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曲霉XSY0607以纤维素为原料发酵生产柠檬酸培养基优化研究

2015-05-05周凤侠

食品工业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黑曲霉氮源实验设计

孙 科,周凤侠

(1.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江苏徐州 221006;2.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徐州分校,江苏徐州 221000)

黑曲霉XSY0607以纤维素为原料发酵生产柠檬酸培养基优化研究

孙 科1,周凤侠2

(1.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江苏徐州 221006;2.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徐州分校,江苏徐州 221000)

通过对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XSY0607液体深层发酵柠檬酸的培养基优化实验,得出如下结论:通因实验得出黑曲霉XSY0607发酵柠檬酸的最佳碳源为水稻秸秆、最佳有机氮源为蛋白胨、最佳无机氮源NH4NO3、最佳生长因子为牛肉膏。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得到黑曲霉XSY0607发酵柠檬素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水稻秸秆粉6%、蛋白胨4.5%、NH4NO30.5%、牛肉膏0.75%、KH2PO40.15%、MgSO40.045%和FeSO4·7H2O 0.0015%。同时通过极差分析还可得出黑曲霉XSY0607发酵培养基中不同成分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顺序为水稻秸秆>蛋白胨>NH4NO3>KH2PO4>MgSO4>FeSO4·7H2O>牛肉膏。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柠檬酸发酵实验,柠檬酸产量为83.6mg/mL,较优化前产量提高了31.83%。

黑曲霉XSY0607,水稻秸秆,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优化

柠檬酸及其衍生物作为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化工等行业,目前是世界上产销量最大的有机酸。近20年来我国柠檬酸发酵工业迅猛发展,年生产量约占世界柠檬酸总生产量的7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1]。传统的柠檬酸发酵都采用玉米、木薯等农作物带渣发酵。发酵生产柠檬酸粮食消耗占生产成本的 65%左右,由于世界范围需求量不断增加,应当不断开发探寻新的原料,从而实现我国柠檬酸发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在“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指导下,采用糖蜜、秸秆等农副产品发酵柠檬酸成为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黑曲霉发酵秸秆产纤维素的研究:张福元等[3]利用玉米秸秆研究产生纤维素酶,谢宇等[4]用麸皮采用液体发酵研究发酵产纤维素酶,邬敏辰等[5]用水稻秸秆采用固体发酵纤维素酶。对于以秸秆为原料发酵柠檬酸的培养基研究几乎没有。本文通过研究实验室保藏菌种黑曲霉XSY0607利用纤维素发酵柠檬酸的培养基优化,为柠檬酸发酵工业探寻新的发酵原料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水稻秸秆 采自徐州市大彭镇某村,粉碎过60目筛;麸皮 市售,过60目筛;黄豆饼粉 市售,过60目筛;(NH4)2SO4、MgSO4、CaCl2、KH2PO4、ZnCl2实验室保藏,分析纯;蛋白胨、酵母膏、牛肉膏 实验室保藏,化学纯。

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XSY0607 实验室保藏菌种;斜面培养基 羟甲基纤维素钠(CMC)0.5%,酵母膏0.15%,(NH4)2SO40.2%,琼脂2%,pH自然[6-7];种子培养基 水稻秸秆粉5%,小麦麸皮0.5%,(NH4)2SO40.25%,玉米粉1%,CaCl20.1%,pH自然[8];发酵培养基 水稻秸秆粉5.5%,(NH4)2SO40.16%,MgSO40.02%,蛋白胨3%,KH2PO40.2%,CaCl20.001%,ZnCl20.0002%,尿素0.02%,pH5.0[9-10]。

CS501-SP恒温水浴锅 重庆慧达实验仪器有限公司;FA1204B电子分析天平 上海精科天美贸易有限公司;LRH-70生化培养箱 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XSP-SG-63X显微镜 上海光学仪器厂;723N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MP512-03精密pH计 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LC-100高效液相色谱 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7L实验室不锈钢发酵罐 镇江贝利生物工程有限;SW-CJ-2F超净工作台 上海阳光实验仪器有限公司;TGL-18C高速台式离心机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MLS-3780高压蒸汽灭菌锅 杭州亚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a-1旋转式摇床 江苏省金坛市环宇科学仪器厂;FCW系列超微粉碎机 青岛即墨市超微粉碎机厂 。

