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5-05-08刘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丹红心肌梗死心功能

刘冰

8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

刘冰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8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 观察组在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 两组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 两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通过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来改善心肌缺血情况和心功能,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疗效

心肌梗死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 是因冠状动脉急性和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病症, 患者多感到胸骨后剧烈且持久地疼痛, 且单纯通过休息和采用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该疾病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病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ST段改变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肌缺血损伤的表现, 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分型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有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之分[1]。本文主要探究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均在发病12 h内入院治疗。观察组中男22例, 女20例, 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5±7.4)岁;其中前壁梗死20例, 下壁梗死12例,前间壁梗死10例;Killip心功能Ⅱ级18例, Ⅲ级14例, Ⅳ级10例。对照组中男21例, 女19例, 年龄33~71岁, 平均年龄(56±5.4)岁;其中前壁梗死21例, 下壁梗死10例, 前间壁梗死9例;Killip心功能Ⅱ级16例, Ⅲ级15例, Ⅳ级9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 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治疗, 治疗1周后行疗效评价。常规治疗包括:行血常规、血凝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等检查, 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治疗, 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等。丹红注射液使用方法:静脉滴注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和40 ml丹红注射液, 1次/d。

1.3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和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为LVEDV、LVESV和LVEF, 采用双平面辛普森法计算。临床疗效[2]分显效、有效、无效3个级别, 显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或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或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恶化或心功能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 两组心功能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 两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时间组别例数LVEDV(ml/m2)LVESV(ml/m2)LVEF(%)P治疗前观察组42 81.7±14.1 46.7±10.50.72±0.14>0.05对照组40 82.1±13.946.3±9.80.71±0.25治疗后观察组4266.5±9.7 31.8±10.70.45±0.08<0.05对照组40 74.6±10.6 36.3±11.40.56±0.11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多发于老年群体,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持续上升, 极大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急性心肌梗死可阻碍血液的正常运行, 引起缺血性心脏病, 且患者多伴有心力衰竭, 及早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目前,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药物有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 这些药物可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的心力衰竭情况, 但不能阻止心室重构, 也不能抑制心力衰竭激活的神经内分泌, 不利于降低疾病复发率和远期死亡率。丹红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红花和丹参提取物, 其中的红花黄色素和丹参酮、丹参酚酸具有疏通脉络、活血化瘀的功效, 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3]。

本次研究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手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 研究发现, 在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后给予患者丹参注射液, 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继发性损伤, 减轻机体应激释放的炎症介质对机体的损害。丹红注射液通过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来改善心肌缺血情况和心功能,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1] 郭青华, 曹海清, 袁宾, 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外健康文摘, 2013(37):66.

[2] 林常.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120例临床分析.健康之路, 2013, 12(12):9.

[3] 秦黎明, 左红, 王阿莉, 等.丹红注射液对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陕西中医, 2014, 35(6):64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3.057

2014-12-08]

474250 河南省镇平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丹红心肌梗死心功能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的系统评价
丹红注射液对高糖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