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检测血清CEA、CA153及CA125在诊断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2015-05-08石耿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敏感性良性特异性

石耿利

联合检测血清CEA、CA153及CA125在诊断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石耿利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CA153及CA125对诊断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75例肺癌患者(肺癌组)、7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组)和5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 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清CEA、CA153及CA125水平, 比较三组间血清CEA、CA153及CA125水平差异, 计算单独应用CEA、CA153及CA125诊断肺癌以及联合检测血清CEA、CA153及CA125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肺癌组血清CEA(F=8.346)、CA153(F=7.672)和CA125(F=9.347)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两组, 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肺癌组与良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CEA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2.7%和93.3%, 单独检测CA153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2.0%和90.6%, 单独检测CA125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1.3%和84.0%, 联合检测三者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3%和78.7%。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CEA、CA153及CA125水平明显升高, 联合检测血清CEA、CA153及CA125有助于提高诊断肺癌的准确率。

肺癌;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153;CA125;敏感性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 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研究显示肺癌已经成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由于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 大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 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一些血清肿瘤标志物来协助诊断肺癌, 但是单一使用某一种肿瘤标志物来诊断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因此人们开始探索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来诊断肿瘤, 以期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本研究旨在通过联合检测肺癌患者血清CEA、CA153及CA125水平变化来探讨提高诊断肺癌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5例肺癌患者(肺癌组)、7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组)和5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所有肺癌患者均经肺组织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 肺癌类型包括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等;良性组疾病包括支气管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肺结核等;对照组为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患者。肺癌组男48例, 女27例;年龄41~85岁, 平均年龄(61.8±5.4)岁。良性组男46例, 女29例;年龄40~82岁, 平均年龄(62.6±5.2)岁。对照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42~86岁, 平均年龄(62.3±5.9)岁。三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 h内的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置于试管内待检, 健康组患者以体检时抽血结果为准。血标本在2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检测。CEA、CA153及CA125的检测均采用美国雅培公司提供的ARCHITECT i1000 sr型全自动发光免疫仪检测, 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CEA、CA153及CA125的正常值分别为<10 ng/ml、<31.3 U/ml和<35 U/ml, 超过正常值即为阳性。比较三组患者间CEA、CA153及CA125水平差异,计算单独应用CEA、CA153及CA125诊断肺癌以及联合检测血清CEA、CA153及CA125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间血清CEA、CA153及CA125水平比较 肺癌组血清CEA(F=8.346)、CA153(F=7.672)和CA125(F=9.347)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两组, 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肺癌组与良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 各指标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 将肺癌组与良性组患者进行检测, 单独检测CEA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2.7%和93.3%, 单独检测CA153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2.0%和90.6%, 单独检测CA125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1.3%和84.0%, 联合检测三者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3%和79.4%, 使得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大大提高。

表1 各组间血清CEA、CA153及CA125水平比较

表1 各组间血清CEA、CA153及CA125水平比较

注:与良性组相比,aP<0.05

组别例数CEA(ng/ml)CA153(U/ml)CA125 (U/ml)肺癌组75 32.8±14.8a 36.6±13.2a108.5±62.3a良性组754.3±1.217.9±7.318.7±7.3对照组503.2±0.813.6±5.315.3±4.5 F 8.3467.6729.347 P<0.05<0.05<0.05

表2 各指标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n, %)

3 讨论

近年来肺癌已成为城市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死亡率逐年升高。但是由于缺乏特异性发现和诊断肺癌的方法,大多数患者在发病早期不能及时发现, 而处于中晚期的肺癌则具有极低的5年生存率。肿瘤标志物是肿瘤在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过程中产生并释放入血液中的一些物质, 可以作为协助诊断肿瘤性疾病的一种新的手段[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等, 用于诊断肺癌的肿瘤标志物主要有CEA、CA153和CA125等。

CEA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性决定簇的酸性蛋白,最先从胎儿和结肠癌组织中提取出来, 被称作癌胚抗原[3]。大多数器官均可以分泌CEA, 因此它属于一种非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 如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系均可以分泌。正常情况下CEA经胃肠道代谢后排出体外, 但是当肿瘤发生时分泌CEA增多而导致血液中含量升高, 因此检测血清中的CEA含量可以协助诊断肿瘤。研究显示在多种肿瘤发生时CEA均可以升高, 常见的有结直肠癌、肺癌、胰腺癌、淋巴瘤和甲状腺髓样癌等[4]。此外, CEA水平的动态变化还可以判断治疗效果[5]。研究还显示肺腺癌患者血清CEA明显高于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6]。本研究显示肺癌患者血清CE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 用于诊断肺癌的特异性高达93.3%, 但是敏感性仅有42.7%, 单独用于诊断肺癌容易漏诊。CA153和CA125均属于糖类抗原, 其中CA153大多存在于腺癌内, 常见于肺癌和乳腺癌;而CA125最早在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中发现, 研究显示肺癌细胞可以破坏支气管膜上皮和间皮组织等基膜的阻挡作用导致血清CA125升高[7]。本研究发现肺癌患者血清CA153和CA125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受试者, 而且单独检测CA153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2.0%和90.6%, 单独检测CA125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1.3%和84.0%,敏感性均较低, 难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作者将三者联合起来共同诊断肺癌, 结果发现联合检测后诊断肺癌的敏感性高达89.3%, 而特异性虽然不如单独检测CEA和CA153高,但是可以将单独检测结合起来共同判断, 利用正向判断和逆向排除法共同诊断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简单易行, 在基层医院即可实现, 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1] 赵肖, 王盂昭.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中国肺癌杂志, 2011, 14(3):286-291.

[2] 李谨峰, 林川.血清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探讨.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0, 17(11):877-879.

[3] 童海江, 王兴木.肿瘤标志物CEA、NSE、CA211和SCC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医学研究杂志, 2010, 39(11):72-74.

[4] 李柱, 颜存良, 徐巧萍, 等.血清CEA、CA153和CA125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现代肿瘤医学, 2012, 20(7):1376-1378.

[5] 杜黎黎, 卢忠心, 李艳.血清CEA、SCC、CA125联合检测诊

断肺癌的临床意义.临床和实验医学志, 2012, 11(12):930-931.[6] 何兰, 唐中, 张国元, 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和

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7(23):2624-2625.[7] 赵田, 陈晓华, 傅冬梅, 等.CEA、CA125、NSE、SCC联合

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现代肿瘤医学, 2010, 18(12):2380-238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040

2014-12-09]

471900 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敏感性良性特异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