1.2 实验方法

1.2.1 菌株培养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取出保藏的菌种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XSY0607,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30℃活化培养48h,然后转接如茄形瓶中,30℃恒温培养24h。再用无菌水洗下茄形瓶中成熟孢子,接入500mL三角瓶装有50mL种子培养基,30℃150r/min震荡培养28h。然后将种子液以10%~15%[11]的接种量转接至装有发酵培养基的7L小型不锈钢发酵罐中,通风搅拌培养[12]。每隔8h取样测定柠檬酸的产生情况和底物的消耗情况,等到黑曲霉菌丝开始自溶时终止培养,分离黑曲霉菌体和发酵液。每批次都按此方法。

1.2.2 产物分析的方法 总酸测定:取1mL经过普通滤纸过滤过的柠檬酸的发酵滤液用0.1429N的NaOH滴定,所消耗的NaOH毫升数即为总酸度。柠檬酸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柠檬酸的含量[13-15]。总糖测定:采用6mol/L的硫酸水解后,用菲林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测定:直接采用菲林试剂法测定。

1.2.3 发酵培养基优化

1.2.3.1 培养基成分单因素优化实验 碳源优化:分别以过60目筛的5%水稻秸秆粉、小麦秸秆粉、玉米秸秆粉、木屑和青草粉等作为碳源,进行柠檬酸发酵,以确定最佳碳源。

有机氮源优化:分别以过60目筛的5%黄豆饼粉、酵母膏、蛋白胨、玉米浆和尿素等作为有机氮源,进行柠檬酸发酵,以确定最佳有机氮源。

无机氮源优化:分别以0.5% NaNO3、(NH4)2SO4、KNO3、NH4NO3和NH4Cl作为基础培养基中的无机氮源,进行柠檬酸发酵,以确定最佳无机氮源。

生长因子优化:以牛肉膏和酵母膏作为生长因子的来源,总浓度为0.6%,分别以牛肉膏和蛋白胨之间不同比例(6∶0、5∶1、4∶2、3∶3、2∶4、1∶5、0∶6),进行柠檬酸发酵,以确定最佳无机氮源。

1.2.3.2 Plackea-Burman(简称PB)实验设计优化发酵培养基 根据发酵培养基单因素实验,影响黑曲霉XSY0607发酵生产柠檬酸的培养基因素包括:水稻秸秆粉、蛋白胨、牛肉膏、NH4NO3、KH2PO4、MgSO4和FeSO4·7H2O。实验选用10因素2水平的PB实验设计,对这7个因素进行实验研究,另外3个因素作为虚拟变量,用于评估误差。实验设计的每个因素取2个水平,根据单因素实验确定的水平,同时根据常规PB实验设计要求高水平约取低水平的1.5倍。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采用SAS软件分析,每组做3个重复,结果取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基单因素实验

2.1.1 碳源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 由于纤维素酶是诱导酶,所以采用了五种天然的纤维素作为碳源。一可以诱导纤维素酶的产生,二可以解决发酵成本过高问题,三可以尝试为柠檬酸发酵开辟更广的原料来源。从图1可以看出:五种纤维素原料作为碳源,水稻秸秆产酸能力最强,其次是玉米秸秆,产酸能力最差的是木屑,可能是木屑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的原因。通过方差分析,水稻秸秆对柠檬酸的发酵影响极显著。所以,黑曲霉XSY0607发酵生产柠檬素最好的碳源是水稻秸秆。

图1 碳源对产酸的影响Fig.1 Effect of carbon source on production

2.1.2 有机氮源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五种氮源对柠檬酸的产量的影响不同,蛋白胨对黑曲霉XSY0607菌株产酸能力影响最大,其次是尿素,再次是玉米浆,最后是黄豆饼粉。通过方差分析,蛋白胨对柠檬酸的发酵影响显著。所以,黑曲霉XSY0607发酵生产柠檬素最好的有机氮源是蛋白胨。

