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塘”与“月色”一样吗?

2015-04-21喻美玲

关键词:荷塘月色写景荷塘

喻美玲

摘 要:《荷塘月色》是一篇传统课文,历来教者一直以为第四节“月下荷塘”与第五节“荷塘上的月色”在写景上前后一致。本文在看到两者相同之处外,侧重从二者的区别着手分析,希望阐明二者的区别。

关键词:荷塘月色;写景;区别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3-064-1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后世的评论家、读者在鉴赏四、五两段时,大多都把这两段合并在一起,认为这两段的描写的景物在很多方面都一致。可笔者认为这两节还是有区别的,区别主要在色调上:第四节的景物比较明朗、清新,而第五节中的景物则比较朦胧、幽暗。

首先体现在作者选取的意象上,第四节中作者选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等意象,这些意象(景物)在月光下都闪烁着光泽;而第五节中,作者也写了月光下的荷塘之景,同时也写到了“青雾在荷塘中浮起”,“叶子和花”,“像笼着轻纱的梦”这些给景色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尤其是作者在描写“高处丛生的灌木”时,写到灌木“落下岑参的斑驳的黑影”,这个“黑影”使第五节的景物明显不如第四节明朗了。

其次,作者在选用喻体上,四五节的格调也很不同。第四节作者写荷叶选用了“亭亭的舞女的裙”,写荷花选用了“刚出浴的美人”和“碧天里的星星”,写荷香选用了“歌声”,这些喻体,都很清新、美丽、动人,同时给人明亮的感觉。但在第五节中,他选用了“笼着轻纱的梦”这样给人感觉模糊迷离的喻体。尤其是作者在描写“高处丛生的灌木”时,说灌木“落下岑参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作者在这里居然选用了“鬼”这个喻体,这个喻体的出现不再是让人感觉模糊迷离了,而是有点怕人了。第四节的清新明朗在这里是找不到的,色调有了明显的不同。

最后,在意象和喻体不同的情况下,作者营造的意境也是不同的。第四节月色下景物的清新、美丽使第四节形成清幽恬静的意境;第五节景物的朦胧、怕人,使第五节形成朦胧迷离幽暗的意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一是作者描写景物不同造成的差异。第四段写荷塘,是写实;第五段写月光,月光确实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这是无法更改的。但更主要的是,笔者认为这和作者的心境有关。作者刚刚走到荷塘,“不宁静”的心一下子被眼前的美景吸引,再加上作者自己也一再想摆脱“不宁静”的心绪,所以作者在观赏荷塘美景时,他还是被眼前的景深深吸引并陶醉其中,外界的一切此时都与他无关了,所以第四节的景物在他的笔下是清新明朗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可是,毕竟作者不是那么洒脱的人,现实还是有意无意地出现在心间,所以他笔下的景开始朦胧了,有了“笼着轻纱的梦”的感觉;而且这个现实太讨厌了,简直像鬼一般缠住自己,无论怎样努力摆脱,都无济于事,所以他写到“黑影”,并选用了“鬼”这个喻体。这个如鬼一般让人讨厌的现实,作者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朱先生虽想借助美景忘却现实,但他始终不能忘却社会,忘却家庭,忘却自我。当时的现实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1927年7月,此时正是朱先生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五四”以后,革命斗争深入,原来曾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阶层也发生分化,有的高升、有的引退、有的堕落、有的前进。朱自清不满黑暗的现实,又没有勇气投入斗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关于朱自清当时的思想情况,他的夫人陈竹隐女士有过具体的描述,“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统治了全国。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所以,朱先生在写月光时就已经不可抑制地想到了现实。有很多人认为,朱自清先生的思想从荷塘月色的美景中回到现实,是写到第六段的“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才回归的,而笔者认为,他的思想早就回到现实了,只是比较含蓄,是借意象“青雾”、“黑影”及喻体“笼着轻纱的梦”、“鬼”等表现出来的,第六段中“我什么也没有”,只是非常明确地点明自己的思想回到现实而已。一个含蓄,一个明确。但虽然含蓄,却掩饰不了回到现实的真实心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者在所写的第四节和第五节的景物在色调上是不同的,第四节写荷塘部分比较清新明朗,第五节写月光部分比较朦胧幽暗。这里固然有景物本身特点的不同,但更主要的是作者心中难忘恼人现实所致,心绪的不宁导致他看到的叶子和花像“笼着轻纱的梦”,树影是“鬼影”。正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所述的“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我们在阅读朱先生的文章时也要带上一个“我”,身临其境地为朱先生“设想”一下才好。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写景荷塘
荷塘月色
作品: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小荷塘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热闹的荷塘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的妙招
荷塘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