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脑钠肽与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2015-05-08林协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稳定型半胱氨酸冠脉

林协

血浆脑钠肽与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林协

目的 分析探讨血浆脑钠肽与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78例接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的患者,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患者32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 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患者57例, 于症状发作1 d或入院当天清晨空腹状态下取血样进行血浆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查, 比较三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的BNP、HCY浓度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正常体检患者,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BNP以及HCY浓度较高, 可能与患者心肌缺血或心室功能不正常有关, 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对患者的BNP以及HCY浓度检测,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脑钠肽;同型半胱氨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 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 常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 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有数据显示[2], 我国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 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监测, 以提高诊断率。本组试验中通过研究血浆脑钠肽与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之间的相关性, 以期给临床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的患者78例,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患者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 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患者57例(健康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23例, 女9例, 年龄52~70岁, 平均年龄(64.5±3.1)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33例,女13例, 年龄49~71岁, 平均年龄(63.6±3.4)岁;健康体检组中男29例, 女28例, 年龄50~71岁, 平均年龄(65.2±3.2)岁。三组均排除肝、肾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三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 d或者入院治疗当天清晨空腹采血, 健康体检组来院体检时首先采集血液, 对三组血液样品进行预处理后, 测量血浆脑钠肽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量血浆脑钠肽浓度, 采用循环酶法测量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BNP、HCY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BNP、HCY浓度情况比较

表1 三组BNP、HCY浓度情况比较

注:与健康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BNP(ng/L)HCY(μmol/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2 356.10±258.86a14.88±3.70a急性心肌梗死组46 690.34±596.25a20.31±6.73a健康组5738.11±30.0510.30±3.85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 血浆脑钠肽的浓度水平与患者的血管扩张、尿液排出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控制密切相关。脑钠肽是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可以促进排钠、排尿, 具有较强的血管舒张作用[3]。BNP主要由左心室、右心室牵张运动刺激分泌, 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 血浆中BNP的浓度会逐渐上升, 有研究显示[4], 临床治疗中可以将BNP的浓度变化用于心力衰竭疾病的检测。本组试验中发现,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患者, 其主要原因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室功能不全和心肌缺血, 造成BNP浓度较高。HCY是一种含硫基的氨基酸, 与BNP不同, HCY的主要功能在于维持细胞活性, 有研究显示[5], 人体内HCY浓度适宜时, 可以有效促进心肌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但HCY浓度较高时可阻碍细胞的正常功能, 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高HCY浓度可导致冠脉粥样硬化可能与低密度脂蛋白的相互作用有关。本组研究中发现, 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组的HCY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本组研究可以看出, 血浆脑钠肽、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检测可以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通过检测血浆脑钠肽、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 可有效诊断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 为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提供有效参考。

[1] 胡汉宁, 李小明, 陈薇, 等.血浆脑钠与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 1(31):64-67.

[2] 赵鸿梅, 曲波.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辽宁医学杂志, 2010(1):35-37.

[3] Seino Y, Ogawa A, Yamashita T, et al.Application of NT-proBNP and BNP measurements in cardiac care: a more discerning marker for the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heart failure.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004, 6(3):295-300.

[4] 韩宁.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吉林医学, 2013, 36(2):56-57.

[5] Dao Q, Krishnaswamy P, Kazanegra R, et al.Utility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the diagnosis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 an urgent-care setting.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01, 37(2):379-38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8.048

2015-01-22]

529600 广东阳春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稳定型半胱氨酸冠脉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浅谈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诊治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