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老年痴呆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关系研究

2015-05-08文春光吴伟杰崔秀敏莫克强朱建忠黄文婷黄迪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非典型精神病脑血管

文春光 吴伟杰 崔秀敏 莫克强 朱建忠 黄文婷 黄迪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老年痴呆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关系研究

文春光 吴伟杰 崔秀敏 莫克强 朱建忠 黄文婷 黄迪

目的 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老年痴呆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182例老年痴呆患者均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分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时增加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 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82例老年痴呆患者用药30 d发生血管意外25例, 发生率为13.74%;用药180 d发生血管意外12例, 发生率为6.59%。用药30 d和用药180 d血管意外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脑血管意外先兆表现的发生率最高在30 d内, 采用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发生例数分别8、12、5例, 发生率分别是4.4%、6.6%、2.7%。结论 老年痴呆发病患者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精神行为症状时脑血管意外发生率较高, 医院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 提高临床疗效。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老年痴呆;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关系

老年痴呆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 患者发病后主要以记忆、语言、行为等下降以及社会活动能力降低为主, 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 临床上对于老年痴呆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常规药物更多的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 但是长期疗效欠佳, 脑血管意外发生率较高。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抗精神病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增加老年痴呆患者脑血管意外的(CVAEs)的风险发生率, 影响患者治疗预后[1]。为了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痴呆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的关系, 本院选择182例老年痴呆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82例老年痴呆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男94例, 女88例;年龄60~88岁, 平均年龄(75±4.2)岁;其中147例阿尔茨海默病, 35例血管性痴呆及混合性痴呆。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诊断标准, 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24分, 伴幻觉妄想、情感障碍、行为障碍、睡眠障碍等精神行为症状。排除标准:伴发其他精神疾病或伴有严重的躯体疾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 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及营养脑细胞治疗, 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控制其精神行为症状。182例患者中65例口服奥氮平(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2688)初始剂量0.5 mg/d, 视病情需要加量至20 mg/d;65例口服利培酮(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0160)初始剂量0.5 mg/d, 视病情需要加量至4 mg/d;52例服用喹硫平(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742)初始剂量25 mg/d, 视病情需要加量至400 mg/d。连续服用180 d[2], 观察患者服药后30、180 d时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用药30、180 d时血管意外发生率比较 本次研究中, 182例老年痴呆患者用药30 d时发生血管意外25例,发生率为13.74%;用药180 d时发生血管意外12例, 发生率为6.59%。用药30 d和用药180 d血管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82例患者用药30、180 d时血管意外发生率比较[n(%)]

2.2 用药脑血管意外先兆表现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 182例患者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脑血管意外先兆表现的发生率最高在30 d内, 采用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发生例数分别8、12、5例, 发生率分别是4.4%、6.6%、2.7%。

3 讨论

老年痴呆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后出现上升趋势, 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显著, 如果不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 严重者将威胁患者生命。目前, 临床上对于老年痴呆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常规方法主要以典型抗精神药物治疗为主,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 但是长期疗效欠佳, 药物价格也相对比较高, 治疗预后较差

近年来,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老年痴呆患者中广为使用, 且效果理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其他药物相比优势较多, 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阻断5-羟色胺(5-HT)等受体实现, 它能够对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感症状等均有改善作用, 且疗效显著。但是, 部分患者用药时由于用药不当或长期用药等容易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并且患者使用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会增加老年痴呆患者死亡风险。本次研究中, 182例老年痴呆患者用药30 d发生血管意外25例, 发生率为13.74%;用药180 d发生血管意外15例, 发生率为8.24%。用药30 d和用药180 d血管意外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脑血管意外先兆表现的发生率最高在30 d内, 采用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发生例数分别8、12、5例, 发生率分别是4.4%、6.6%、2.7%。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由此看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会增加脑血管意外死亡的风险。

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非典型药物能够提高脑血管意外发生率, 其发病率要高于典型药物3倍以上[3-6]。因此,患者用药时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对药物利弊进行综合权衡并进行有效的监测。同时, 用药时还应该加强患者药物指导, 告知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患者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保证患者能够按时、按量用药, 减少脑血管意外发生率, 改善患者预后。此外, 患者用药时还应该根据国际指南建议选择相应的替代药物, 延缓痴呆患者精神症状发生率,降低患者对抗精神药物的需求。

综上所述, 老年痴呆发病患者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精神行为症状时脑血管意外发生率较高, 医院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 提高临床疗效。

[1] 田金洲, 朝明向, 涂晋文, 等.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8(5):19-23.

[2] 张朝贵.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76例临床观察.四川中医, 2010, 28(12):83-84.

[3] 马有凤.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6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哈尔滨医药, 2010, 30(3):51-52.

[4] 徐斐康, 张毅, 陈美娟.抗精神病药物增加老年痴呆患者脑血管意外风险的机制.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9, 9(4):366-368.

[5] 张亚林.高级精神病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7:275.

[6] 陈骧.老年患者脑血管意外导致精神障碍现状调查.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6):143-14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8.113

2015-01-22]

529000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非典型精神病脑血管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都有精神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