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血管闭合装置Star-Close在神经介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5-05-08林培坚周伟坤李福祥温浩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成功率人工动脉

林培坚 周伟坤 李福祥 温浩

新型血管闭合装置Star-Close在神经介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林培坚 周伟坤 李福祥 温浩

目的探析新型血管闭合装置Star-Close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7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进行研究, 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人工压迫止血, 观察组应用新型血管闭合装置Star-Close。比较两组止血所需时间、止血成功率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止血所需时间为(2.3±1.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8.2±4.1)min;止血成功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9%,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 为穿刺部位渗血, 显著低于对照组16.7%(6/36),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r-Close血管闭合装置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可显著缩短止血时间, 止血成功率更高, 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显著降低, 是一种快速、安全的止血方式, 应用价值高。

介入治疗;Star-Close;止血;压迫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心脑血管疾病常用治疗手段,手术结束后需将动脉鞘管拔除并止血。传统人工压迫止血方法制动时间长, 容易引发失眠、腰腿疼痛、排尿排便困难等问题[1]。Star-Close为新型血管闭合装置, 可快速止血, 缩短制动时间, 降低感染机会, 同侧动脉还可进行二次穿刺[2],因此在神经介入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选择本院脑科2012年3月~2014年3月所收治76例PCI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探析新型血管闭合装置Star-Close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本院脑科2012年3月~2014年3月所收治行PCI治疗患者共76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外周血管存在明显并发症、经移植后血管穿刺及收缩压>180 mm Hg(1 mm Hg=0.133 kPa)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 男23例, 女17例, 年龄28~75岁, 平均年龄(63.4±4.2)岁。其中17例合并高血压, 13例合并糖尿病, 7例合并动脉硬化症, 4例合并高血脂症。对照组36例, 男21例, 女15例,年龄24~74岁, 平均年龄(63.2±4.0)岁。16例合并高血压, 10例合并糖尿病, 8例合并动脉硬化症, 5例合并高血脂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人工压迫止血:PCI治疗后4 h测定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 确认其降低至65 s以下后拔除鞘管,人工压迫15 min左右后加压包扎。观察组应用新型血管闭合装置Star-Close进行止血:将导丝更换为Star-close交换鞘管, 送入闭合夹, 保持血管闭合器立起60~75°左右, 稍向前轻送抵住动脉开口, 按动触发器将闭合夹释放, 退出闭合器, 确认无出血后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①止血所需时间;②止血成功率:人工压迫止血失败判定标准:从拔管开始受并发症影响无法按时下床活动或需进行2次人工压迫止血;Star-Close止血失败判定标准:闭合过程结束时及6 h后受并发症影响无法正常下床活动或须行人工压迫止血予以补救;③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包括穿刺部位渗血、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迷走反射、动静脉瘘、局部血栓形成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止血所需时间、止血成功率的比较 观察组止血所需时间为(2.3±1.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8.2±4.1)min;止血成功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9%, 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 为穿刺部位渗血, 显著低于对照组16.7% (6/36),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止血所需时间、止血成功率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止血所需时间、止血成功率的比较

组别例数止血所需时止血成功率观察组40 2.3±1.040(100.0)对照组3618.2±4.132(88.9) t/χ222.6554.691 P 0.0000.030

表2 两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n(%)]

3 讨论

传统人工压迫止血方法止血效果满意, 但需持续10~20 min压迫, 之后还须严格卧床8~24 h[3], 致使住院时间延长。随着近年来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 血管闭合装置也在不断改善,以求缩短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并提高舒适度与安全性, 提升患者满意度[4,5]。

本次研究将人工压迫止血方法与Star-Close止血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Star-Close组止血时间为(2.3±1.0)min短于对照组(18.2±4.1)min, 止血成功率达到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9%。Star-Close为新型血管闭合装置, 不需对血管进行压迫就可快速止血[6], 装置内有一个环形可弯曲小镍钛合金闭合夹, 从穿刺血管外将镍钛闭合夹植入荷包袋口样封闭股动脉穿刺点, 缝合后动脉管腔中无残留物[7,8]。另外该装置与人体工程学设计相符, 操作步骤清晰、简单, 不受技术水平影响, 应用优势明显[9]。国外有研究认为观察血管闭合装置的应用可能会增加血管并发症[10], 但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5%, 显著低于对照组, 与相关文献报道1.4%接近, 总结原因在于操作时注意确保血管内壁与血管定位器贴合紧密, 闭合时把握好闭合夹释放角度[11,12], 即可实现快速、安全止血, 避免血管并发症的出现。

综上所述, Star-Close血管闭合装置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可显著缩短止血时间, 提高止血成功率并防止血管并发症的出现, 效果显著, 是一种安全、快速的止血方式。

[1] 张云峰, 周宏智, 吴新民, 等.新型血管闭合装置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交通医学, 2013, 27(2):163-165.

[2] 冯春光, 王临光, 王诚, 等.新型血管闭合器Easy Stasi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安徽医药, 2010, 14(4):430-431.

[3] 曾刚焕, 陈鹏, 李继武, 等.老年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采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疗效观察.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7, 7(2):123-124.

[4] 周忠江, 崔凯, 曹世平, 等.Angioseal及Perclose两种血管闭合装置疗效的对比研究.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1(10):1767-1770.

[5] 林兆恒.血管闭合装置在心血管介入治疗后股动脉止血中的应用: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4):710-713.

[6] 田洪森, 赵梦华, 刘津军, 等.急诊PCI使用血管闭合装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河北医药, 2013, 18(23):3550-3551.

[7] 刘津军, 田洪森, 赵梦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使用血管闭合装置的研究进展.河北医药, 2013, 35(10):1554-1556.

[8] 洪彪, 叶猛, 王炜, 等.比较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止血在股动脉穿刺止血中的作用.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1, 20(6):447-450.

[9] 朱方年, 马野.拔除股动脉鞘管手法压迫与应用血管闭合装置的局部并发症小样本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14): 1748, 1820.

[10] 孙津津, 张海涛, 黄从春, 等.三种血管闭合器Slarclose, Perclose和Boomerang在股动脉穿刺止血中的应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 13(13):2485-2490.

[11] 田洪森, 赵梦华, 刘津军, 等.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桡动脉入路与行血管闭合装置股动脉入路的比较研究.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4, 12(8):695-697.

[12] 赵东晖, 柳景华, 郝蓬, 等.血管闭合器在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8, 5(4):302-30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3.056

2014-12-12]

515300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区

猜你喜欢

成功率人工动脉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新型多孔钽人工种植牙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