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

2015-04-21陆丽萍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陆丽萍

摘 要: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学生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导,设计了《分子和原子》这一课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3-053-2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从空气、氧气的学习后进入物质构成的奥秘,在学生拥有了物质性质的感性知识后回归学科特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承上启下,既要学生在学习中对氧气性质、物质的变化等知其所以然,又要对第四单元水的组成在结构分析方面奠定基础,让学生能从学科的微粒观来认识化学现象,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这“三重表征”的学习模式。

二、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了宏观物质的可分性,物质可以分为最小的微粒分子,知道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很小、分子之间都有空隙、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有作用力。学生还知道物质三态的变化,就是分子间间隙发生变化。学习的盲点主要是从化学的视角来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以及构建物质的微粒观等。

三、教学思路(略)

四、教学目标(略)

五、教学过程

引言:从物理学科上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请大家说一说“分子有哪些性质?”(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下面,我们通过三个活动,进行本课的学习。

(一)活动一:分析现象,初探物质构成的微粒

学生对分子已经有了一个基本认知,也能对宏观现象进行一些解释,但学生的知识是零碎的。所以,笔者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希望从微粒角度让学生建构微粒构成物质的基础知识。

探究1:初步探究分子的性质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旧知并创新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训练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加深理解对水、品红、酒精等由分子构成的知识。

师生活动:请各小组的同学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看看哪个小组设计实验最多。结束后推选一位同学进行展讲交流。

老师归纳: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宏观上品红等物质在水中的扩散、能闻到花香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等实质上是分子等微观粒子性质而引起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从微粒的观点来认识宏观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等,这是化学学科研究的方法。

探究2:寻找构成物质的微粒

设计意图:是通过观察和问题串,让学生形成旧知认识矛盾,构建新知,并用模型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探究3打好知识基础。

老师归纳: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例如,实验中的水(H2O)、品红、酒精、过氧化氢(H2O2)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而硅(Si)、金属铁(Fe)、镁、氦气(He)等由原子直接构成。

承上启下:同学们想过没有,分子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原子)

(二)活动二:揭示本质,再探物质构成的微粒

该活动是形成分子、原子概念的重要过程,主要通过3个探究活动,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学生观察、讨论为主体,继续通过宏观实验的探究,透过现象的分析到物质构成微粒的本质特征这一由表及里的方法,揭示概念的形成,打开学生认识事物、形成概念的“门径”。运用感性直观到理性抽象,去伪存真,形成概念。进一步加深对分子、原子概念知识和物质构成的理解。

探究3:感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变化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一方面在完善旧知的基础上,加深对新知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变化来形成概念。

师生活动:老师黑板展示平面手工图,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氧气分子的模型,请观察构成氧气、水、过氧化氢的分子。

设问:观察符号和结构图,你有什么发现?

(物质的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分子;物质符号中右下角的个数就是构成这个分子的原子个数等)

再问: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有关物质的变化,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变化前和变化后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呢?

请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制的分子模型,从分子的角度探究水受热体积变大、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的变化。讨论后由一位同学展讲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水受热体积变大,水分子不变,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使体积变大。认为在这样的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

学生展示模型:

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分子变成水分子和氧分子,这是化学变化,因为前后分子不同,所以我们认为向这样的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发生改变,会变成新的分子。

学生展示模型:

追问:请归纳一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变化过程中分子不变,则该变化是物理变化,如果变化过程中分子变化,则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老师归纳: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可见从微观上来看,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分子是否发生改变。

探究4:通过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一方面加深对分子性质——分子不停的运动的理解,宏观上从一个容器到另一个容器中,的确体现了分子“运动”这一宏观特征,另一方面对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基础,是对分子概念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的较好诠释。

师生活动:老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P49“分子运动现象”,并巡视课堂。

设问:你观察到哪些现象?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下。

(试管的酚酞溶液变红;B中酚酞溶液变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再问:试管中实验现象告诉我们: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那么当A烧杯中由于氨分子不断运动使氨水挥发,氨分子溶于B烧杯的水中,这个过程,你认为分子本身发生变化了没有?(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化学性质没变)

观察:黑板上模型,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氧气分子,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追问: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

(过氧化氢分子就变成了氧气分子和水分子,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老师归纳: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承上启下:分子和原子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三)活动三:厘清关系,三探物质构成的微粒

通过过氧化氢分子和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和讨论,进行对比归纳,达到巩固升华的目的。对原子、分子两个抽象的概念进行由零碎到整体的全面性认识,通过列表比较、从异同和联系等对本课题知识进行整体构建,形成新的概念结构,能使学生对概念进行正确性的理解和有效运用。同时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整理、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探究5:过氧化氢分子的分解

设计意图:通过图例,让学生能形象地感知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组,建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一理念,同时,也将宏观上的元素符号和微观上的原子建立一定的浅认识,为以后化学用语的学习打好基础。

师生活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组成新分子。以过氧化氢分解为例,根据图例请观察思考归纳化学变化的本质。

设问:请大家归纳一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从分子、原子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分子)

再问:通过对原子、分子的认识,你认为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哪?请和你的同伴讨论一下。(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追问:从熟悉的符号来看,你发现分子、原子和哪些符号有关系?(分子和表示物质的符号即化学式有关,原子和表示元素的符号即元素符号有关。)

老师归纳: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探究6:探索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对熟悉的化学反应微观认识,学会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运用分子原子的知识对反应进行分析,并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加深对原子和分子的辨析。从辩证的观点进一步认识分子和原子,加深理解。

师生活动:观察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你能有哪些发现?请和伙伴们讨论。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

设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你是怎样理解的?

(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再问:请说说分子和原子的异同。(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在不断运动,粒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隙等;不同点: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原子不可分等。)

追问:请说说分子和原子的联系?通过小组讨论,再进行展示交流。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组成分子。)

老师归纳:分子和原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我们应该从全面的观点、辩证地认识这两种物质微粒。

六、课外作业

请阅读道尔顿关于原子的描述,谈谈你的观点,和同伴进行交流。

七、教学反思

通过多个探究活动,学生的眼睛有神了,学生的思维力加强了,最重要的是:学生有能力进行建构新知,特别是在粗略的模型动手展示中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知识的“可视化”、“可操作化”,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习难度,很好地突破了认知障碍,初步构建了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本课突破了传统的演示实验和讲解这种被动式学习,代之以学生实验探究、小组合作、思维碰撞,使学生在切磋中经历知识的体验,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分解到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理解化学知识,充分运用“三重表征”学习的教学思想,不断渗透建模理念,化解学习微观粒子的困难。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地构建化学的基础知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培养了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了人格的成长。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