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中的品德 品德中的生活

2015-04-22李良文

黑河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品德儿童生活

李良文

新课程标准提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思品课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需要品德的回归。小学阶段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更要懂得生活中处处展现品德,品德存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一、生活中的品德

(一)用心观察,在生活中感受品德

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念认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在品德教学中,我们应该从生活中选择专题,让学生在延伸的环节中亲历感悟,通过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和感受生活的美。品德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整合教育资源,密切结合学校实际、学生思想实际和教学内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向着生活化、个性化和人文化的方向开拓创新。因此,我们应尽量指引学生放眼周围的世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

我在教学《走进大自然》一课时,安排学生在课前去寻找春天。上课一开始,就播放春天的视频,让学生沉浸在春天的美妙中。紧接着,我问学生:你发现春天了吗?怎么发现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激情被点燃了,他们都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到的春天。有的说,“我看见麦子长出来了”“我发现柳树的叶子变绿了”“我看见小麻雀在忙着寻找食物了”学生们的感受多么真切啊!最后,通过学生自己寻找、观察、感受、交流体验到春天,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春天来了》一课,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和春天交流。在玩中学生真正感受到春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学生在心灵深处就有了一种想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用心感受,在生活中品味品德

在《主动做家务》的教学中,我摆脱了空洞的理论说教,设计了“我是主人”的体验活动。我先请同学们观察父母一天所做的事,并记录下来,然后在双休日进行当家活动,承担一天的家务活。当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谈自己当家的感受时,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感慨万千,各抒己见。有几个学生还编排了“我是主人”的小品进行表演,有的读了写给父母的信,有的唱起了“我爱我家”。学生们充分感受作为父母的辛苦,下决心要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父母分忧解难,让父母放心。通过精心策划的家庭体验活动方案,把理性的要求融入到生动的家庭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学生的道德智慧和道德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让学习生活和实践活动互动起来,学生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去实践、深入体验,才能真正强化和巩固所学的东西。通过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我们的课堂就能焕发出永恒的生命活力。

二、品德中的生活

(一)走进品德课堂寻找生活

品德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对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品德教学突出表现其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把道德寓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由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个体性格。因此,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如在《我学会了》这一主题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我课前让学生搜集自己的成长照片,并在课上开展了“小小展示台”的活动。同学们在惊诧和欢笑中了解了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提高,进而懂得了长大了要更加懂事,要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并表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来分担父母的劳动。可见,开放式环境创设利用多边交往方式,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了多向选择形式,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人与人的合作精神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学生们在课堂上找到了生活。

(二)延伸品德课堂走进生活

延伸课堂开拓学生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品德与生活联系的认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这些实践活动包括观察、体验、调查、访问和游戏等。在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活动用来引导学生“怎么做”。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内容均来自生活。我们的品德教学让学生通过学校来熟悉生活、了解生活,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这样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不但使学生愿学、乐学,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品德儿童生活
留守儿童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