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阳市农业信息网站建设成效、问题与建议

2015-05-05文启金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14期
关键词:绵阳市绵阳农业

姜 莹,文启金

(四川省绵阳市农业局,四川绵阳 621000)

农业信息网站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农业政府部门政务办公、社会服务、网络问政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也是各类农业企业、专合组织等社会团体展示形象、宣传产品、推广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阵地。在国家实施 “互联网+”战略的背景下,意义更加重大。绵阳涉农网站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通过认真研究分析,提出了个人建议,供相关部门和单位参考。

1 绵阳农业网站建设取得的成效

1.1 网站建设从无到有

从1999年绵阳市农业局建设的 《绵阳农业信息网》正式开通以来,绵阳农业类网站建设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初步统计到2014年年底,绵阳市农业类网站总数达到131家 (具有独立域名的网站),初步形成了政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各类主体建设的网站体系。其中政府部门建设的涉农网站达到8家,由龙头企业建设的网站达到111家,由个人建设的网站达到5家。

1.2 网站水平从低到高

绵阳农业网站建设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功能单一到功能齐全的发展过程。2000年初期建设的网站,采用早期的建站技术,以静态、简单为特点,技术含量低、漏洞多、安全性差,网站可视性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站的建设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网站建设重点采用高级W eb编程技术,动静结合、插件丰富,安全性大幅度提升,同时各网站都加大了美工的要求,网站的可视化程度今非昔比。

1.3 网站功能从弱到强

绵阳农业网站发展是从政府倡导开始的,最早建站的是市农业局、气象局等政府部门,但功能非常有限而且单一,最有代表的就是 《绵阳农业信息网》,网站的作用仅是政府部门向社会发布工作的 “信息窗口”。但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 《绵阳农业信息网》经过连续3次的改版升级,目前已经建成了绵阳农业最权威、访问量最大、功能最强大的门户网站,除了原有的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策法规”等 “政务”功能外,还专门开辟了 “服务版”,增加了 “科技服务”、“政策服务”、 “网上展厅”、 “特色产品”等栏目,下一步还将开辟 “商务版”,为社会提供更丰富的商业服务内容。因此目前网站不仅是绵阳政务宣传的 “信息平台”,还是绵阳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业的 “展示窗口”,也是政府部门与农民群众交流的 “沟通桥梁”。绵阳农业企业类网站发展也非常迅速,从绵阳最早建成的 “绵阳高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网”、 “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等到现在的 “绵阳新农网”、 “绵阳铁骑力士集团网”、 “江油江豆网”等,网站质量与功能都有质的飞跃。

1.4 网站开发成效明显

当前互联网正日益深入人们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组织部分,而网站作为单位和个人重要的宣传窗口和获取信息的平台,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网站的开发应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绵阳在农业网站在开发应用上也经历了 “探索” “起步”两个阶段。2002年全市第一家农业信息网络公司 “兴隆达农业信息公司”正式成立,开始了绵阳农业互联网开发应用探索之路。到2014年 “江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绵阳农业网站开发应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应用网站平台大力推进信息化办公。政府部门是网上办公的推动者也是最大的获益者,目前全市农业行政类网站基本都具备了文书网上传递、网络培训、手机短信、网上交流等功能,根据统计调查个人使用网络进行日常文件传输的占90%以上、信息交流的占95%,而视频会议等形式也达到15%以上。

应用网站宣传企业形象、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全市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大户业主和地方政府都加大互联网的利用力度。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0%以上都在互联网上宣传企业、推广产品;从县市区到乡镇都积极在政务网上开设本地特色产业和产品的宣传专栏和窗口。

应用网站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网上展销是目前发展最快、也最有活力的商务形式,该市以 “江油江豆网”“绵阳蜀岭电商”为代表的一批企业 “纷纷触网”,开始了电子商务的探索。其中江油市蜀岭种养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携手7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单位,投资374万元,于2014年5月,组建首个绵阳农业电子商务公司—绵阳蜀岭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建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以江油蜀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依托,在多方合作、品牌打造、网上交易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通过一年来的运行,联合社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800多万元,2014年底基本实现盈亏持平。

应用网站获取信息、创造致富。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和互联网知识的不断普及,互联网也逐渐成为农民获取信息、创造致富最便捷最主要的渠道。多年来绵阳农业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发家致富的例子举不胜举。如三台县水产养殖大户温希贵15t大闸蟹经互联网牵线,很快 “爬”出国门,成为日本人餐桌上的佳肴;游仙区忠兴镇金玉村颜光亮通过 “一站通”,购回种兔20只,仅一年时间就出栏种兔200多只、商品兔2 500多只,创产值4万余元,实现纯利润1.5万元。

2 绵阳农业网站的主要类型

据初步统计2014年年底,绵阳全市共建有单独的网站131个。

2.1 政府类

以市农业局和各县市区农业 (农牧)局开办的官方网站为主,是各级农业政府部门政务办公、社会服务、网络问政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具有信息权威性、服务综合性的特点。除市农业局开办的 “绵阳农业信息网”外,9个县市区农业 (农牧)局开办有8个网站。其中绵阳农业信息网 (www.myagri.gov.cn)是绵阳市农业局建设的政府类门户网站,1999年正式运行以来,经过3次改版,网站点击率大幅提升,近3年已达77.5万人次,并以19.6万条的百度收录量,居全省同行网站第2名。在全市市级部门和全省同行网站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

2.2 企业类

由各涉农企业、专合组织建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宣传营销网站,主要围绕着企业的经营和对外宣传,以提供企业介绍、农产品展示、农贸商务、联系方式等信息为主,也有一些具有实用价值较强的农业科技信息。主要具有产品展销,企业宣传的特点。也是绵阳市农业信息网站中数量最多、差异性最大的群体。