图2 有机氮源对产酸的影响Fig.2 Influence of organic nitrogen source on acid-producing

2.1.3 无机氮源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以NH4NO3为无机氮源时,柠檬酸产量最高。通过方差分析,NH4NO3对柠檬酸的发酵影响极显著。所以,黑曲霉XSY0607发酵生产柠檬素最好的无机氮源氮源是NH4NO3。

表1 N=12的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方案及实验响应值Table 1 Design and test the response value N=12 Plackett-Burman

图3 无机氮源对产酸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inorganic nitrogen sources on acid-producing

2.1.4 生长因子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 七种生长因子对柠檬酸发酵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生长因子对产酸的影响Fig.4 Effect of growth factors on the acid production

从图4可以看出:牛肉膏和蛋白胨的比例不同,黑曲霉XSY0607发酵产生柠檬酸的产量差别很大,当牛肉膏∶蛋白胨为6∶0时,柠檬酸产量最大,而当牛肉膏∶蛋白胨为0∶6时,柠檬酸产生量很小。通过方差分析,0.6%的牛肉膏对柠檬酸的发酵影响显著。所以0.6%的牛肉膏是最佳生长因子。

2.2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优化发酵培养基

应用二水平的Plackett-Burman(简称PB)实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各个组成成分:水稻秸秆粉、蛋白胨、NH4NO3、牛肉膏、MgSO4、KH2PO4和FeSO4·7H2O进行优化,确定发酵培养基各组成成分的浓度。本实验选取N=12的10因素2水平的PB实验设计方法,实验设计及结果见表1、表2和图5,其中X4、X7、X9为空白项,用于检验实验误差。根据常规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要求高水平是低水平的1.5倍。

从表2可以看出:通过极差分析RX1>RX2>RX3>RX6>RX8>RX10>RX5,因此黑曲霉XSY0607发酵培养基中不同成分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顺序为水稻秸秆>蛋白胨>NH4NO3>KH2PO4>MgSO4>FeSO4·7H2O>牛肉膏。

表2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因素水平及显著性Table 2 Experimental design factors and their Plackett-Burman significance

从表2和图5可以看出:发酵培养基的组分中水稻秸秆粉、蛋白胨、牛肉膏、MgSO4和FeSO4·7H2O表现为正效应,而NH4NO3和KH2PO4表现为负效应。把每个成分的高点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黑曲霉XSY0607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水稻秸秆粉 6%、蛋白胨 4.5%、NH4NO30.5%、牛肉膏 0.75%、KH2PO40.15%、MgSO40.045%和FeSO4·7H2O 0.0015%。

图5 培养基各组分不同水平对发酵的影响Fig.5 Influence of components of different levels on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对优化后的柠檬酸发酵培养基进行柠檬酸生产实验,做三个平行,所得的柠檬酸产量为83.6mg/mL,比初始的发酵培养基柠檬酸产量提高了31.83%。

3 结论

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黑曲霉XSY0607发酵柠檬酸的最佳碳源为水稻秸秆、最佳有机氮源为蛋白胨、最佳无机氮源为NH4NO3、最佳生长因子为牛肉膏。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得到黑曲霉XSY0607发酵柠檬素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水稻秸秆粉 6%、蛋白胨 4.5%、NH4NO30.5%、牛肉膏 0.75%、KH2PO40.15%、MgSO40.045%和FeSO4·7H2O 0.0015%。同时还可得出黑曲霉XSY0607发酵培养基中不同成分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顺序为水稻秸秆>蛋白胨>NH4NO3>KH2PO4>MgSO4>FeSO4·7H2O>牛肉膏。使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进行柠檬酸发酵实验,柠檬酸产量达到83.6mg/mL,比用初始发酵培养基发酵柠檬酸产量提高了31.83%。

[1]陈雪梅,游佳清.溶解氧对黑曲霉发酵生产柠檬酸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科技,2009,45(5):42-45.

