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5-04-22刘晓枫

黑河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感兴趣事物情绪

刘晓枫

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对所学学科缺乏兴趣。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学习、工作或致力的事业的一种酷爱。兴趣是一种神奇而又巨大的能量,古今中外在某些方面做出成绩的人,除了勤奋、毅力和勇于创新外,还有一个内在的共同特点,就是对某种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兴趣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表现在兴趣是一种内驱动力,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内在的重要动力,它既有“引起”的作用,又有“维持”的作用。所以,一旦学生有了这个动力,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有克服困难、一往无前的精神。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在学习和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用情绪控制法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兴趣

获得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情绪,在心理学中情绪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体验,面对同一事物,不同情绪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例如,《红楼梦》中有一段描写端午节赏花的情景,面对明媚的景色,史湘云、薛宝钗与众姐妹欢欣鼓舞,而林黛玉面对同样的情景却情绪低落,黯然落泪,独自葬花去了。又比如,同样描写秋景,马致远写得悲悲切切,刘禹锡却写得十分亲切。心理学中的情绪定律告诉我们,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只不过面对相同的事物情绪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积极情绪,一种是消极情绪。这种方法其实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只有在积极、快乐、开心时,才能对事物感兴趣,只有在积极的情绪下才能激发出学习的兴趣。

二、用避免兴趣“自锁”法多接触不感兴趣的学科,主动培养兴趣

假如学生对物理学科不感兴趣,那么他就会不想学习任何与物理相关的内容;同时,如果不想学习任何与物理相关的内容,对物理学科就更不感兴趣。学生常常是对某学科越是不感兴趣,就越是不接触它;越不接触,就越是不感兴趣。那么,学习与兴趣到底先有哪一个?其实这种“自锁”是学生自己造成的。兴趣可以使学习变得更顺利,但是学习并不依赖于兴趣,很多时候兴趣是在学习开始之后才产生的。久而久之,学生会发现越接触某一学科,兴趣越浓厚。教师在学生刚接触某学科时,没必要让学生考虑感不感兴趣的问题,应该首先让学生加强对新学科的接触与了解,并通过接触和学习来增强对不感兴趣学科的熟悉和了解,培养学生对不感兴趣学科的兴趣。

三、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满怀兴趣地参与学习

在心理学上,自我暗示是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以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自我暗示是一种奇妙的心理活动,它包括两种形式:积极的自我暗示和消极的自我暗示,也就是说它对人既可能产生正面的影响,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积极的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是坚定和持久的表达方式,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激发和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并告诉自己这门功课很有用、我要多多学习它、我会对它感兴趣的、我已经对它感兴趣了、我一定能学好它,这些话可以激励自己,这样暗示时间长了,对不感兴趣学科的兴趣也有可能逐渐培养起来。

四、用学习迁移法积极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学习兴趣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就是将获得的学习经验运用到相似的另一情景中去。例如,一个会英语的人学习俄语就会相对容易;一个会修摩托车的人学修汽车也相对容易,因为他可以把已有的经验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学习兴趣的迁移也是这样,例如,学生若对语文感兴趣,那么就很容易把这种兴趣迁移到相近的历史学科中去。这种方法应掌握以下几点:首先,应培养学生对某种学科的学习兴趣;其次,能找到与新的学科间存在的共同要素,就能产生迁移作用;最后,把某学科的学习兴趣迁移到新学科。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师应告诉学生积极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以促进自己的学习迁移能力,从而培养学习兴趣。

五、用形象转换法改变已有的认识,提高对厌倦学科的兴趣

所谓形象转换法,就是当消极心理图像浮现时,能够自动触发一种积极的心理图像出现,从而清除消极的心理图像,建立积极的心理图像。例如,某同学对英语学科毫无兴趣,特别厌烦英语,但他对音乐感兴趣,那么当头脑中出现英语画面时就不妨把它转换为音乐画面:一名同学在用英语唱歌。久而久之,这位同学就会对厌倦的英语学科感兴趣起来,一旦有了兴趣,学起英语就容易多了。

总之,兴趣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实施,能够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定能更好地进行学习。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感兴趣事物情绪
更 正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奇妙事物用心看
这样的智能厨房台面,你会感兴趣吗?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