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骨折后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意义

2015-05-08吴跃华刘凯肖雅娟冯树森赵雪霞侯晓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血小板血栓脑梗死

吴跃华 刘凯 肖雅娟 冯树森 赵雪霞 侯晓连

老年骨折后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意义

吴跃华 刘凯 肖雅娟 冯树森 赵雪霞 侯晓连

目的动态观察老年骨折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BI)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140例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 分为老年骨折后脑梗死组(70例)与非骨折脑梗死组(70例), 入院后第2天采集血液, 化验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 对两组上述两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骨折后急性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高于非骨折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FBI参与脑梗塞的病理过程, 骨折后上述两项指标升高, 是老年骨折患者患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检测CRP、FIB可评病情及预后, 同时骨科医生可通过检测二者, 预防骨折后脑梗死的发生。

脑梗死;骨折;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

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 是人类三大致死原因之一。脑梗死后部分患者遗有肢体活动障碍。老龄化所致骨质疏松、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导致老年人群很容易发生骨折;骨折后患者卧床血液凝血系统发生改变及大量炎性因子释放, 一部分患者在骨折后发生脑梗死。本文通过检测骨折后新近发生急性脑梗死及脑梗死未合并骨折后患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 探讨二者在骨折后发展至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所发挥的作用, 为有效阻止骨折后发展为急性脑梗死提供有效的指标, 提高骨折患者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精神与躯体痛苦。CRP是存在血液中由肝细胞合成的非抗体性蛋白质, 具有激活补体、诱导组织因子和黏附因子的表达,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释放氧自由基, 是急性炎症和组织损伤重要指标之一, 也是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良好指标。FBI是具有凝血功能的糖基化蛋白, 由肝脏合成分泌, 是体内重要的凝血因子, 同时也是一种应激蛋白, 反应体内炎症的指标, 它超出正常范围的危害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本课题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式, 对骨折后急性脑梗死组患者CRP及FIB水平与脑梗死未合并骨折组患者CRP及FIB水平进行对照研究, 以待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来寻求预防、治疗骨折后急性脑梗死的的科学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住院患者, 脑梗死合并近期骨折患者70例作为脑梗死合并骨折组, 男38例, 女32例, 平均年龄(66.41±8.30)岁, 脑梗死未合并骨折组70例, 男36例,女34例, 平均年龄(65.27±10.03)岁。发病在24 h内的脑梗死并且均经头颅MRI证实, 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排除其他外伤、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者。②近期有感染(发病前2周)。③短暂脑缺血发作。④头颅CT或者MRI未发现病灶。⑤伴发心血管、肝、肾及癌性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选患者均在入院后第2天清晨6:00空腹时采集静脉血3~4 ml, 在室温下静置2 h后, 置离心机2000 r/min离心10 min, 用加样器取上清液装于干燥试管内, 采用RANDOX试剂盒免疫比浊法测定CRP, 采用赛科希德SF-80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FBI。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梗死合并骨折组与脑梗死组未合并骨折组CRP、FIB比较 与脑梗死组未合并骨折组相比, 脑梗死合并骨折组CRP、血清FIB水平明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表1 脑梗死合并骨折组、未合并骨折组患者血浆CRP水平比较