调查显示,绵阳市2014年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独立域名网站为101家,国家、省、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拥有独立域名网站为10家,其中按专业分类如表1。

表1 绵阳市2014年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类比

从表1可以看出,农业网站建设中,提供原材料的种养殖企业较少,仅占25% (包括鸡蛋),而以生产加工类企业为主,占到72%,表明各企业网站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展销产品。

2.3 其它类

以绵阳 “绵阳新农网”、 “四川农村信息网绵阳站”、“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为代表的网站,共12家,既有农业性、技术性,又有其它性网站特点,如自主建站、行业特色等。

3 绵阳市农业信息网站存在的问题

3.1 网站数量少、规模小、质量低

绵阳市农业网站在2014年底统计中显示:全市、县、乡镇三级涉及农业的部门287个、龙头企业382家和国家、省、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36个,共建有单独的网站119个,仅占15%。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拥有独立域名网站只占26%;国家、省、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拥有独立域名网站7%,整体数量少。

绝大多数网站规模小。规模较大的农业网站 (如绵阳农业信息网、绵阳新农网等)在网上所占比例很小,多数网站仅设置几个、十几个页面,很难吸引网民再次浏览。

多数网站影响力弱。网站在建设上技术含量低,安全性差,缺乏个性和特色,色彩单调,结构简单或杂乱错位,整体效果差。静态页面多、导航性能缺失,使得网站成为信息海洋中的 “孤岛”,缺乏关联度和吸引力。

3.2 信息更新慢、实用性低

信息的及时更新是影响网站点击率的最重要因素,而点击率是网站的生命,也是网站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网民总是喜欢浏览能获得第一手信息或信息最丰富的网站,网站长期不更新或更新不及时,就会失会网民的吸引力,造成网站点击率下降。调查显示绵阳市农业信息网站中,90%的网站都存在信息更新慢、原创信息少等问题,个别网站一年半载、甚至3~5年, “没上一条信息”、 “不变一次页面”,成为名副其实的 “死网站”。很多网站发布的信息质量不高、研究的深度明显不够,既缺乏实用性、也缺乏可读性,最终的结果造成在网民面前没有吸收力,与同类网站相比没有竞争力。

3.3 定位不准确,目的不清楚

许多企业对于自己建设网站的目的不清、定位不准确, “跟风” “撵行事”现象普遍。一是在网站建设前期没有认真的调查研究分析,对建设的网站,不知道是“展示企业” “宣传产品” “普及知识”还是 “网络营销”,盲目性大;二是建设中,只凭个人爱好,不分析自己的企业、产品的特征特性和网站建设的普遍规律,造成建成的网站,没有特色,没有个性,在同类网站中没有吸收力和竞争力;三是在建站技术设施的选择上,不根据自身实际,部分人贪大求洋,片面追求 “高大上”,部分人又 “小里小气”,一味节约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半土不洋,都达不到网站建设理想的效果。

3.4 不重视运营,缺乏专业人员、资金

网站建设投资回报率低,盈利性差,企业领导建前缺乏认真深入的分析,建后又不重视人力物力投入,造成网站建而不管或管不到位,最后形成 “半搭子工程”。

3.5 政府支持引导力度不够

网站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政府应加支持引导。从全市目前涉农网站建设和运行情况看,市、县两级农业政府部门、大型龙头企业等网站建设与运行状况较好,但乡镇、村、绝大部分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等机构的网站,运转比较困难,甚至没有建立网站。分析主要原因还是领导重视不够,经费和人力投入不足。而农业网站建设最大的受益群体是处于最基层的农民群众,因此,涉农网站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政府应该在网络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教育培训等方面更大的支持,同时加强宣传,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来关注建设。

4 发展绵阳市农业信息网站的建议

4.1 加强政府对农业网站建设推动作用

绵阳是全国首批 “三网融合”试点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政府应全面实施信息惠民各项工程方案,进一步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政府应加大农业类网站建设的投入,公益性网站建设运行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对农户购买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提供补助,支持市场开发适宜农业使用的应用软件。大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网络设施、设备;加强农民网络知识培训,促进更多农民 “学网络”“用网络”,通过网络,学习知识、获取信息,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4.2 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的农业网站体系

目前绵阳农业网站建设很不平衡,基层网站建设相对薄弱,应优化市一级,加强县一级、普及乡镇级,延伸村社级。政务类应加强 《绵阳农业信息网》等门户网站的建设,畅通信息采集和传输渠道;加强专业类平台建设,应根据绵阳农业产业特点和功能分区,建立区域性专业平台,重点突出国家级种子产业基地等 “五大产业”、 “涪城麦冬”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信息平台建设,增强网站的专业性、实用性、可读性,提高网站点击率。

4.3 加强涉农企业组织网站发展

网站是各个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也是外界了解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平台,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应高度重视,增加网站建设投入。建设上要高起点、重特色、讲实用;运行中要勤管理,重开发,多互动。特别应加强网络营销,积极探索网站营利模式。

4.4 增强农业网站实用性

网站建设应坚持根据需求建网站、围绕产业建网站、突出特色建网站的原则。网站内容和栏目设置上要紧扣生产发展、产品推广、企业宣传等主题,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增强网站对农业生产实际的指导意义,设计应尽可能图形化,合理布局,突出重点。

4.5 加大农业网站推广力度

网站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各种传统媒体,借助“三微” (微信微博微视频)、QQ、搜索引擎等现代手段,加大网站交流,扩大宣传力度。政府应引导宣传推广一批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示范农业网站,扩大本地农业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绵阳市绵阳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绵阳卷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绵阳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四川绵阳卷
绵阳市图书馆孙桐生自藏《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