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

2015-05-08张会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胆囊

张会英

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

张会英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1例,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行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8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且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应推广应用。

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结石

为探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提高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 本院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及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两种方式对收治的8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 效果显著,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1例, 对照组男26例, 女15例,年龄最小26岁, 最大74岁, 平均年龄(45.5±6.3)岁;对照组男27例, 女14例, 患者年龄最小24岁, 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44.8±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 全身麻醉后行气管内插管, 并采用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四孔法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将腹腔镜放置好后全面探查患者腹腔, 解剖胆囊三角, 并明确胆囊动脉和胆囊管、胆总管的关系, 游离胆总管, 切除胆囊。然后利用头皮针穿刺方式将胆汁抽出, 以明确胆总管位置, 然后利用尖刀纵行切开胆总管前臂, 切口长度应控制在10 cm左右, 并做好相应的止血处理, 若切口部分发现有结石则应将结石取出, 并置于标本袋中。然后在胆总管中置入胆道镜, 探查患者胆总管壶腹部及下端, 利用生理盐水对残余结石进行冲洗, 并利用取石篮将结石取出。以患者胆管壁炎症情况及胆总管直径等为依据进行相应的胆总管T管引流, 最后利用4-0号缝线对切口进行缝合。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开腹方式进行治疗,即切开胆总管, 将结石取出, 并行T管引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手术均获成功, 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住院时间(d)观察组41118.5±12.3 37.5±10.526.4±7.55.8±1.3对照组41 97.2±10.9125.5±21.3 48.5±10.38.1±1.8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41例患者中胆漏1例, 残石1例,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9%;对照组41例患者中胆漏1例, 残石2例, 切口感染3例,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4.6%,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其属于良性胆道疾病的一种, 通常发生在胆囊结石之后[1]。胆总管结石多发生在胆总管中下段, 然而随着结石数量的增加、体积的增加及胆总管扩张、结石堆积或上下移动则极易累及肝总管[2]。该病患者多伴有黄疸、高热、剧烈腹痛等着症状,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产生精神症状、休克等症状,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着严重的威胁[3]。因此,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以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临床上通常将手术作为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 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开腹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等。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虽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该治疗方式具有术后并发症多、残留结石率高、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不足。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治疗虽可将胆总管结石清除, 但其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 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

近些年来,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成熟,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也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治疗方式可取得与传统手术方式相似的治疗效果, 且可确保Oddis括约肌功能的完整性, 从而可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且临床研究表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和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虽手术时间较长, 但其可有效的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并可减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且临床研究表明该治疗方式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并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因此, 将腹腔镜及胆道镜联合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中必将会取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8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且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应推广应用。

[1] 王珂, 华玉明, 王京立, 等.“三镜”联合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经验体会.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2):327.

[2] 侯宝华.不同微创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23):3887.

[3] 王峰.术中ENBD造影指导下三镜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85例.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24):631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047

2014-11-21]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普外科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胆囊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