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喉罩持续雾化吸入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5-05-08林雪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喉罩套管雾化

林雪娟

喉罩持续雾化吸入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分析

林雪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喉罩持续雾化吸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0例, 观察组采用喉罩式医用雾化器进行持续雾化吸入,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将静脉头皮针伸入气管切开部位, 在气管套管外口放置一块湿纱布, 气管内滴入湿化液进行湿化,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痰液粘稠1例(5%), 痰液结痂1例(5.0%), 刺激性咳嗽4例(20.0%), 呼吸道出血2例(10.0%), 对照组患者发生痰液粘稠8例(40.0%), 痰液结痂10例(50.0%), 刺激性咳嗽17例(85.0%)。观察组以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频率为(18.25±2.53)次/d, 对照组吸痰频率为(25.34±8.41)次/d,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带管时间为(18.3±4.2)d, 对照组为(28.5±12.3)d,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气管理员切开患者采用喉罩医用雾化器进行持续雾化吸入更有利于其痰液的排除,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缩短气管切开的时间, 控制医疗费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喉罩;持续雾化吸入;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治疗呼吸道梗阻及进行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ICU病房住院的患者中, 绝大部分都需要进行气管切开, 这是保障患者能够维持呼吸功能的关键, 但是气管切开毕竟是人为所致, 与气管原来的生理功能不符合, 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防御机制[1], 患者通过上呼吸道湿化、加温、除尘的作用丧失, 干燥的空气直接通过人造切口进入气管,夺走黏液中的水分, 气管内生理环境发生改变, 各种外界因子直接作用于下呼吸道, 非常容易发生感染[2]。因此, 重建气道的生理湿化状态非常重要。传统的方法是在气管切开处放置湿纱布辅以湿化液, 但这种方法湿化液不能够均匀的分散在气管黏膜上, 并且易于聚集流入气管, 诱发反射引起患者的呛咳或者出现吸入性肺炎, 这种气管湿化效果并不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其他的湿化方法, 如喉罩式雾化吸入等, 本院采用喉罩型湿化器进行持续雾化吸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更利于痰液的排出及早期脱离气管切开,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4年7月所收治的4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5例, 女15例,年龄13~72岁, 平均年龄(41.3±3.5)岁;其中高血压脑病13例, 颅脑外伤24例, 垂体瘤3例。所有患者入院时GCS评分≤8分, 营养状况良好, 无呼吸道感染史。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0例, 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差异、发病原因、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雾化方法 两组患者在止血、脱水、抗生素抗炎、钙离子拮抗剂、脑细胞活化剂、鼻饲、定期翻身拍背等一般基础治疗、护理之上进行, 气管套管均采用一次性套管。观察组采用喉罩式医用雾化器, 将其与氧气流量表连接, 调节氧流量为3~6 L/min, 在雾化器内的雾化杯中加入20 ml湿化液, 将喉罩放置在气管切开处, 氧气驱动使湿化液成为雾气缓慢均匀的吸入呼吸道, 护士注意观察雾化杯中湿化液容量, 定期在雾化杯内加入湿化液, 对患者进行持续24 h雾化吸入, 每天湿化液使用量约为200~250 ml, 每天更换雾化器。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 具体操作为取静脉头皮针为材料, 将针头折断钝化后置入气管套管内, 深度约2~3 cm, 调节氧流量3~6 L/min, 护士用注射器间断向气管套管内缓慢滴入湿化液, 3~4 ml/次, 间隔2 h重复1次, 在气管套管外放置湿纱布覆盖。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 在此基础上观察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痰液结痂情况、刺激性咳嗽、呼吸道出血、气管切开时间, 记录结果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呼吸道湿化后气管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痰液粘稠1例(5%), 痰液结痂1例(5.0%), 刺激性咳嗽4例(20.0%), 呼吸道出血2例(10.0%), 对照组患者发生痰液粘稠8例(40.0%), 痰液结痂10例(50.0%), 刺激性咳嗽17例(85.0%)。观察组以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日吸痰次数以及带管时间比较 观察组吸痰频率为(18.25±2.53)次/d, 对照组吸痰频率为(25.34±8.41)次/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带管时间为(18.3±4.2)d, 对照组为(28.5±12.3)d,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呼吸道湿化后气管情况[n(%)]

表2 两组患者日吸痰次数以及带管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日吸痰次数以及带管时间比较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吸痰频率(次/d)带管时间(d)观察组2018.25±2.5318.3±4.2对照组2025.34±8.41 28.5±12.3 P<0.05<0.05