表1 脑梗死合并骨折组、未合并骨折组患者血浆CRP水平比较

注:两组比较, P<0.05

分组例数CRP

表2 脑梗死合并骨折组、未合并骨折组患者血浆FIB水平比较

表2 脑梗死合并骨折组、未合并骨折组患者血浆FIB水平比较

注:两组比较, P<0.05

分组例数FIB脑梗死合并骨折组707.15±1.32脑梗死未合并骨折组705.34±0.96

3 讨论

脑缺血后炎症反应是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免疫因子、炎性介质的复杂过程[1]。CRP水平上升是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2], 主要原因是血栓形成时血管内皮损伤。CRP是一种炎性因子, 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在正常情况下含量极少, 在急性反应和组织损伤的急性期升高, 会影响血小板、纤溶及凝血功能, 不仅是炎性标志物, 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演变的重要物质。大动脉分叉处, 由于该处血液压力大、处于涡流状态下, 血液中有形成分、 CRP、泡沫细胞、补体复合物等沉积在动脉壁, 激活补体, 产生大量炎性因子, 释放氧自由基。动脉内膜极易损伤, 血管通透性增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 不稳定斑块破裂, 血管痉挛,导致原有管腔狭窄进一步加重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具体机制可能如下:①CRP可激活活化单核细胞和粒细胞表面受体, 通过间接和或直接途径损伤血管。②CRP可作用血管内膜, 血管通透性增加, 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抑制剂生成增多[2]。③CRP激活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 不稳定斑块形成, 斑块表面粗糙, 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激活导致血栓形成。④CRP可促进细胞黏附、细胞吞噬作用于靶细胞[3]。因此, CRP是可预测脑梗死面积大小及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纤维蛋白原是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4]。FBI是由肝细胞分泌的相对分子量较大且成链状的一种蛋白质, 主要作为凝血因子Ⅰ参与凝血过程, 是血栓的主要基质, 促进血小板聚集, 增高血液粘度, 改变血液动力学, 与低密度胆固醇结合,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FBI参与了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5]。其机制如下:FIB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 是炎症反应的标记物;FIB能刺激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 使平滑肌细胞胶原合成增多, 加重胆固醇堆积,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FIB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单体, 交联为纤维蛋白, 与血小板膜上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聚集, 使血液凝固时间缩短, 使之具有血栓源性[6]; FIB与单核巨噬细胞结合促发凝血和纤溶活性;FBI是血浆中除红细胞外决定血液粘度的第二重要因素流动的蛋白质, 血液粘度与血小板对粘附因子的敏感性、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因此, 血液粘滞度、纤维蛋白原、血栓形成三者之间密切相关; FIB能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7], 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8], 因此, FIB升高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栓塞和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危险性[9]。

本研究结果显示, CRP、FIB在脑卒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脑梗死合并骨折组患者CRP、FIB水平明显高于脑梗死未合并骨折组(P<0.05)。因此检测CRP、FIB可评估脑梗死病情及预后, 同时骨科医生可通过检测二者, 可预防骨折后脑梗死的发生, 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如何降低二者水平, 是医务工作者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 Ridker PM, Silvertown JD.Inflamation, C-reactive protein, and atherothrombosis .J Periodontol, 2008, 79(8 Suppl):1544.

[2] Cao JJ, Thach C, Manolio TA, et al.C-reactive protein, carotid intima-mediat thickness, and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in the elderly: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Circulation, 2003, 108(2): 166-170.

[3] 王天舒, 滕军放.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5(4):657.

[4] Meade TW, North WR, Chakrabarti R, et al.Haemostatic function and cardiovacular death: early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Lancet, 1980, 1(8177):1050-1054.

[5] Teiada JC, Hernandez E, Chimeno J, et al.Acute pancreatitis mimicking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nqiology, 2008, 59(3):365-367.

[6] 许艳, 高佩琦, 马波, 等.急性脑梗死的红细胞膜流动性及生化指标改变.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0, 34(1):24-25.

[7] Ryu JK, Mclarnon JG.VEGF receptor antagonist Cyclo-VEGI reduces inflammatory reactivity and vascular leakiness and is neuroprotective against acute excitotoxic striatal insult.J Neuro inflammation, 2008, 59(5):18.

[8] Ryu JK, Mclarnon JG.A leaky blood-brain barriier, fibrinogen infiltration and microglial reactivity in inflamed Alzheimer’s disease brain.J Cell Mol Med, 2009, 13(9A):2911-2925.

[9] 周帅, 赵洛沙, 王浩坤, 等.纤维蛋白原3-148C/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山东医药, 2009, 49(41):10-1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037

2014-12-11]

014010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血小板血栓脑梗死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分娩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