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例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观察

2015-05-08徐苏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徐苏民

80例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观察

徐苏民

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疝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8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 对比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的研究组患者, 在手术出血量、疼痛程度以及手术时间等方面, 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 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相比, 其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理想治疗方法。

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疝修补术

成人腹股沟疝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过去临床上一直使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 但是此方法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 患者多不愿接受。现如今临床上大多数的患者是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具有减少疼痛, 创伤小等优点。本研究对2013年2月~2014年5月, 本院收治的16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80例患者, 年龄42~73岁, 平均年龄(60.63±10.53)岁;直疝患者有43例, 斜疝患者有37例。对照组80例患者, 年龄43~75岁, 平均年龄(60.88±10.57)岁,直疝患者45例, 斜疝患者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在手术进行之前, 所有患者均给予硬膜外麻醉与抗生素处理。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1]。首先是打操作孔, 将操作孔打在患者肚脐下方, 两层腹直肌外缘的部位, 每层腹直肌分别打1个孔, 孔的大小一般控制在5 mm。完成操作孔的打孔工作之后, 接下来进行的工作是套管的置入, 选择10 mm的套管, 将其分别置入到患者的腹直肌前部与后部, 进入腹膜前的间隙当中[2]。将疝囊一一剥离, 直到腹膜盆呈现出壁化状态。每种类型的患者, 所选择的剥离形式都不相同, 对于直疝的患者, 剥离的方式选择腹壁与疝壁剥离, 对于斜疝的患者, 采用钝性疝囊慢慢从精索上剥离的方式。当进行腹膜前间隙的分离工作时, 要注意将精索血管与输精管这两者均完全显露出来, 然后, 采用聚丙烯补片将联合肌腱、耻骨结节、腹直肌背等, 都一一覆盖之后即可完成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 即对患者进行切口, 切口与腹股沟韧带相互平行,切口的长度大约为5 cm[3]。切口完毕之后, 将腹外斜肌腱膜、提睾肌均一层层切开, 直到看到疝囊, 当看到疝囊之后,观察疝囊的大小, 疝囊比较大的情况下, 可横断疝囊, 然后进行结扎与补片修剪, 均完成之后, 将其放置在精索的后部,进行缝扎固定, 并对腹壁进行加强。

1.3 观察指标 严密观察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所需的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 以及在完成手术之后住院的时间, 重点观察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 是否出现并发症现象等, 并将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情况及预后对比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情况及预后对比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手术所需时间(min)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并发症研究组8048.21±9.24 4.79±0.915.21±1.453对照组80 50.57±10.2710.52±5.19.33±2.2115

3 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 手术切口比较小, 患者不需要忍受巨大的疼痛, 恢复快, 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体力, 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4]。并且手术过程中, 不需要对患者的精索进行分离处理, 也无需解剖腹股沟区, 可降低腹股沟区域中存在的神经受到破坏的风险。并且还可以在术中探查发现隐匿性疝和其他情况,避免误诊和漏诊。传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存在相似点, 虽然可使患者病情有所改善, 但手术时出血量大,恢复难, 在恢复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因此, 腹腔镜疝修补术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虽然手术需要的花费比较高, 但是手术成功率高,效果好, 术后患者不需要使用大量的药物, 并发症出现几率低, 由此看来也可降低一部分费用[6]。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低于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照组患者, 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出血量、疼痛程度以及手术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建议患者优先选择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

[1] 张文海, 白剑, 侯湘德, 等.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比较.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21):3911-3913.

[2] 景恩义, 刘雅莉, 杨克虎, 等.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7):875-881.

[3] 吕宝军, 许峰峰.腹腔镜和开放式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比较分析.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2010, 4(4):382.

[4] 陆光生, 陈小伍, 剧永乐, 等.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后不钉合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13, 11(27):144.

[5] 田书云, 朱群山.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86例临床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22):117-118.

[6] 王立超.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临床观察.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2(5):360-36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053

2014-10-23]

514100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人民医院外一科

猜你喜欢

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