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内固定系统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2015-05-08陈治权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优良率远端螺钉

陈治权

微创内固定系统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陈治权

目的比较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8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4例。观察组给予LISS治疗, 对照组给予DCS内固定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0.9%高于对照组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显著, 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且安全性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微创内固定系统;动力髁螺钉;股骨远端骨折

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 发生率高且手术难度大, 对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影响较大。本院为研究LISS与DC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 选取收治的8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LISS与DCS内固定治疗, 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9月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88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4例。观察组男26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35.1±3.3)岁, 交通伤20例, 高空坠落伤11例, 其他伤13例;根据AO分型, A1型5例, A3型7例, C1型7例, C2型9例, C3型16例;对照组男28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35.3±4.1)岁, 交通伤21例,高空坠落伤10例, 其他伤13例;A1型6例, A3型6例, C1型7例, C2型10例, C3型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LISS治疗, 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处理, 取仰卧位, 于患者股骨远端外侧行约6 cm小切口, 将股骨髁与内外侧关节面充分显露, 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 选择骨松质拉力螺钉对其股骨髁进行固定。随后进行牵引复位。牵引复位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恢复骨长度与旋转角度。复位后利用C形X线机观察复位情况, 复位理想后, 选择恰当的LISS钢板于患者股骨髁外侧小切口内逐渐向近端插入, 保持股骨髁前端与LISS板远端平行, 并利用瞄准器将锁定钉置入并将其锁定。复位与固定理想后进行止血、关闭切口。

对照组给予DCS内固定治疗, 体位选择与麻醉方式与观察组一致。于患者股骨中段前外侧向远端行纵切口将皮肤切开, 在患者股外侧肌与股直肌间隙进入, 将股中间肌切开至骨膜, 直视下进行手法复位, 使用克氏针进行固定。在患者关节面最远端向近端2 cm处, 股骨髁最长前后径的前半中部垂直于骨干轴将带螺纹导针打入, 直至内侧皮质, 使用扩张器钻孔, 股骨髁内将恰当长度的螺钉打入, 并将螺钉与钢板连接。随后用打入器于外侧皮质将钢板打入, 上骼螺钉尾帽,将DCS钢板用螺钉固定在骨干上, 利用C形X线机观察复位及固定情况, 最后进行冲洗与缝合。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负压引流, 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出院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

1.3 疗效判定标准[1]随访1年后, 根据Kolmert功能评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判定。患者膝关节无疼痛、肿胀或有轻微疼痛, 膝关节活动度正常, 行走、蹲起不受限, 为优;膝关节有轻微肿胀现象, 活动后有疼痛感, 膝关节伸<10°或屈110~130°, 可持续行走500~1000 m, 起立时稍有疼痛感,为良;膝关节有轻度肿胀、疼痛、积液, 有疼痛感但可坚持,膝关节伸11~20°或屈90~110°, 站立时需手扶, 可持续行走100~500 m, 为可;膝关节有明显的肿胀、积液、疼痛现象,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 膝关节伸>20°或屈<90°, 行走<100 m且不能下蹲, 为差。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9%, 对照组膝关节优良率为75.0%, 观察组膝关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比较(n, %)

3 讨论

在人体中股骨是最大、最长的骨骼, 是下肢主要负重骨,位于股骨髁和股骨干髓端的区域, 在软组织损伤、伸膝装置损伤及骨折端粉碎中, 其股骨远端位置疼痛、肿胀明显, 甚至出现功能障碍与畸形。股骨远端骨折因骨折部位的复杂性,手术难度较大。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传统方式, 主要由钢板、加压螺钉以及锁钉组成, 但因该手术方式对患者创伤较大, 在手术过程中需对多个组织进行剥离,影响了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且易出现钢板断裂与螺丝松动问题, 因此临床应用范围有限[2]。

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微创内固定系统成为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常用方法。该方法由锁定螺钉与接骨板状装置组成, 符合生物力学与固定结构, 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 且固定效果好, 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体优势分析如下[3]:①角稳定性好。由于LISS具有良好的角稳定性, 螺钉不易松动且抗拔出力强, 大大提高了其稳定性;②对塑形无严格要求, 螺丝打入后对骨折复位无明显影响, 提高了复位稳定性;③并发症发生率低。因为内固定结构与骨面无直接接触, 减少了对骨膜血运的影响, 因此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④增加了内固定弹性, 提高了抗变形能力, 分散了钢板应力, 有利于膝关节功能及解剖结构的恢复。

但在利用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时, 为了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提高固定强度, 首先钢板与骨面距离应保持在2 mm, 这样既可保证固定强度, 同时又避免了对骨膜造成损伤;其次钢板长度应相对较长, 螺钉中间保留2~3个螺钉孔,防止应力大量集中, 导致固定失败;最后对于年龄较大且合并有骨质疏松症患者, 骨折线每侧均应有超过3枚螺钉进行固定, 并且保证有1枚螺钉经双侧皮质, 增加抗扭转力。

综上所述,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9%, 对照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5.0%,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郝晓.微创内固定系统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6):162-163.

[2] 马继征.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18(2):44-45.

[3] 徐通.微创内固定系统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4):149-15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3.032

2014-12-19]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优良率远端螺钉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术后跟骨螺钉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