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问题情境 激活物理课堂

2015-04-21朱芹

关键词:圆板悖论创设

朱芹

摘 要:本文提出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有效教学时应把握的四个原则,并依据这些原则,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六种策略,旨在激活物理课堂,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3-044-1

一、以游戏、表演等形式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巧设悬念

好奇心强是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而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造成一种悬念,由于其表现形式新颖、奇特、生动,对学生能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就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这样,使学生产生向往、探索的欲望,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

[案例] “光的偏振”的新课引入

“同学们,大家一起看,我手中有两片神奇的小圆板,接下来由老师表演一个魔术,看仔细咯!”一手一片小圆板,两片正对,中间稍微隔开一点,一片小圆板固定不动,另一片小圆板慢慢地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两片小圆板始终比较好的正对。“咦……”下面学生一阵骚动,几个比较活泼的学生禁不住好奇,纷纷说道:“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老师再来一遍……”于是笔者顺着学生的意,重复了一边,同时顺势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们学了这堂课后便能解释了。”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课堂的进行中。整个引入过程仅仅借助两个偏振片,以小魔术的形式引入新课,直观有动感,能激发学生探求原因、主动学习的兴趣,会让学生觉得物理可以“玩”着学,创造轻松的课堂情境。

二、以实验或体验生产生活实际来创设生活性的问题情境——唤醒感受

认知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生原有的有关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其实,学生并非没有生活感受,也不是一无所知,只是因为一些现象司空见惯,学生对此熟视无睹,没有认真的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假如我们习惯于按照教师自身感受去启发学生,则学生的生活体验就会处于沉睡之中。教师只有去主动唤醒学生的经验感受,才能获得好的启发效果,事半功倍,进而满足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需要,让学生觉得物理与生活竟是这样的近,体验到物理与生活的亲近感。

如“光的折射”的新课引入。“同学们,平时有没有观察到或者留意到这样的情景: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弯了;水池看上去比实际深度浅。”同时现场演示实验,其实学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但可能熟视无睹,故实验演示的过程学生均表示非常乐意看。于是笔者便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我们学了这堂课后便能解释了。”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课堂的进行中。在探究得到光的折射定律后回头解决刚才的问题,学生茅塞顿开。同时,课的设计首尾呼应。

三、以新闻、实况录相等形式创设前沿性的问题情境——与时俱进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若在新课的引入、课堂的过程和最后的总结中以新闻报导、实况转播的方式创设具有时代性的问题情境,不仅能顺利及时地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分析新闻背后的科学道理,还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在“曲线运动”、“宇宙航行”的课堂中,通过“嫦娥一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等发射运行实况录相的播放,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科学前沿,做到了与时俱进,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以致用的科学素养。同时,这些素材有的是网上可查到的视频和图片,不仅提高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使学生觉得课堂教学、备课、查找教学资源等学生也可参与其中,研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四、从认知建构出发创设悖论性的问题情境——柳暗花明

悖论是从某一前提出发,推出两个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的命题,或根据某一理论推出的命题与已知的科学原理或常识发生矛盾。具体有:推理结果与事实矛盾、推理结果与理论矛盾、推理结果教学无意义、二种解法发生矛盾。“悖论”因为具有极强的逻辑与思辨关系,历来为物理学家所钟情。在中学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创设悖论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进而激发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发现、分析和消除悖论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

五、以故事、物理学史创设人文性的问题情境——旁征博引

物理学中许多规律的提炼形成、物理量间关系的得出都是在前人努力奋斗、不折不挠的科学探究中找到的。在物理教学中有些结论不可能从一堂课、一个简单的实验得出。我们能让学生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对于最终的结论还得引用物理学史加以论证。

[案例] 万有引力定律的引入

师:用科学家蒲柏的话“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可想而知,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对物理学、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说起牛顿都知道他的一个故事,什么?

生:苹果落地。

师:对,苹果落地。下面就从苹果落地这个故事开始我们沿着他的足迹看看他到底是如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

自然过渡到新课进行探究。

六、利用概念、规律、解题方法等相似或相近性创设类比性的问题情境——类比迁移

中学物理中有许多概念、规律、解题方法等具有相似或相近性,对于这些知识的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研究已学过知识,然后创设类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尝试给新概念下定义,解决新问题,这样,新的知识容易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

猜你喜欢

圆板悖论创设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海岛悖论
机械载荷作用下梯度多孔材料圆板非线性力学行为的研究
轴对称变厚度圆板反对称弯曲的传递矩阵法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帽子悖论”
Galerkin法求解弹性边界条件下圆板的流-固耦合振动特性
美妆悖论