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脑胶质瘤的病理分型与化疗分析

2015-05-08李进辉陈鲜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胶质胶质瘤分型

李进辉 陈鲜

大脑胶质瘤的病理分型与化疗分析

李进辉 陈鲜

目的对大脑胶质瘤的分子病理分型以及化疗情况进行讨论。方法 53例大脑胶质瘤患者, 对其疾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化疗情况进行讨论。结果 53例患者中星形胶质细胞瘤39例,占73.6%, 少突星形细胞瘤7例, 13.2%, 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 占11.3%, 胶质母细胞瘤1例, 占1.9%。结论 大脑胶质瘤主要分为经典型和肿块型两种, 其中病理分型多以星形胶质细胞瘤为主, 医师在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化疗。

大脑胶质瘤;病理分型;化疗

大脑胶质瘤是一种原发性颅内肿瘤, 本病治愈后复发率较高, 且多为恶性肿瘤, 对患者生命健康有着严重威胁。目前在临床中多采用放化疗的方式对本病进行治疗, 为进一步研究大脑胶质瘤的分子病理分型与化疗效果, 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成立肿瘤小组, 对大脑胶质瘤的分子病理分型以及化疗情况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3例大脑胶质瘤患者, 男27例, 女26例, 平均年龄(52±16)岁。患者入院后均行CT、MRI检查, 其中经典型肿瘤患者39例, 肿块型肿瘤患者14例。

1.2 扫描方式 对两组患者进行CT、MRI扫描。MRI主要扫描T1WI、T2WI、轴位T1WI、FLAIR四个序列, 所有患者均行增强扫描。CT则行常规扫描。

1.3 病理检查 患者术后将病灶送检, 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采用电镜进行观察。

1.4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病理分子分型进行统计, 所有统计均由主治医师进行, 同时将结果做好详细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所有患者的病理分子分型进行统计, 53例患者中星形胶质细胞瘤39例, 占73.6%, 少突星形细胞瘤7例, 占13.2%, 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 占11.3%, 胶质母细胞瘤1例,占1.9%。见表1。CT仅有3例清晰提示病灶所在, 而MRI则对所有患者病灶部位进行提示, CT检查中病灶显示情况与MRI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53例患者病理分子分型(n, %)

3 讨论

大脑胶质瘤在临床中发病率较低, 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本病预后较差, 对患者生命威胁较大。由于本病在临床中较为少见, 国内对该病的研究也较为罕见,尤其是在病理、影像等方面, 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仅国外有少数相关报道。国外有研究指出, 本病多发于男性人群中,且肿瘤具有严重的浸润能力, 对患者预后有着严重的影响[1]。

大脑胶质瘤多指胶质瘤细胞弥漫性广泛浸润大脑半球≥3个以上脑叶及其中枢结构, 且肿瘤多无明显边界, 常常呈浸润性弥漫, 多数近脑基底中线部位肿瘤呈现对称分布,并能够蔓延到小脑幕下或者脊髓部位。目前临床上对大脑胶质瘤的发病原因尚未有明确定论, 但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多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胶质细胞先天性发育异常,进而导致肿瘤呈现无限增长状态, 且具有高度的破坏性。②多中心起源学说:肿瘤细胞多处起源, 然后呈浸润性发展,最后融合成大脑半球广泛区域的肿瘤。③单中心起源学说:肿瘤系灶内增殖扩散而后大脑半球广泛浸润而形成。本病在临床中多采用影像学辅助诊断, 但在本院的调查中发现, CT检查在本病的检查中无法准确的反映出病灶范围, 而MRI则能有效的对病灶的部位、范围进行检测, 且其检测中枢神经病变情况的灵敏度也要高于CT检测[2]。

本病在影像病理中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大的类型:①经典型;②肿块型。经典型为肿瘤细胞呈现弥漫性浸润增长, 且脑部病变部位体积增大, 中线偏移, 但并无明显病灶肿块形成;肿块型肿瘤多在初诊时呈现伴随弥漫性病变, 且肿瘤局部出现病灶肿块。肿块型肿瘤多为经典型肿瘤演变而来, 多数肿块型肿瘤都具有高级别胶质瘤特点。有研究表明, 对于初次就诊出现局部病灶肿块的患者来说, 在后续随访中均出现多个脑叶浸润扩展性胶质瘤[3]。对于继发性胶质瘤患者来说, 多数患者均为星形细胞瘤, 仅少数患者为Ⅳ级胶质瘤成分。在本院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出, 73.6%的患者为星形胶质细胞瘤, 此结果与上述研究相同。

经典型肿瘤其组织较为广泛, 肿瘤多呈现浸润性弥漫性增长, 肿瘤无基底。肿块型肿瘤除以弥漫性增长以外还可见病灶部位肿块样病变, 其病情严重, 对患者生命有着严重威胁。本院在对53例患者进行病理检测, 其中CT检查中病灶显示情况与MRI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T仅有3例清晰提示病灶所在, MRI则对所有病灶部位进行提示。

根据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2007版)来看, 大脑胶质瘤被归类为上皮组织中的星形细胞瘤, 且本病具有非常恶劣的生物学性质[4]。在星形细胞瘤中也可以出现其他病理类型的细胞瘤。WHO肿瘤分类标准认为, 少突胶质细胞瘤与混合细胞瘤并不属于大脑胶质细胞瘤, 但目前有少数学者对此观点存在异议。本院未对此种观点进行调查, 也未进行病理检测, 因此无法验证此结果正确与否。

目前在临床中多采取手术联合放化疗方式对本病进行治疗。化疗虽然发展历史较为短暂, 但其与手术、放疗共同形成了本病的治疗体系。有报道指出, 化疗在大脑胶质瘤治疗中效果非常显著, 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大脑胶质瘤的化疗方式可以分为3种, 即全身化疗、经脑动脉灌注化疗、病灶内给药化疗。全身化疗、经脑动脉灌注化疗均适合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 但全身化疗对患者身体伤害较大, 因此, 医师在临床中要针对患者的耐受程度选择合适的化疗方式。替莫唑胺(TMZ)是目前临床治疗中常用的口服化疗药物, 我国已开始自行生产, 因此药物价格也更趋于平民化, 患者可以考虑选用此药进行治疗。此外,有报道指出在化疗的基础上配合替莫吨胺进行放射治疗也能够进一步增加治疗效果, 帮助患者延长寿命[5]。但化疗药物毒性较大, 会严重破坏患者的免疫系统, 因此在临床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性治疗。

综上所述, 大脑胶质瘤主要有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四种分型, 医师在临床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选择性治疗, 帮助患者延长寿命。

[1] 高进苗, 张晓东.大脑胶质瘤病的临床诊治进展.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2, 19(27):692-694.

[2] 张烨, 朴浩哲, 喻卫红, 等.脑胶质瘤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临床研究.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2, 15(27):148-149.

[3] 杨志波.大脑胶质瘤病的分型研究.兰州大学, 2013.

[4] 王行富, 张声, 陈余朋.大脑胶质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6(32):524-526.

[5] 陈刚, 钟杰, 董军, 等.脑胶质瘤化疗敏感性的体外实验研究.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 32(49):631-63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3.022

2014-12-02]

610072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

猜你喜欢

胶质胶质瘤分型
研究神经胶质细胞的新兴技术
人类星形胶质细胞和NG2胶质细胞的特性
NGF steersm icroglia toward a neu rop rotective phenotype
TGIF2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GSK-3β活性与小胶质细胞TLR4受体在POCD发生中的作用机制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探讨脑胶质瘤的手术效果分析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