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教育:走向明天的教育

2015-04-30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发展教育

我们,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荷兰、瑞士、奥地利、瑞典、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等10多个国家的专家,中国10余个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机构、项目学校代表共400多人,于2013年10月22-24日在北京聚会, 共同参加第六届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

本届论坛以“可持续发展教育:走向明天的教育”为主题,经过大会主题报告交流与五个分论坛讨论,重温了200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年)国际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十年计划》)、2009年报告《审查可持续教育的背景和结构》和2012年报告《塑造明天的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过程和学习》(以下简称《塑造明天的教育》)等重要文件,回顾了各国为落实这些文件精神而采取的行动及取得的经验。与此同时,还考察了中国近十五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论坛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十年计划》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成果,迎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2014年大会。

与会代表高度评价联合国发布的三个文件对各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指导作用,特别强调了2012年发布的第二个报告《塑造明天的教育》的重大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这一报告收集了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35个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案例与相关研究成果,展示了国际社会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开展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创新的新鲜经验。参会专家认为,该报告明确指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正在引导世界教育改革与创新潮流的新趋势,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继续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鉴于此,参会代表达成以下共识。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

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长期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立足点已从过去单纯的环境保护转移到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模式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参会代表在讨论中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涵义应当包括培养青少年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新型公民,并且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

丰富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内容

与会代表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将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知识融入课程内容,丰富了各类各级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的内容,应该成为青少年和全体公民接受教育和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教育将教会我们的孩子准备好如何面对今天和不远的将来的挑战,教给他们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都能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来生活,它是教给孩子如何高品质生活的教育。

三、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键策略是

推动学习方式创新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促进教学和学习创新的重要动力来源。随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积极推进,许多国家的学校的教学方法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创新的教学和学习形式大量出现,诸如发现式学习、参与/合作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跨学科学习、基于批判思维的学习、 基于系统思考的学习、多方利益攸关方学习等。在不少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中,以教师为中心且强调单一知识传授的教学正在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参与式学习。为实现可持续未来而创新教学与学习方式,正在成为一股教育创新潮流。

四、可持续发展教育

需要关注人类活动的全部领域

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求未来公民对参与解决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与能力准备。在学校教育和其他教育中应当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领域多方面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诸如气候变化教育、灾害风险教育、清洁能源教育、可持续消费教育、生物多样性教育、世界遗产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除了基础教育需要在学校课程中补充相关内容外,在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企业教育中都应编写专门教材、开设专题讲座,对广大人群进行可持续发展通识教育。

五、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当引导

青少年与全体公民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

为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必然要求受教育者不但接受可持续发展新知识、新理念,而且希望他们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同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相一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与成年公民养成了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和可持续生活方式,他们就越能享受高品位、高质量的幸福人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越能顺利前行。

六、以质量监测和评价

提高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水平

思辨与实证是洞察教育教学底蕴的两个窗口。只有引入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质量水平。与会代表高度评价中国、英国、加拿大、德国、韩国等国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质量监测和评价方面所做的探索。建议更多国家根据《十年计划》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制定国家、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标准,采取科学方式实施质量监测和评价工作,以质量监测与评价为抓手促进地区、学校与教师自我诊断、自我评析、自我反思与自我修正,逐步构建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区域、学校育人模式,高效率推进教学与学习方式创新。

七、建立与完善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

教师培训网络

有计划地、系统地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与经验培训,对于提升教师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水平和掌握可持续教学模式,具有基础性、长远性意义。与会代表高度评价中国每两年举办一次国内讲习班和国际论坛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培训形式,认为这类培训对提高参会校长、教师等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素养并借鉴他人有效经验,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编辑 郭伟 校对 许方舟

猜你喜欢

发展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