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手机岂能一摔了之

2015-04-21邹立忠袁东波

关键词:违规规则家长

邹立忠 袁东波

摘 要:学生对手机的不合理使用常使老师头疼,如何处理此类问题,对学生施以有效管教,需要教师的理性对待。

关键词:学生手机使用;问题处理办法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3-073-1

【案例描述】 6月9日(高考刚结束),我校高三14班班主任崔老师发了一条微信——“毕业了,孩子们,最后一个仪式,归还手机”,照片中有十一只手机安静地躺着。看到这条微信笔者油然起敬,心里暖暖的。回复很温馨:“好幸福的老师!”“真好啊~”“看着好伤感啊!”“你们也解放了”“好怀念这个教室哦~”。下面这条回复显然是以前毕业的学生,“ゞ灬飄落╰→回复崔老师:我们那时候都是按键的”“ゞ灬飄落╰→回复崔老师:记得上课还看NBA来的”“FoCus回复ゞ灬飄落╰→:我记得老印让我当全班面摔了手机”“崔老师回复FoCus:所以说我很仁慈”。印老师和崔老师都是我校优秀的班主任,从上面这条微信可以看出他们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对“让我当全班面摔了手机”持怀疑态度,笔者向印老师求证,得到的却是肯定的回答:“学生使用手机是高压线,砸手机是因为班上连续出现违规使用手机迫不得已的强力手段,否则不足以刹住这股风气。”

【案例评述】

2013年10月6日,河南三门峡渑池高中以“考场违纪”为由,当着全校师生及家长的面集中砸毁数十台学生手机,这一做法引发广泛质疑。虽然部分被砸手机的学生家长认为学校此举也是为了孩子好,情有可原。但一些学生则认为,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砸毁手机,“太粗暴了,没有一点人情味”。法律界人士表示,即便学校的出发点是“为学生着想”,也无权砸毁学生的私人财物,此举在法制教育方面做了“坏的示范”,“利用展示‘暴力、侵犯学生财产权利的方式让学生听话,不但对学生心理造成了伤害,更暴露出学校过于功利的教育观”。

其实手机本没有错,需要禁止的不是手机而是不正确地使用手机,手机问题解决的关键是管理。

一、辨清利弊,专题讨论明是非

客观说手机方便学生与家长联系,便于同学之间交流,释放学习压力,排解心理烦恼,还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所以“严刑峻法”不是有效方法,强行禁止只会造成“地下流行”,面对理性程度不断提高的高中生,辨清利弊,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学校一方面要大力宣传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弊端,更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认识,建立是非观。主题班会大讨论,以媒体报道中的事例做引子让学生结合班级实际、自身实际进行剖析,通过这种讨论使学生对使用手机的诸多弊端获得正确的认识,比如手机辐射危害身体健康,容易分散注意力、干扰课堂、影响学习和休息,可能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泛滥的垃圾信息危害心理健康,为男女生的非正常交往提供便利等。这种讨论还有助于在班级形成“不违规使用手机”的正能量,主流的价值观和大部分学生的守纪行为对少数违规同学能产生一种无形的震慑和影响。

二、划出底线,主题班会定规则

如果指望道理一讲学生就都能遵守,那学生就不是学生了。总有人克制不住自己,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所以规则是必须的。国外的中学普遍采取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学校或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措施,对手机管理做出详细说明。国外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既明确具体,又充满人性,并不是简单地禁止,而是在允许的前提下有效地管理,这对我们有借鉴意义。让学生参与手机管理规则的制定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可以把规则的制定过程变成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和执行。制定规则要考虑可操作性,处罚措施最好有一定梯度,比如第一次违规手机交老师保管一个星期,第二次发现则一个月,第三次发现则禁止将手机带入学校,这样便于执行。

三、加强监管,家校合力求落实

规则一旦制定出来就要严格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要求使用手机的学生登记手机号码,班主任不定期地检查,上课期间随机拨打登记的号码,如果处于开机状态则视为正在使用手机。有些家长是支持学生使用手机的,所以手机管理必须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与家长讲清楚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弊端,同时把学校的相关规定告知家长,请家长协助学校监督管理,这样也可以减轻学校在处理违规学生时的阻力。当大部分学生感觉到遵守规则的轻松并慢慢养成好的习惯之后,规则将更具权威,遵守规则将成为更多学生的自觉行为。

四、刚柔相济,网开一面利执行

“严刑峻法”并不是杜绝学生违规使用手机的最有效方法,强行的禁止只能带来他们的逆反,或转入地下。对违规学生的教育切忌简单粗暴,对违规手机的处理更不能采取没收、甚至当大家面砸掉的办法。把没收改为“暂代保管”学生更能接受。手机中的信息是学生的隐私,也应该得到尊重,教师不能随意查阅。有一种方法深得文学作品中“留白”之妙,就是在明确禁止使用手机的时段(教学时间,包括课间十分钟)外,规定一个允许使用手机的时间。看起来是一种妥协,但能赢得学生对规则的遵守,用不着再偷偷摸摸,也没有理由再偷偷摸摸。与其百般阻挠,不如开一口子,满足学生基本需求的同时赢得学生对规则的尊重。

从法理上手机是学生的个人财物,没有正当的合法程序,学生使用手机的权利就不应被剥夺。同时,学生使用手机的权利不能以损害他人权益为代价,因此学校有权对学生如何使用手机做出规定或限制。在没有合法性和可操作性管理方法的情况下,一纸禁令只是掩耳盗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摔之下,摔坏的不仅是手机,也是师道尊严和师生之间的融洽,更是学生纯洁心灵对暴力的恐惧和对自身权益的退缩!

猜你喜欢

违规规则家长
违规借调的多重“算计”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啄木鸟”专吃“违规虫”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违规试放存放 爆炸5死1伤
让规则不规则
违规逆行之后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