3 讨论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及治疗措施之一, 其通过人为的有创操作使气管在其非生理结构处与外界相通, 从而解除呼吸道梗阻以及进行替代性呼吸, 维持患者的呼吸气体交换功能, 因此气管切开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是临床医生应当熟练掌握的抢救手段。

但同时,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又破坏了气管内的正常生理功能, 使得通过上呼吸道的空气湿化、加温、除尘等作用丧失。呼吸道内有着相对稳定的湿度及温度, 有文献表明患者行气管切开后其呼吸道水分每天可丢失多达800 ml[3]。①丢失的水分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补充, 水分丢失严重者可导致人体酸碱电解质紊乱, 但是静脉补液无法改变气管内的局部环境, 没有经过湿化的空气直接刺激气管的上皮细胞,造成了上皮细胞的脱水、变性甚至坏死, 从而影响了气管黏膜的各种生理功能, 如纤毛的定向摆动、黏液的分泌等, 破坏了气管内的自净功能;②水分的继续丢失使气管内原已分泌的黏液及分泌物变得更加粘稠、甚至干结, 这些物质滞留在呼吸道内不能及时排除, 形成痰栓堵塞支气管, 影响了肺脏的通气功能, 而干结的痰液与周围黏膜发生粘连, 在行吸痰处理时亦可造成营养气管的血管破裂出血, 更加造成了气管的损伤;③痰液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 加之气道内的防御系统被损伤、破坏, 大量细菌在此生长繁殖并侵入气道内,引起气道、肺实质组织的感染破坏, 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4];④气管切开患者多病情较重, 一旦感染发生可迅速影响全身多个脏器, 加重病情, 延长脱管的时间;⑤病情加重必然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及患者的治疗费用, 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 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 给予有效地气道湿化显得非常重要。

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是通过注射器往气管套管内间断性的滴入湿化液, 同时开启氧气, 这样不能够将滴速控制的合适的范围之内, 湿化液容易汇集到一起流入气道内, 引起患者刺激性咳嗽, 又将刚滴入的湿化液咳出, 影响湿化效果,而往往患者咳嗽不能将湿化液全部咳出, 余下的在气道内被污染, 又成为细菌的良好生长基, 引起吸入性肺炎;同时其没有专用的湿化罩, 套管外口常常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但湿纱布却不能有效地滤过空气, 这大大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采用喉罩持续雾化吸入是近些年新兴的方法, 其与传统方法不同, 具有以下优点:①持续进行的雾化吸入对患者气管刺激性较小, 从而较少引起刺激性咳嗽的发生[5];②与气管切开前的生理环境更加吻合, 湿润呼吸道的黏膜, 使其保证纤毛的正常运动, 同时稀释痰液, 促进其排出, 这就减少了患者的排痰次数, 从而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 亦不会因为频繁的吸痰损伤呼吸道致黏膜出血;③喉罩持续性的扣在气管套管外口, 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几率[6,7];④不仅起到气道湿化的作用而且还能很好的为患者供氧, 喉罩侧孔又能保证呼出气体的排出, 不会造成体内CO2潴留利于患者的康复。

本组研究发现, 采用喉罩持续雾化吸入的观察组患者其痰液粘稠度、痰液结痂情况、刺激性咳嗽、呼吸道出血、气管切开时间均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方法湿润气道的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喉罩持续雾化吸入能够湿润气道, 尽量恢复气道原有的生理功能, 促进痰液的排出, 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 降低医疗费用, 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均有重要的临床、社会意义,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左新河.复方甲亢片的使用剂量和疗程对亚临床甲亢疗效的影响分析.湖北中医杂志, 2010, 32(5):25-26.

[2] 王黎.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进展.护理研究, 2007, 21(5): 1225.

[3] 翁惠英.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8):1418.

[4] 徐玲芬, 陈慧敏, 钟玉英, 等.气管切开病人使用微雾喷雾面罩给氧的临床研究.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3):200.

[5] 叶桂芳, 黄考福.昏迷病人吸痰法的探讨.现代护理, 2005, 11(14):1107.

[6] 陈保芳, 周惠丽.气管切开病人运用泵注持续湿化气道两种方式的比较研究.临床护理杂志, 2005, 6(4):16.

[7] 窦芳.人工气道湿化标准判定的护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4):217-21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8.089

2015-03-02]

515200 惠来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喉罩套管雾化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塔河油田套管坐挂异常原因及对策分析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探讨第三代喉罩在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跟管钻进用套管技术研究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
双管喉罩在COPD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