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5-08曲立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针对性神经功能脑梗死

曲立贞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曲立贞

目的 分析并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所造成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治疗结束后, 对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神经缺损方面, 对照组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明显比观察组患者严重, 在生活质量方面, 观察组各个方面的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急性脑梗死;针对性护理干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影响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神经内科疾病, 发病骤急, 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1]。患有急性脑梗死的部分患者,虽然脱离了死亡的威胁, 但其神经功能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甚至会导致劳动能力的丧失, 不仅给患者造成了身心的巨大痛苦, 还加重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2]。有关资料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后, 能够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2012年1~12月入住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2012年1~12月入住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 男37例, 女23例, 年龄47~78岁, 平均年龄(62.7±7.1)岁, 病程3 d~3个月。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观察组男19例, 女11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能配合进行康复训练, 并排除了由其他疾病造成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的可能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患者饮食及用药。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包括对患者进行宣教工作, 在患者入院后为患者耐心讲解脑梗死的相关知识, 如发病相关因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可能性, 使患者能够对急性脑梗死有正确的认知;多与患者沟通, 适当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对脑梗死的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 使患者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 积极地就医用药;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使患者家属能够正确认识到脑梗死的相关知识, 患者家属应积极的和患者交流, 满足患者精神的需求, 有利于患者治疗心态的稳定;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指导。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结束后, 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 分值越高, 缺损程度越严重。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如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进行评分, 分值越高, 说明患者治疗后的恢复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束后, 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神经缺损程度均明显减轻(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缺损减轻程度更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对比(, 分)

表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对比(,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3013.8±2.710.2±1.9a观察组3013.4±3.0 7.4±1.1ab

2.2 治疗结束后, 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各个指标进行对比。其中观察组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说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对比,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对比,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对照组3063.5±5.569.7±5.861.2±6.373.8±6.9观察组30 72.4±5.6a79.1±6.4a68.8±6.6a81.5±7.6a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 由于其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 受到了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者们的重视。急性脑梗死在发病时, 严重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使患者出现认知障碍、语言障碍、感觉障碍等, 严重者甚至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生存能力。患者一旦患有急性脑梗死, 其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同时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3]。因此, 如何有效的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是十分重要的。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 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治疗,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可以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能够缓解患者的认知障碍、语言障碍以及感觉障碍,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早期的康复训练中, 医护人员应积极鼓励患者进行康复活动, 适当的活动能够加速患者脑内血液循坏, 有利于患者神经细胞的重组, 从而进一步恢复已经被损伤的神经系统功能。

综上所述,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季惠娟.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吉林医学, 2013, 34(25):5250-5251.

[2] 王灵芝, 符雅屏, 田瑛.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2):297-299.

[3] 梁锦玲, 彭欢欢, 潘少芬.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13): 16-1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8.162

2015-01-19]

252800 山东省高唐县人民医院神经内分泌

猜你喜欢

针对性神经功能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