年龄11~76岁, 平均年龄46.2岁, 其中11~20岁11例, 21~30岁16例, 31~40岁41例, 41~50岁62例, 51~60岁43例, 61~70岁24例, 71~80岁13例。

1.2.3 地区分布 大庆市城区10例(4.8%), 郊区161例(76.7%), 郊县39例(18.5%)。

1.2.4 疫苗接种史 21例患者有明确的疫苗接种史, 占10.0%, 其余均未接种或接种史不详。

1.3 临床表现 210例患者临床表现, 见表1。

表1 210例患者临床表现[n(%)]

1.4 患者实验室检查异常情况, 见表2。

2 诊断

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现卫计委)1997年2月4日颁发的《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2],并经血清特异性肾综合征出血热IgM抗体阳性确诊, 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损害。临床分型:轻型和非典型26例(12.4%), 中型140例(66.7%), 重型34例(16.2%), 危重型10例(4.8%)。

3 治疗

早期应用利巴韦林抗病毒及减轻渗出等治疗, 中晚期则针对病理, 生理进行对症治疗, 如休克期给予血浆、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氯化钠溶液扩容, 少尿期予限制入液量, 应用呋塞米利尿、甘露醇导泻、血液净化等治疗, 多尿期予以补液,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对于48例存在严重低白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白蛋白、血浆等支持治疗。34例重型和10例危重型患者及8例因休克就诊的患者均给予多参数心电监护;普通血液透析8例, 另有3例重型和2例危重型患者在ICU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

4 转归

21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转归情况, 见表3。

表2 210例患者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分布[n(%)]

表3 210例患者转归情况[n(%)]

5 讨论

长期以来, 我国HFRS患者主要受Ⅰ型汉滩病毒与Ⅱ型汉城病毒感染的危害。汉滩病毒疫区以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 流行高峰季节在冬季;汉城病毒感染及其疫区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 流行高峰季节主要在春季[3]。

本研究显示, 肾综合征出血热全年均有发病, 冬季为发病高峰期, 在大庆地区1月份和10~12月份占80%。以31~60岁为高发年龄段, 发病地点以郊县农村为主, 占69.5%, 与该年龄段人群经常务农, 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机会多有关。另外中壮年男性免疫反应强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82.5%的患者无明确出血热疫苗接种史, 是感染发病的重要原因。分析其临床表现, 21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腰痛占66.7%、头痛及眼眶痛分别占85.7%、76.2%, 并非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三痛”症状。42.9%的患者有腹痛、腹泻及恶心、呕吐等胃肠中毒症状, 易被误诊为急腹症而手术,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33.3%, 肝功能异常85.7%, 肾功能异常占94.3%, 且2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临床分型仍以中型为主, 但重型和危重型也达到21%。2例死亡病例均为危重型, 且发病后患者未及时就医, 其白细胞(WBC)明显升高和血小板(PLT)极度降低, 故可作为判定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为避免休克的发生, 应争取早期发现,尤其是疫区患者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应及时查血、尿常规等, 如考虑肾综合征出血热, 应从发热期开始及时住院治疗,防止低血压休克的发生, 另外在出现休克应就地抢救, 避免休克时间过长影响肾脏等重要脏器血液灌注, 加重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本组资料病死率为0.9%, 低于文献报道, 可能得益于诊断早, 抢救及时, 血浆等支持治疗、CRRT及多参数心电监护等手段的应用, 尤其是CRRT作为新的血液净化手段在危重症出血热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组接种疫苗后的患者发病症状较轻、病程短、治疗难度较小, 所以应在重点疫区、重点人群中开展疫苗的预防接种, 同时采取灭鼠和环境治理、健康教育等综合预防措施,健康教育应以村镇居民为重点, 以避免接触鼠类排泄污染物为主题, 防止HFRS的发生和传播。

综上所述, 通过对大庆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总结分析, 使作者更熟悉和掌握本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特点,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进行预防, 并掌握其发病规律及临床表现, 力争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从而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1] 黄立勇, 周航, 殷文武, 等.2010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及疫情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7):685-691.

[2] 杨为松.肾综合征出血热.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487-491.

[3] 陈化新.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23(1):63-6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090

2014-12-02]

163461 大庆市第二医院(孙德荣 陈继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孙立秋)

孙立秋

猜你喜欢

疫区大庆危重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李娜作品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