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2015-05-02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胃痛阿莫西林胃炎

李 香

(平坝县贵航平坝医院 儿科,贵州 安顺 561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李 香

(平坝县贵航平坝医院 儿科,贵州 安顺 5611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6例小儿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七味胃痛胶囊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黏膜修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56/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9%(5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中西医治疗小儿慢性胃炎患者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胃黏膜修复,提高治疗效果,且无明显性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胃炎;七味胃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

临床上,小儿慢性胃炎主要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作用而导致的胃黏膜等病变[1],该疾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且存在反复发作等特点。近年来,经相关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呈正比关系[2],Hp感染症状越严重,小儿胃炎患者的病情越为严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慢性胃炎患者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西药治疗小儿胃炎患者,不良反应较多。中医治疗具有毒副作用少等优点。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胃炎患者58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16例小儿慢性胃炎作为研究对象,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上腹部疼痛、厌食及长期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厌食、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3]。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显示,患者胃黏膜出现增粗和紊乱,十二指肠球部为充盈;Hp抗体检测示:Hp感染。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剧烈腹痛及严重的呕吐、腹泻等胃肠疾病;患者存在严重性胃穿孔和消化道出血等器质性疾病及泌尿系统等疾病;患者不能坚持服药。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4.0~12.5岁,平均年龄为(8.5±1.0)岁;病程0.1~2.6个月,平均病程为(1.2±0.4)周。观察组男33例,女25例;年龄3.5~12.0岁,平均年龄为(8.0±1.5)岁;病程0.2~2.7个月,平均病程为(1.3±0.5)周。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646,阿莫西林125mg+克拉维酸31.25mg)治疗:12岁以上儿童,每次2片,每日3次;7~12岁儿童,每次1.5片,每日3次;1~7岁儿童,每次1片,每日3次。复方嗜酸乳杆菌片(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40114,0.5g/片)治疗,1片/d。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做好分餐制,避免患者与家庭成员发生相互感染。注意饮食,多吃蔬菜,禁辛辣等饮食。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七味胃痛胶囊治疗,3粒/次,每日3次,饭前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7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胃黏膜修复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标准

胃黏膜修复情况:采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痊愈:治疗后,患者胃黏膜增粗紊乱情况完全恢复;有效:治疗后,患者胃黏膜增粗紊乱情况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没有得到好转。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临床疗效指标:痊愈:治疗后,患者紊乱增粗紊乱情况得到好转,Hp抗体完全转阴,临床腹胀等症状消失;显效:治疗后,患者紊乱增粗紊乱情况得到好转,Hp抗体完全转阴,临床腹胀等症状好转;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无效:患者Hp抗体未转阴。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黏膜修复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黏膜修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黏膜修复情况比较 (n)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56/58),明显高于对照组87.9%(5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论

临床上,可根据病理学改变将慢性胃炎分为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等。小儿慢性胃炎主要以浅表性胃炎为主,萎缩性胃炎比较少见。目前,西医认为Hp感染为慢性胃炎主要病因,该菌存在于胃窦表浅黏膜内,造成上皮细胞炎性浸润,临床上将Hp转阴率及根除率作为慢性胃炎的治疗标准[3]。奥美拉唑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可降低壁细胞中H+-K+-ATP酶的活性,阻抑H+由细胞浆内转移至胃腔途径,从而抑制胃酸分泌。

目前西医多采用抗菌素治疗,但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易引起耐药性,常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难以达到完全根治的目的[4]。中医认为慢性胃炎主要由气血不畅、胃气瘀滞、饮食积滞、外邪侵袭等引起,七味胃痛胶囊方中吴茱萸、荜茇、高良姜及肉桂四味药,具有温中行气、散寒止痛、降逆消食的作用;木香、鸡内金有行气止痛、健胃消食之作用,次碳酸铋可保护胃黏膜[5]。本研究,采用阿莫西林抗幽门螺杆菌,奥美拉唑保护胃黏膜治疗,同时配合中药七味胃痛胶囊治疗,可有效杀灭Hp,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且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黏膜修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56/58),明显高于对照组87.9%(5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明显,可促进患者胃黏膜修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田芸,蔡浦玉.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内镜下分类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中医,2011,29(1):19-21.

[2] 宇文亚,韩学杰,王丽颖,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指南病证结合质量评价方法学探索[J].中医杂志,2011,52(6):471-473,478.

[3] 刘民胜.颜正华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临证用药探赜[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4):723-725.

[4] 李红,杨桦,钟志国,等.半夏泻心汤对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胃黏膜修复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5):71-72.

[5] 李立,周奇,郑光,等.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分析中成药、西药对慢性胃炎的治疗规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4):228-231.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4-10-30

李香(1969—),女,贵州省平坝县贵航平坝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慢性胃炎防治。

R259

A

1673-2197(2015)04-0087-02

10.11954/ytctyy.201504042

猜你喜欢

胃痛阿莫西林胃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阿莫西林是好药,但只对这几种病有效
四逆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浅谈藏医盐敷治疗胃痛的护理
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
阿莫西林联合两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比较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溶出度对比研究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