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血宁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2015-05-08王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舒血宁内酯神经功能

王贞

舒血宁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王贞

目的探讨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36例, 对照组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 研究组则予以舒血宁治疗,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44%, 比对照组83.33%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治疗脑梗死具有明显临床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脑梗死;舒血宁;临床效果

脑梗死在神经内科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疾病。因为生活水平提高, 饮食习惯发生较大改变, 而且人口老龄化加剧, 使得脑梗死发病率逐渐上升, 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为严重影响。脑梗死往往是因脑部出现缺血缺氧, 引发水肿,在病情发展中导致神经功受损, 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麻木、头晕, 若情况严重则会发生偏瘫症状[1]。本文选取72例脑梗死患者, 分析舒血宁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72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995年)。研究组中男26例, 女10例, 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74.5±5.6)岁, 病程1~13年, 平均病程(6.9±3.2)年;对照组中男28例, 女8例, 年龄56~83岁, 平均年龄(75.1±5.6)岁, 病程10个月~14年, 平均病程(7.2±3.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抗血小板凝聚、脑保护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20 ml舒血宁+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相配制, 采用静脉滴注方法治疗, 1次/d。对照组患者应用20 ml丹参注射液与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相配制, 经静脉滴注, 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 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评分。

1.3 疗效判定标准[2]按照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制定标准。基本痊愈:患者自觉症状均消除, 肌力明显提高>2级, 神经系统有的恢复正常, 生活能够自理;显著进步:肢体活动得到显著改善, 肌力提高2级, 生活不能自理;进步:肢体活动有一定改善, 肌力提高1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或更为严重。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3625.63±7.4510.47±5.54a对照组3625.45±7.6918.89±6.48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3 讨论

脑梗死在中医学中属于“中风”范畴,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首次提到中风疾病名称, 且一直沿用至今。《素问调经论》中提到“血之于气, 并走于上, 则为大厥, 厥则暴死, 气复返则生, 不返则死。”此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属于多发疾病, 主要机制为瘀痰之邪在经络中出现阻滞, 气无法正常运行, 血无法荣, 发生气血瘀滞症状, 经络出现痹阻从而使得肢体无法保持正常功能。《医经溯洄集·中风》提到“中风者非外来风邪, 乃本气自病矣。凡年逾四旬, 气衰之际, 或因忧喜愤怒, 伤其气者, 多有此疾。”因为中老年人通常会出现气血亏虚, 阴阳失调症状, 而且情感过极、房事劳累等情况造成气血消耗更为严重, 气虚导致生血无能、行血不力, 由此引发气滞血瘀、阻痹经脉症状, 气具有血帅之能, 血则为气母, 两者相互作用, 若气无法畅行, 且血无法荣, 会使得经脉肌肉逐渐失养而发展成此疾病[3]。

舒血宁自银杏叶中所提取, 银杏具有敛肺、平喘作用,能够活血、化瘀、止痛, 对于心脏冠脉及脑血管有效扩张均具有明显作用, 可以明显改善心脏与大脑的微循环, 促使脑组织代谢加快, 及时消除脑部相关有害物质, 由此对神经细胞形成良好保护作用。作为活性物质, 存在大量药性成分,主要为萜烯内酯。在萜烯内酯内含有白果内酯与银杏内酯,两者均对血小板活性因子具有明显抵抗效果, 增强血红细变形作用, 使得血液粘度下降, 对脑血管具有扩张作用, 增加脑血管流量, 从而对血栓形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炎性反应, 对脑缺血及脑缺氧具有明显改善作用,由此使得脑功能障碍得到明显缓解。白果内酯与银杏内酯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明显保护作用, 而且对病灶周围相关神经系统也具有明显保护效果[4]。银杏叶提取物可以防止发生溶血症状, 避免红细胞出现聚集, 缓解血液粘滞度症状。所以脑梗死患者予以舒血宁能够修复细胞, 且对内环境具有稳定作用。

经本文研究可知, 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上升, 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舒血宁治疗脑梗死效果明显,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春林.舒血宁治疗脑梗死235 例临床疗效对比.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6):129.

[2] 王渝蓉.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国药房, 2012, 23(20):1854-1855.

[3] 黄晓红, 王正中.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中国药房, 2013, 24(32):3018-3020.

[4] 王虹.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探析.中医中药, 2013, 27(9): 869-87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3.116

2014-12-03]

450004 河南省郑州卷烟厂康复医院

猜你喜欢

舒血宁内酯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穿心莲内酯滴丸
舒血宁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Lac、Presepsin和NOS水平的影响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重度CO中毒患者的保护作用
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蒙药如达七味散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测定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
HPLC同时测定羌药川木香顺气丸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