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在化疗患者中应用效果对比观察

2015-05-08叶静涂晶许阳子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导丝成功率导管

叶静 涂晶 许阳子

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在化疗患者中应用效果对比观察

叶静 涂晶 许阳子

目的 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92例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其在化疗过程中选择的置管方式不同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 各46例, 改良组患者采用浅静脉引导的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 常规组采用传统盲穿PICC置管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改良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没有购置PICC置管专用B超机的情况下, 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方法, 不仅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提高, 且安全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改良塞丁格技术;传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化疗;临床应用

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的过程中, 经PICC置管能够为其提供一条安全有效的输液通道, 并能降低因反复穿刺或者大量化疗药物刺激、高浓度营养物质的输注等因素对患者血管及周围组织造成的损伤[1],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的PICC置管法是直接盲穿, 但对局部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置管比较困难, 只能在肘关节部位寻找可见的三条大静脉穿刺, 一旦患者的血管条件不佳, 置管就会遇到阻碍。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改良后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能够在浅静脉留置针的引导下完成置管。本文就本院收治的肿瘤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分析改良后的塞丁格技术和传统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肿瘤住院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其在化疗过程中选择的置管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 每组46例。改良组患者中, 男23例, 女23例, 年龄35~75岁, 平均年龄(58.3±5.6)岁。患者的疾病类型包括:胃癌14例、肝癌8例、肺癌5例、结肠癌8例、直肠癌6例、乳腺癌5例。常规组患者中, 男22例, 女24例,年龄32~74岁, 平均年龄(57.1±5.7)岁。患者的疾病类型包括:胃癌15例、肝癌7例、肺癌4例、结肠癌9例、直肠癌5例、乳腺癌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改良组患者采用浅静脉引导(非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 患者取仰卧位, 将穿刺肢暴露之后, 行常规消毒铺巾, 同时, 对导管、连接器等进行预冲, 并在穿刺位置行局部麻醉, 为患者扎止血带, 一手固定皮肤,以另一手将22 G的浅静脉留置针穿刺, 见回血后将针芯拔出并送入导丝。体外导丝的长度约保留在10~15 cm之间, 将套管针退出之后, 保留导丝在原来的位置, 并于穿刺点上方行局部麻醉后做皮肤切开, 扩大穿刺点, 沿导丝方向送入插管器(扩张器和插管鞘套件), 松开锁扣并分离扩张器和插管鞘,到位后将扩张器与导丝同时撤离, 但插管鞘要保持固定, 沿鞘口将导管送至预定长度, 在鞘末端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压迫止血, 将插管鞘从血管内撤出并撕裂, 分离导管与支撑导丝金属柄后将支撑导丝平直撤出。修剪导管, 安装连接器和肝素帽。以无菌敷料固定, 绷带加压包扎。

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盲穿PICC置管法。用14 G套管针穿刺, 见回血后左手的中指压迫套管末端进行止血, 食指固定穿刺点右手退针, 沿外套管送入导管, 到达预定的长度之后, 将外套管和导丝依次撤出, 其余操作同改良组。

两组患者在置管成功之后均进行X线摄片, 确定导管端头的位置, 对导管异位或者导管植入过深的情况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静脉炎、血栓等)的发生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改良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主要观察指标比较[n(%)]

3 讨论

作者自2013年9~10月参加广东护理协会举办的肿瘤专科护士培训, 学习到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引导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 在本院没有购置PICC置管专用B超机的情况下成功的为46例局部血管条件差(如肥胖、水肿、反复治疗等)的患者置管成功。

比较改良组和常规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等, 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而静脉炎、血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考虑常规组的患者在进行盲法穿刺穿刺置管的过程中本身使用的穿刺针型号大, 操作中很容易对其血管内膜造成损伤而发生静脉炎[2],且其穿刺位置以肘关节以下居多, 在行常规手臂屈伸活动的时候, 可能会加重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摩擦, 使血管壁受到损伤, 发生机械性静脉以及穿刺点周围渗血、炎症的情况, 同时,传统方式的穿刺置管过程中为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多选择经静脉侧方或上方位置进针, 穿刺点与静脉之间的距离近, 置管后的一系列活动, 也会引起穿刺点出血量增加的情况。尤其是局部血管条件差(如肥胖、水肿、反复治疗等)的患者,本身插管困难, 需要的时间长, 穿刺点出血多、对局部组织的损伤程度大[3], 反复穿刺滋生患者的痛苦紧张情绪也可能导致静脉痉挛而使插管更加困难。而改良后的塞丁格技术采用20~22 G的套管针进行穿刺, 并以丝及扩张器渐推进的方式送入导管, 不仅对患者的血管造成的创伤小, 而且选择旁开静脉1~2 cm处作进针点, 由皮下潜行进入血管, 穿刺后的渗血量也会出现明显减少, 血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朱竹华等[4]的研究也表明, 穿刺部位渗血、静脉炎、血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穿刺针大小呈正相关的关系, 而静脉炎的发生时间多在管路留置的5 d左右, 因而, 也要在这段时间加强对患者的重视和护理。

综上所述, 在没有购置PICC置管专用B超机的情况下,采用浅静脉留置针引导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盲穿法, 不仅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安全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董明芬, 韩艳萍, 陈娜, 等.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13, 20(1):23-25.

[2] 侯彩妍, 徐婷婷, 王晶晶, 等.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方法的比较与护理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2):105-106.

[3] 卢苇, 邱艳容, 涂晶.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技术在化疗患者应用的比较分析.福建医药杂志, 2013, 35(6):113-115.

[4] 朱竹华, 顾菊凤, 曹岳蓉, 等.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效果观察.检验医学与临床 , 2013, 10(20):2777-2778.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of application effects between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 and traditional PICC catheterization in chemotherapy patients

YE Jing, TU Jing, XU Yang-zi.Department of Onc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 and tradition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in chemotherapy patients.Methods There were 92 patients under chemotherapy as study su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catheterization methods into modified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The modified group received superficial vein-guided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 an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PICC.The first puncture success rate, first catheterization success rat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modified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first puncture success rate, first catheterization success rat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In the absence B ultrasound machine for PICC catheterization, implement of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 for PICC catheterization can provide high first puncture success rate and first catheterization success rate with good safety.This metho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 Traditional PICC catheterization; Chemotherapy; Clinical application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8.136

2015-01-20]

510080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

猜你喜欢

导丝成功率导管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导丝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中应用技巧分析
运用Crusade双腔微导管协助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一例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