[2]王博彦,金其荣.发酵有机酸生产与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23-35.

[3]张福元,宋燕青,程文晓,等.黑曲霉发酵玉米秸秆产纤维素酶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29(3):206-210.

[4]谢宇,赵金生,尚晓娴,等.黑曲霉NO.5.1纤维素酶液体发酵培养基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30(1):127-130.

[5]邬敏辰,李江华,邬显章,等.黑曲霉固态培养生产纤维素酶研究[J].酿酒,1997,123(6):5-9.

[6]庄总来,周兴旺,唐志军,等. 福寿螺纤维素酶的开发与应用[J].台湾海峡,2000,19(1):6-9.

[7]梁霆,王遂.纤维素酶液体深层发酵条件的研究[J].生物技术,1997,7(6):22-26.

[8]舒远才,张运强.纤维素酶的液体发酵[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1994,2(3):83-87.

[9]谢小保,谭宏,黄小茉,等.黑曲霉GD-6纤维素酶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4,24(2):21-23.

[10]冯炘,王丹,辛丽霞,等.产纤维素酶粗糙脉孢菌1602产酶条件优化[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4,20(1):104-107.

[11]常春,王娟,马晓建,等.利用玉米粉产柠檬酸黑曲霉的筛选[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1):47-49.

[12]Vega-Estrada J.Montes-Horcasitas C Draw-fill batch culture mode for production of xylanases by Cellulomonas flavigena on sugar cane bagasse[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2 mar:58(4):435-438.

[13]梁霆,王遂,莫志忠,等.纤维素酶液体深层发酵条件的研究[J].生物技术,1997,7(6):22-24.

[14]王永军,王敏,王淑华,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柠檬素的含量[J].河北化工,2006,29(7):49-51.

[15]匡群,孙梅,费克晖,等.甘蔗糖蜜发酵生产柠檬酸[J].生物技术,2001,11(2):42-44.

Study on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optimization based on cellulose as raw material to produce citric acid byAspergillusnigerSY0607

SUN Ke1,ZHOU Feng-Xia2

(1.Department of Bioengineering,Xuzhou Enginee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uzhou 221006,China;2.Xuzhou at the Central Agricultural Broadcasting School,Xuzhou 221000,China)

An optimal process about citric acid deep submerged fermentation withAspergillusnigerXSY0607 was gained as follows:the optimal culture medium was consisted with rice straw,peptone,NH4NO3and beef extract as carbon source,organic,inorganic nitrogen source and growth factor,respectively. Plackett-Burman design was applied for final culture medium of citric acid deep submerged fermentation,and the ratio of the recipe,which was consisted by rice straw,peptone,NH4NO3,beef extract,KH2PO4,KH2PO4and FeSO4·7H2O,was 6%,4.5%,0.5%,0.75%,0.15%,0.045% and 0.0015%,respectively. Range analysis showe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ponents to the citric acid fermentation. As a result,the effect for the fermentation,from strong to weak was rice straw,peptone,NH4NO3,KH2PO4,MgSO4,FeSO4·7H2O and beef extract. Medium was optimized using citric acid fermentation tests conducted,citric acid production was 83.6mg/mL,increasing 31.83% compared with level before optimization.

Aspergillusniger;rice straw;submerged fermentation;medium optimization

2014-07-23

孙科(1977-),男,本科,讲师,主要从事生物发酵研究。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立项课题(2013B07)。

TS201.3

A

1002-0306(2015)11-0172-04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1.026

猜你喜欢

黑曲霉氮源实验设计
不同的温度
有趣的放大镜
黑曲霉两步法与化学氧化联合浸出花岗岩铀矿石
哪个凉得快?
无字天书
取代苯甲醇衍生物对黑曲霉幼虫的抑制活性定量构效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
复合诱变选育耐高温高产葡萄糖酸盐的黑曲霉菌株
黑曲霉产纤维素酶混合发酵条件的研究
无机氮源对红曲霉调控初探
拉曼光谱分析有机氮源促进乙醇发酵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